周忠岐
1.研究方法
文獻法:查閱大量刊物,為全面系統的研究論證做好準備。
對比法:將新、舊體育教學標準進行對比進一步論證了本文觀點。
2.體育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國體育教學的歷史從新中國成立起已經有六十多年了,而體育教學改革也已進行了二十多年,另外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也歷經了三十年的發展壯大,因此職業教育里的體育教學也在改革中發展,從前的體育教學在職業教育中始終扮演的只是娛樂與配角的角色,有些院系隨意壓縮體育課課時,甚至不開體育課,現在隨著主管部門的督導和自身認識的提高已經有了徹底的改變,體育教學在培養實用性人才的職業教育中日趨重要。當然,這樣的成果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在改革中,體育教學的目標有了新的突破,教學方法有了新的改良,課程內容有了新的攝入,使學生的思想認識有了新的提高。接下來我便分別論述使體育課程重要性趨增的原因。
2.1教學目標的突破
2.1.1傳統的教學目標
職業院校和其他類院校一樣,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是為教而教,而學生亦是為學而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均刻意地追求技術動作、達標成績或考試分數,一味地使用客觀指標評定體育教學效果。于是,體育由一門有趣、活潑、能夠張揚天性的科目變成了單調而枯燥的訓練,結果學生慢慢淡化了他們的興趣,抑制了他們特長的發展,身體也不一定能夠健康。
2.1.2新的教學目標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之后,體育教學的人文性已經成為其傳統目標的新突破,人本主義思想已貫徹教學始終,即以人為本,以每位學生為本,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念、理想、人格、道德等。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使他們變為關心他人、關心集體、具有責任感的新青年。在由傳統目標向現代目標的轉換過程中,教師自身的觀念與人文素養得到了更新與提高,由教師在上、學生在下變成了師生平等,互相交流。
2.2教學方法的改良
2.2.1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師生間的等級觀念亦是嚴謹異常,師便是師,生便是生,老師說什么學生都照著做,一堂課下來,幾乎全部為老師規定與灌輸,當然,這指的還是對體育課較為重視的學校,還有些學校甚至忽視學生的體育教育,于是體育課變成了一堂自由活動的松散的課程。以上兩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弊端都是相當大的,以第一種“滿堂灌”式為例,學生確實能夠學到一些體育課的專業知識,但是與體育課的教學目的相差甚遠。體育課本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其體質,并能有效調節學生在各科文化類教學中所產生的枯燥乏味情緒而開設的,對于“滿堂灌”的體育教學法,學生可以接受一次兩次,但是長期下來學生的興趣會大大減退,對專業知識的吸收與掌握也會漸漸變少。而拿第二種“自由活動”式來講,自不必說學生會真正學到多少知識,這甚至會造成他們學習態度松散,對課程認識出現誤區,覺得體育課是一門什么都不用做的玩耍課程。
2.2.2新的教學方法
現在的體育課較之原來的傳統上知識性和趣味性均有顯著提高,在許多學校,體育課已分為室內與室外兩種,室內教學則是予以學生體育知識更系統的傳授,而室外則更增添了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與開放性。教師由原來死板的教學轉而變為言傳身教、因材施教,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課程目標,努力配合他們,使他們成功。
2.3課程內容的新攝入
2.3.1傳統教學內容的設置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對于教案的編寫有著陳舊的固定格式,每節課內應該做的事情已被完全規定好,這就使得學生對于課程模式了如指掌,久之便失去興趣,且未體現出本課程的開放、創新功能。傳統的體育課程僅僅是對學生體育技能的訓練,而課程好壞的評定只是靠在課堂上完成指定技能的優劣程度得出的。這樣便牽扯到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問題,技能素質好的學生,擅長體育運動的學生自然考評成績就高,反之成績自然差一些,這樣的教學內容設置對學生的綜合考評來說是極不合理的。
2.3.2新的教學內容的設置
在新的課程內容中,教案的編寫已經變得多元化,即老師覺得如何將這門課上到最好且最合理便如何進行教案的編寫工作,甚至可以將教案簡化。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已變成課程的宗旨,且由于這個原因,課程內容也已變為使學生參與運動,提高技能,得到身心健康發展。增強課程內容設置的靈活性使教師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教學,使學生有充分的熱情接受教學,使體育教學在學生學習中、生活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2.4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
2.4.1學生傳統的思想認識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課似乎僅僅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而開設的,也正因為其教學目的的單調,學生對課程的思想認識有極大的局限性。他們只是根據老師的要求完成每一項任務,覺得只要按照固定模式完成課程拿到相應分數就好,自身的興趣并未融入其中。
2.4.2學生新的思想認識
在體育教學不斷改革完善后的今天,學生的思想認識已經得到極大的轉變,他們已經認識到上好一節體育課,不單單只是完成幾個固定的動作,得到一些自己需要的分數,而是要讓其興趣愛好得以擴展,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自覺地學習體育知識。并且學生們會認識到體育教學中心已經轉變,由原來的以課堂、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現在的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得愈發明顯。
總之,在體育教學改革的今天,其成果是顯而易見的,它調節學生在各文化課中積累的沉重情緒,增強他們的體質與毅力,并讓他們不斷發現自己創新的潛力,可以說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已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逐日增加,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會再創佳績。
參考文獻:
[1]季瀏主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N].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顏廷河.對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認識與思考[J].北京:教與學,2005,4.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N].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