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雅娟
中專學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是我國會計隊伍的預備人員,他們走出中專校門后,或進入本專業的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或從事會計工作。在校學習階段是他們會計職業情感、道德觀念、是非善惡判斷標準初步形成的時期,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處于重要的基礎性地位。然而,中專學校會計專業教育仍未把職業道德教育擺在應有的位置,嚴重削弱了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從而大大影響了會計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修養,使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出現下降的趨勢,許多會計人員的業務知識與技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得不到發揮,有部分會計人員甚至喪失基本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按規定進行核算和監督,使假賬錯賬層出不窮,企業逃匯和偷逃稅款等現象屢禁不止。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勢在必行。
一、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會計人員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提出了以下原則和要求。
(一)敬業愛崗。會計人員應當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鉆研業務,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從事的工作要求。
(二)熟悉法規。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會計制度,并結合會計工作進行廣泛宣傳。
(三)依法辦事。會計人員應當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工作,保證會計信息合法、真實、準確和完整。
(四)客觀公正。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中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五)搞好服務。會計人員應熟悉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管理情況,為改善單位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六)保守秘密。除法律規定和單位領導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本單位的會計信息。
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沒有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放在應有的地位。近年來,增設了許多新的專業課程,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一直沒有作為單獨一門課程納入會計學科體系。沒有認識到會計人員不僅與數字打交道,在實際工作中更需與人、與事、與物打交道,面臨利益誘惑和道德沖突,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會計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
(二)教學中重視專業技能培養,忽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課堂教學中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不重視給學生灌輸會計職業道德觀念、職業風險意識、保密意識、責任意識,使學生在面臨實際工作中與道德沖突時無所適從,導致部分學生雖然具有較高的會計理論水平和技能,但缺乏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
(三)學生缺乏頂崗實習的社會實踐機會。由于會計資料的重要性,許多單位不愿意給學生提供實訓的機會,導致學生在學校讀書期間缺乏“真刀實槍”的實踐機會,缺乏對會計職業風險性的深度理解,從而使學生埋下遵守職業道德自覺性不夠高的隱患。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1.提高教師的人格修養和專業水平是培養學生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條件。會計教師高尚的人格修養和過硬的專業知識是培養學生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條件,教師自身人格的完善會對學生高尚人格的培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而不會引發抵觸和反感情緒。在日常的會計教學實踐中,會計教師應以自身較為完善的人格修養為基礎,結合實際會計案例對學生進行會計職業道德品質的引導和教育。實踐證明,會計專業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及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會計師職業道德教育有利于學生內心信念的形成。
2.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會計工作中,會計與單位的財務打交道,需要經常接觸金錢等財產物資,因此,職業道德教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并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法制教育讓學生知法守法,培養學生學習、執行有關法規政策和自覺性。會計必須遵守國家的各項財經紀律和財會制度,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
3.設置“會計職業道德”課程,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活動。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在會計專業學歷教育中專門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通過在校階段的教育,向學生灌輸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學生樹立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學校要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正常的教學內容中,增加學分比重,針對不同學生特殊需要采取輔導教育方式。通過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加強引導,開展各種公益活動,強化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誠信觀念。
4.創新教學維授專業技能的同時重視職業道德教育。針對目前部分學校畢業的學生雖然具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理論和技能,但缺乏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情況,學校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應重視職業道德教育,把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專業教學全過程,以實現德育和智育的內在統一。
5.運用各種形式在學生中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在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正常的教學計劃的同時,要充分運用各種形式,如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絡、圖書館、陳列室等設施,發揮校報、??⒑诎鍒蠛蜋淮暗茸饔?,形成強大的輿論導向,正面引導學生,逐步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
6.加強實踐教學。學校可以增加實訓課程的課時,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真實的會計操作流程。在課程設置上應盡可能真實地模擬現實生活,要有嚴格的崗位分工和會計監督體系,并在實踐課程中穿插講解,讓學生學會如何識別和判斷虛假的會計信息。要注重改革教學方式,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實踐證明,道德教育有效的途徑就是案例教育,借助案例既能夠使學生對道德問題較為敏感,又能夠增強其對道德的感性認識。此外,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條件,特別是能夠去會計師事務所實習,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多接觸在課堂中學不到的會計知識,如年度會計報表審計、驗資、資產評估等業務知識。安排學分鼓勵學生多次實習,而不是只在臨近畢業時幫助學生實習。
總之,會計教師在傳授會計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會計職業道德的滲透,是做好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敬業、愛業、勤業、精業、誠信”的職業道德觀,這樣才可促使外在的、強制性的會計職業道德要求逐漸轉化為會計專業學生內在的會計職業道德品質,把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變成職業活動中遵循的信念和標準,從而對會計職業道德水準的提高起著基礎性的推動作用,培養出2I世紀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