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杰
〔關鍵詞〕 數學教學;快樂教學;
導課;習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3—0064—01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是新課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小學部分數學內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對本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快樂教學”理念的方法。
那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將“快樂教學”貫穿在其中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具體的做法:
一、巧妙地導課,引人入勝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節課的開始,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引人入勝的語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講授的知識點上,及時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猜謎法: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對于未知的事物,他們總想探究其因。猜謎法導課,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時、分、秒”一課時,我先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馬蹄噠噠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學生猜出是鐘表后,我就自然引入本節內容,告訴學生“馬兒的三條腿”即是時針、分針和秒針。這樣的導課,可以使學生由已知學習未知,記憶深刻,既學到了知識,又明白了“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設問法:兒童對世間萬物總是覺得新奇有趣,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兒童這一特征,用一些有趣的問題提出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讓學生在疑問中學到知識,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有目的地學習知識。
導課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教師在導課時采用巧妙的方法,講解時繪聲繪色,就會產生極大的凝聚力,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一種好的導課方法,會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能很快將學生帶入教學意境,對一節課的成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靈活地組織教學,化難為易
新授課階段的組織教學,是一節課組織教學的關鍵環節。因此,一節好的數學課要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對知識的領悟達到更深的層次,對知識的學習達到系統化、完整化。因而,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具、圖片、實驗等手段組織教學,把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生動、易學的知識,用抑揚頓挫的音調,趣味化的語言,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輕松、愉快地增長知識,以旺盛的精力參與新知識的學習過程。
1.實驗演示法: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嚴密性、邏輯性和聯系性,每一個公式、計算方法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如果只教給學生概念、公式的表象,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自然不會靈活應用,因此,教師應用實驗演示法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情況下掌握知識,使學生提高操作技能,掌握學習方法。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在課前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各一個,在進行新課時,用沙子或水裝滿圓錐,然后倒入圓柱,剛好三次倒滿,學生便很容易理解“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2.游戲法:好玩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將游戲納入課堂教學中“寓教于樂”,能使學生既玩得痛快,又學得輕松,可以把本來抽象的知識簡易化。
三、 注重習題研究,提高練習實效性,體驗成功
一節好的數學課在最后的鞏固階段應設計出難度不同、形式多樣、充滿趣味性的鞏固練習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滿足自身的需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既滿足了尖子生的求知欲望,維護了后進生的自尊心,又增強了中等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獲,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更大興趣。因而,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設計出內容精、針對性強的練習題,而且必須設計出題型活、編排巧、有易有難的練習題,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練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意識。
??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