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虎 王蕾
摘要:創新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以長慶油田馬家山東作業區創新文化的具體實踐為例,探索如何在現代化采油作業區建設過程中,有效植入創新文化,發揮文化作用,有效推動油區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創新文化;企業文化;現代化采油作業區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033-02
企業創新文化是指服從、服務于企業創新,并推動企業創新的各種文化形態的總和,包括企業和員工的創新精神、創新氛圍、創新工作體系等,其特質表現為:勇于創新、開拓進取、富于競爭、持續創新等。創新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和不斷的自我否定、變革,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生產力水平。
一、創新文化與構建現代化采油作業區
用創新文化引導現代化采油作業區構建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強化。傳統的采油作業區粗獷的管理模式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而創新文化,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打破常規,通過轉變思維方式、轉變管理方式、轉變組織方式、轉變生產方式,進一步加快轉變方式,以更精干更高效的管理,更科學更有效的技術,確保作業區全面協調發展。
創新文化的導向、約束、凝聚和激勵功能是現代化采油作業區構建的必然需要。企業創新文化為員工確立的基本價值觀、道德規范、團隊精神等雖然是一種無形的準則,卻創造了一個共同的文化氛圍,能夠把員工的個體行為引導到群體行為上來,使之符合現代化采油作業區所確定的目標。企業創新是通過觀念的力量、氛圍的影響、群體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等去規范、約束、控制員工的個體行為的。當作業區內部企業文化具有了創新的特點,就會造成強大的、使個體行為從眾化的群體心理壓力和動力,使干部員工在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崗位創新的過程中產生心理共鳴,進而自我調整、控制行為,自覺展開創新活動。企業創新文化被干部員工共同認可并接受之后,就會把全體干部員工團結在創新目標之下,進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過文化的塑造,在員工心中樹立創新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使員工從內心深處自覺產生為建設現代化采油作業區拼搏的獻身精神,并形成強烈使命感和持久驅動力,激勵全體干部員工不斷追求卓越,開拓創新。
二、創新文化建設的實踐和探索
馬家山東采油作業區隸屬于長慶油田第五采油廠,位于鄂爾多斯盆地北部的姬塬油田,自然環境惡劣,最高海拔達1 840m,屬于長慶油田海拔最高處。全區礦權管護面積190.1km2,主要開采層位為三疊系長4+5、長8油層;目前共管理油井766口,水井288口,各類站點31座;作業區共有員工715名,其中在冊員工469人,平均年齡31歲。
1.思想引導,樹立創新文化觀念。創新首先是一種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向導,決定著現代化采油作業區的管理方法、發展策略以及各項有利于創新的機制制度的構建和制定。一是持續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馬家山東作業區依照上級黨委要求,結合生產實際,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用先進的思想武裝頭腦,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為作業區全員樹立先進的創新文化觀念做好了理論準備。二是持續開展“形勢目標責任教育”活動。馬家山東作業區持續開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學習再教育,通過集中宣講、座談討論、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大力宣講油田公司、廠及作業區的目標和任務,使其成為創新文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全區干部員工樹立創新意識的思想基礎。三是持續開展“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活動。大力宣傳先進事跡,積極選樹崗位典型,引導廣大干部員工學習先進忠于企業、積極進取、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的精神,在作業規范的基礎上,樹立創新意識,并積極探索。
2.制度保證,營造創新文化氛圍。營造創新文化環境就是將作業區價值觀念、團隊精神外化為有利于創新的條件和環境,構建各種鼓勵創新、激勵創新的機制、制度。一是制定創新的行為規范及管理制度。作業區支持的創新必須以安全為前提,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或促進和諧發展為目的,在個人、團隊或作業區的能力范圍內進行創新行為。二是構建創新的考評制度及激勵制度。在一定的制度規范內,員工個人或團隊的創新探索是否對油區發展具有實際意義,能否推廣應用,須進行一個包括安全、效果、可行性等方面的綜合考評,并在考評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指導。通過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營造一個更加活躍的創新文化環境。
3.領導帶頭,增強創新文化動力。領導對創新文化的重視程度,是增強創新文化動力的重要環節。一個勇于創新的企業,需要領導在管理作風上表現出樂意接受新的觀念,鼓勵新的創造發明,并在生產實踐中將革新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領導的率先垂范,是對創新文化建設的積極鼓勵,能夠更好的統一員工的創新信念、創新價值觀以及創新行為準則。
4.重在學習,提高創新文化能力。一是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馬家山東作業區持續深入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二是扎實開展員工培訓工作。采油先采知識,只有基礎知識牢靠,員工才會有進一步的創新能力。通過扎實豐富的培訓工作,大力提高員工崗位技能,為提升隊伍創新能力打好了基礎。三是參觀學習、交流分享提高創新能力。故步自封必然導致落后,交流分享是開拓進取的有效手段。多次到兄弟單位參觀學習,取長補短。內部經常性組織現場觀摩會,為相互學習,分享經驗搭建了良好平臺。
三、在創新文化引導下現代化采油作業區構建的成果
創新文化落地開花,自2008年8月馬家山作業區成立,至2010年4月作業區重組更名為馬家山東采油作業區,再到2011年2月作業區勞動組織模式變革,化井區為應急班,實現數字化管理,該區始終堅持“健康快樂工作,嚴肅認真生活”的理念,用科學的理念引導人,用發展的目標激勵人,用高尚的精神凝聚人,用人文精神關懷人,營造創新文化環境,培養員工創新意識,塑造團隊創新精神,不斷加強企業發展內動力,使作業區迅速從由318人、2個井區、日產僅864噸的油區成長為目前管轄9個應急班,日產達1 280噸的正規、健康、和諧、平穩的采油五廠生產主力作業區,這一過程中,創新文化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彰顯了其“企業發展靈魂”的本質。
1.借助數字化管理平臺,革新勞動組織模式。化井區為應急班,并構建了“生產垂直管理,隊伍管理、人事管理、經營管理實行層級管理,安全、設備、技術實行雙重管理”的三種新型管理模式,達到了生產指令傳達和落實迅速有效,生產運行情況掌握精準,作業區人、財、物及安全、設備、技術管理網絡完整的良好效果,成為采油五廠及油田公司數字化示范窗口單位。
2.革新生產運行組織模式。作業區“以推廣應用為主,科技攻關為輔”,積極引入新技術,通過安裝電子除垢儀、在站內加裝加藥裝置等手段,解決集輸管線老化結垢嚴重問題;積極思考,搭建了“越站流程”、“反輸流程”,提升了作業區外輸系統的抗風險能力;購置金屬探測儀、電鎬等應急搶險工具,為管線巡護、問題排查提供便利。同時作業區積極實施“科技興油”工程,為作業區的穩產、上產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3.建立“三級四塊一培訓”安全管理法。結合季節特點和階段性重點工作,制定安全工作重點和安全措施,為作業區安全管理人員梳理工作量,查缺補漏、系統安排提供了便利,有效確保了安全工作做到不偏不漏。
4.引進經營管理方法。鼓勵員工積極創新,修舊利廢、節能降耗、改造廢棄物。如“裝油管防漏支架”的發明,自主維修大門、圍欄、壓力表,利用廢舊物資制作應急搶險工具,為作業區節約了可觀的維修治理費用。
5.提升基層班組自主管理能力。提出“班組管理六條標準”(班組生產平穩有序;設備故障處理及時;生產生活安全無事故,安全隱患處理及時;員工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員工培訓及應急預案演練定期有效開展;員工生活及班組文化建設豐富,班組成員團結協作、凝聚有力),持續開展“五型班組”建設和“崗位典型”選樹,先后總結提煉出了“勤學、苦練、嚴執行”標準作業程序推廣三步法、“標準作業程序反推識記法”,“一二三”員工素質提升法,有效夯實了作業區班組基礎管理。
6.注重干部骨干培養。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和改進,作業區“3+1”日常學習法成熟有效,崗位員工技能水平穩步提高。同時隨著作業區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使用機制的健全,以及現場發掘、典型培養、觀摩交流、崗位培訓、送外學習、技術比武、警示教育談話等工作的實施,全區員工綜合素質得到普遍提高,管理及技術干部后備力量得到加強。
7.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創新文化建設載體。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活動,組建“作業區籃球隊”、“書畫興趣小組”、“瑜伽興趣小組”、“歌舞文藝隊”等多個員工業余興趣小組,積極組織并參與各種聯誼、比賽活動,從而激發員工競爭意識,團結意識,互助意識。
企業發展需要創新,需要凝聚,需要傳承,需要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馬家山東采油作業區深刻領悟“創新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含義,并將其轉化為促進油區發展的有力“法寶”,持之以恒的探索實踐,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進步,為建設現代化采油作業區持續注入了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