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需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學生認清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應將當代馬克思主義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過程、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及大學生日常思想工作和學校管理服務之中,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當代馬克思主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作者簡介]陳海峰(1986—),男,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江西南昌 330063)
一、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及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一)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認識和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銳利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重大理論成果,它很好地指導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
(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階層分化日趨明顯,各種社會思潮十分活躍,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要更加堅定自己的職責,旗幟鮮明地宣傳、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在我國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教育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教育,二是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教育。毫無疑問,我們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160年來又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的整體,既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包括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我們所說的指導地位,是指在我們整個國家的指導地位,不僅是在意識形態領域處于指導地位,而且是作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指導地位,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
二、當代馬克思主義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了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為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由于經濟全球化和我國進一步的擴大開放,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高校正成為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前沿,成為西方敵對勢力爭奪青少年的重要領域。因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更多的新挑戰。
(一)價值觀念的改變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復雜環境中,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崇尚個性,重視個人價值,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效益意識和創業意識。因此,他們比以往的大學生更渴望包容、理解,更希望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網絡技術的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人類步入了信息社會,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與外界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校,大學生把上網看成是一種時尚和文化潮流,互聯網帶給大學生的信息和資源的豐富程度,是以往所無法比擬的。其中莨莠互現,正反交錯,泥沙俱下,給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一些大學生希望通過網絡來拓寬知識面,但卻不能對信息的真偽作出判斷;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大學生日夜沉溺于網絡游戲,以致患上“網絡綜合癥,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高校能否很好地應對網絡技術帶來的挑戰,是關系到高校能否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大事。
(三)心理問題突出
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就倍受呵護,傳統的學而優則仕及應試教育觀念使家長和社會忽視了對他們進行生存教育、毅力培養及人格塑造。少數大學生已形成懶惰、依賴、享樂的生活方式,進入大學后面對的是眾多佼佼者和學業、就業壓力,一些人心理不適應,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四)工作機制尚存缺陷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機制尚存缺陷。一是重言教輕身教,對于在多元文化背景和各種信息沖擊的環境下成長,同時又面臨著各種生存壓力的當代大學生來說,理想跟現實之間的不一致,讓他們感到迷惘。當代大學生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知識面廣,善于觀察和思考,他們不但看教師怎么說,更看教師怎么做。二是目前高校、家庭和社會沒有形成一種合力,全社會、校內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缺乏有效的溝通,嚴重脫節。三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多,創新少,易誘發學生的抵觸情緒。
三、當代馬克思主義指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一)將當代馬克思主義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及社會實踐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當代馬克思主義融入課堂教學首要的是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將當代馬克思主義納入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使改革方案突出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作用。
社會實踐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能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深入農村、企業、社區等體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時代變革,增強大學生對基本國情的了解,加深大學生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認識,增強大學生對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要和奮斗目標的理解;通過深入邊遠山區、貧困地區,走近弱勢群體,深化大學生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和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增強憂患意識和大局觀念;通過參觀韶山毛澤東紀念館、井崗山烈士陵園等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弘揚民族精神;通過生產勞動、勤工助學等形式培養大學生自強自立、艱苦奮斗和樂善仁義的道德情操。總之,將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融入社會實踐,就能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感染力。
(二)將當代馬克思主義融入校園文化中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要注重優秀校園文化的建設。文化是社會的靈魂,價值觀念是社會文化體系的核心。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其對人的培育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是促使大學生確立科學價值觀的豐厚土壤。高校要以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導向,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是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校園文化傳統,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二是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三是要重視學生社團活動。
(三)將當代馬克思主義融入大學日常思想工作及管理服務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尋找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與大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結合點。如果能把對大學生的基礎道德和文明修養教育與他們日常的行為養成、管理結合起來,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積極參與,就可以引導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構建全程、全員、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必須努力做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學生管理服務包括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服務等各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融入學校管理服務的全過程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路徑。任課教師要切實履行育人職責,把宣傳、踐行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作為自己教書育人義不容辭責任,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校管理者要強化育人職責,在制度設計、模式創新和日常管理中要體現科學、民主、人本、誠信和公平正義價值理性,符合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要求。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從學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最,將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的教育與解決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結合起來,在優化服務、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增強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的感染力。
[參考文獻]
[1]羅成翼.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社會科學,2007,(4).
[2]王永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價值觀的變化與引領策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3]唐小芹.夏繼春.關于引導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的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9,(2).
[4]王愛云.高校德育現狀與思考[J].湛江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