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宣
〔關鍵詞〕 化學教學;活動課;特點;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50—01
化學活動課以學生自主學習和體驗為主要形式,以指導學生獲取信息和培養學習興趣、能力為目標,是化學教學活動的發展和升華,是新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化學活動課的特點
1.實踐性。化學活動課以學生活動為主,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化學活動課強調學生在學習中動手操作、實驗,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趣味性。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的基礎,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化學活動課力求新穎、生動、有趣,例如,噴霧顯字、彩色噴泉、點火成蛇、冰塊燃燒等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知識性。組織活動要有化學知識依據,例如,化學除污,利用草酸的還原性去除鐵銹和藍墨水跡,配制醫用酒精,了解不同等級的酒精以及不同濃度的酒精的使用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二、在化學活動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創新能力是創造新知識和新成果的能力,它包括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而化學活動課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完成相關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科學探究活動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體方法如下:
1.做趣味化學實驗。教師和學生配合做“吹氣生火”、“空瓶發煙”、“茶變墨水”、“滴水生煙”、“燒不壞的手帕”等趣味化學實驗。變幻莫測的化學現象不僅能使學生大開眼界,而且能從中學到化學知識。形象直觀的實驗現象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創新的樂趣,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2.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充滿疑問的情境,在趣味化學課上,教師應把學生帶入問題氛圍中。如老師提出一個恰如其分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又會提出新的問題,在這樣一個動態的問題情境中,學生開展熱烈討論,進而催生新的思考和探索。
3.設計實驗。化學實驗習題要求學生運用已獲取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科學的實驗方法獨立設計、操作、記錄、分析、推理,最終得出結論。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訓練,促進他們開拓創新的一種途徑。例如,用實驗證明MnO2的催化作用,首先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并簡述方案的設計思路。然后讓學生交流設計方案,并進行甄別與篩選,確定最佳方案,最后實施實驗方案,得出實驗結論。這一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鞏固,還使實驗技能得到了提高。
4.恰當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適時正確的引導非常關鍵。恰當的引導可幫助學生通過努力解決難題,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樹立信心。例如,在趣味化學課上有一個“水中花園”實驗,學生在做該實驗時,往往會遇到諸如“水中植物”長得慢、長得亂等問題,我并不直接告訴學生原因,而是從側面啟發他們,等他們思考過后,再說明這是可溶性鹽與硅酸鈉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該反應速度與水中溫度有關。接著提出如何使“水中花園”更漂亮的問題,這時大家都開始動腦筋想辦法,設計了各種實驗方案并開始實施。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利用課程特點,培養創新能力。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活動課有一定的開放性。一是活動內容的開放性。我經常把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科學概念引進課堂,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二是利用師生關系的開放性,營造創新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應是民主平等的,筆者認為師生之間彼此尊重,情感和諧,才能更好地合作。教師要精心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己,鼓勵他們勇于探索。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