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關鍵詞〕 語文教學;互動;教師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60—01
新課程改革強調在人的交往中學習,在教學活動中讓課堂真正 “動”起來。即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所有教育資源之間的一種互動。本文就對互動式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互動式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之間做到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路者和協助者,教師完成多方面的轉變,主動、自覺地改變傳統的教師形象,并進行新的角色定位。
一、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互動式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用的定位既不是主體,也不是主導,而是組織者,這個“組織者”不同于傳統意義的組織教學,而是語文學習過程的設計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老師不再以教為中心,學生不再圍繞老師轉,老師不再支配學,而是服務于學,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設計,各種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協助學生獲取新知識,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
在互動式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學生確定目標并轉換目標,促進學生找到最佳的學習策略或最佳途徑,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適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研究中不斷地把互動推向深入,促進學生向更高處發展,這里的“促進者”絕不是“主宰者”,可以是旁觀者、維護者、支持者,但絕不能包辦代替。通過教師的促進,讓學生在互動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教師是學生的“高級”伙伴。
互動式語文教學中離不開師生間和諧的交流和平等的互動,在師生互動中形成學生的體驗與收獲。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教”學生,而是與學生一起學習,教師始終是學生的伙伴,只不過是個“高級”的伙伴,這個“高級”主要體現在教師可以有意識、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對語文課堂活動進行調控。在教師的眼里,每個學生的意見都是值得珍視的。當學生在互動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教師要及時反饋與鼓勵。學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喚,才能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產生活力、充滿創造的體驗,也才能在互動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憑借豐富專業知識和社會閱歷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同時,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的個體展現在教師面前。教師是學生年長的伙伴、真誠的朋友。師生之間的欣賞,把課堂人際關系上升到一個審美的高度,為互動式教學提供了一個富有張力的空間。
四、語文教師是學生與教材中的“橋梁”
首先,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從提高學生感悟能力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讓學生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美。其次,教師和學生一起商量教學目標、內容及進度,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確學習目標,參與學習過程,即知道自己將學什么,該怎么學,然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了解學習的結果,即學得怎樣。第三,和學生共同設計教學環節或步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讓他們自己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互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老師實際上和學生的關系也已演變為合作關系,這樣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識規律。
五、教師是教學行為的研究者
在互動式語文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轉變的同時對師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必然要認真鉆研,精心備課,謀劃教法,合理引導,隨機應變。這對教師無疑是一種教學上的鞭策和督促,也必然會使教師在貫徹這一模式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師生互動的效果每節課都會有新的體會,發現新的問題,教師要對教學中的問題加以反思、研究與改進,提出今后教學的改進意見,再進行新的實踐。
在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利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