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震宇
〔關鍵詞〕 數學教學;提高;效率;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82—01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是中學教育教學的關注點,但由于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領會和理解得不夠深入,對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有失偏頗,導致目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進而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那么,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創設適宜的課堂教學情境
適宜的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體驗、思考和感悟,從而輕松愉悅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創新思維,進而達到教學目的,實現三維目標。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講“排列組合”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有不同的信封10個,任意將6個放進不同的郵筒發出,試問將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投遞?
二、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評價課堂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教學手段。實踐證明,恰當地運用課堂提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提問是否得法,引導是否得力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課堂提問也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數學教師認真研究、探討。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設置難度適中的問題,還要把握提問的時機。除此之外,還要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中肯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提問的實效性,才能達到提問的目的。
三、采取有效的合作學習
我國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確立了嶄新的理念,新時代的數學教學活動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呢?
1.科學分組,明確任務。在分組時,應盡量做到科學合理,可考慮兩個方面:一是爭取小組間的零差距,做到每個小組的實力相當;二是組內成員的異質互補,就是將有各種特長的學生放到一個組內,讓他們取長補短,盡量做到最佳組合。
2.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體需求的基礎上的,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學習才能有堅實的基礎,這樣的合作學習才會有成效。在教學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首先應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把想法記下來,然后由小組長安排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時,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最終形成“統一”意見。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再次形成全班的“統一”意見,使學生形成正確認知,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 教師充當活動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但也必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及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認真傾聽并觀察每個小組的學習活動,針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如,發現學生分工不清、討論無序或偏離主題時,要及時幫助學生明確分工,指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及時把學生的討論拖回主題;學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教師要注意及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和途徑;在學生進行匯報時,要注意引導、幫助,使學生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發現合作學習好的小組要及時表揚,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進行。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