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體驗式教學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感知、領悟,并在體驗中掌握和內化知識,明白生活的道理。所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也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非常現實及深遠的意義。大學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常常會有很多的心理困惑,如果能接受一個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則能使其受益終身。體驗式教學是指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并引導學生自己去感知、去領悟,在體驗中掌握和內化知識,明白生活的道理。從體驗式教學的定義可以看出,體驗式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是一種更加新穎、有趣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加調動其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將體驗式教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原因
(一)大學生心理狀況的特點
大學生的年齡一般處于18至25歲之間,此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定型,很容易出現心理沖突,甚至是心理疾病,因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另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又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喜歡新鮮的事物,喜歡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他們通常都不是很喜歡單純的書本知識、沉悶的課堂內容,這就給我們的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戰。
(二)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存在6的問題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作為公選課來設置,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打破,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是課程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課本主要注重給學生講授一些心理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實際的生活,以及學生心理的新特點無法有效結合。其次是教學方式的單向性,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單方向的“灌輸”,缺乏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忽視了學生是否真的理解和消化所講的心理健康知識。第三是教學方法陳舊,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過于陳舊,無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學生的有效參與。
(三)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運用體驗式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創設情景來達到教學目的的。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體驗式教學具有以下幾點優勢:首先,體驗式教學法更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體驗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更為新穎的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更能夠調動起學生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其次,體驗式教學法更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創設情景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實踐情景的過程中,都是需要學生的參與才能完成,這個過程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勤思考、勤動手,有利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第三,體驗式教學法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化。有句教育名言“我看到的,我會忘記;我聽過的,我會記在心里;我做過的,我才真的理解”。體驗式教學正是讓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創設的情景中真正地去做,來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
二、體驗式教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結合的主要方法
(一)角色扮演體驗法
角色扮演體驗法源于美國教育理論家約翰?杜威的經驗教育和心理學的角色扮演理論。最早提出角色體驗的是美國精神病學家莫瑞諾,他于1960年提出:使人暫時置于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這一位置的要求方式和態度處事,從而增進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會角色。角色扮演體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心理學知識技巧,將學生在生活、學習和交往中產生的困惑、煩惱、沖突等創設成情景,由學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參與到模擬環境當中,讓學生通過參與、觀察、體驗、反思等過程,幫助學生去理解一些心理沖突產生的緣由,明白不同的人、不同的行為所產生的不同影響,以及我們應當如何去看待這些問題等,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悟。
(二)情景互動體驗法
情景互動體驗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經常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以學生的可接受能力為基點,來創設一定的活動情景,讓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并在情景的安排上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學生獲得心理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情景設計是體驗式教學的基礎,情景就像一場電影的劇本,只有首先由一個好的劇本,演員才能有出色的演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中,教師應當將心理學的理論和學生生活的實際相結合,創設新穎、有趣、吸引人的場景,用生動的情景把學生帶入創設的氛圍中,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投入地演出,獲得深刻的體驗。
(三)案例分析體驗法
案例分析體驗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面臨的主要的心理困惑,準備相關的案例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享,讓學生通過他人的實例,來解剖自己遇到的問題。在運用案例分析法時應注意案例分析并不僅僅是個學生講述一個案例,而是讓引導學生去閱讀和思考這個案例,也可以提倡學生以“角色互換”的思維去想“如果是我會怎樣”,通過這樣的過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自身的問題。同時在案例分析體驗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允許由不同的意見出現。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自身遇到的問題,并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促進自身的成長。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體驗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有充足的前期準備
體驗式教學對學生來說新穎、有趣,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就完成了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但對教師來說,卻增加了很多的壓力。情景設置的好壞,是體驗式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一個好的情景的設置是需要很多的前期準備的。通常來說情景的設置既要符合教學要求,又要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景在實施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場地、工具是否充足,這就需要教學在前期要有充足的準備,這樣才能保證體驗式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景
體驗的情景要新穎,對學生有吸引力,并且又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意義,就必須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如果脫離了學生生活的情景,首先在創設階段就會讓學生感到困難,在實施的過程中更是難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其中,學生會感覺情景的內容與自己是無關的,自然難以獲得深刻的體會,也不利于學生所遇到的實際心理問題的解決。
(三)注意學生的個體性差異
心理教育中實施體驗式教學法常常容易忽視的一個方面就是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問題。教師在設計情景時,通常是根據學生遇到的普遍問題來創設的,在情景的實施過程中焦點就會放在如何讓大家積極配合以保證情景設計環節的順利完成,這個過程中不同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就被忽視了,大家可能都只注意到那些表現更積極更主動,膽子更大的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應當有“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每一個個體的發展,在情景實施過程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反應,適時地解決每個學生出現的心理困惑,鼓勵學生展現出自己的不同,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靈活操控情景的實施。
(四)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
學生在情景中扮演角色,與同學和老師互動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已經部分領會了要學習的內容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但大部分學生仍然需要一定的啟發,這就需要教師在情景結束后,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只有總結和反思,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參與的情景所蘊含的寓意,才能進一步思考那些現象背后的原因,并透過現象去看問題的本質,達到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基金項目:2012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
參考文獻:
[1]吳增強,蔣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2]朱海娟.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2).
[3]銀星嚴.心理學課體驗式教學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學,2009(4).
(作者簡介:黃群瑛,柳州師專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