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30-01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失去了本色。遠離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說教里。“語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喚語文教學本色的回歸,使得語文教學突出了自身的特點,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讓“語文味”的清香彌漫課堂呢? 下面我以《廣玉蘭》一課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片段
……
師:請同學們邊讀邊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態的廣玉蘭花?
生1:寫了四種形態的廣玉蘭。
生2:寫了同一株廣玉蘭上開著各種不同形態的花。
師:你們看到了哪些形態的廣玉蘭呀?
生:有含羞待放的,有剛剛綻放的,有盛開著的,還有凋謝了的。
師:請四位同學分別為我們朗讀這四種形態的花,想一想:你最喜歡哪種形態的廣玉蘭花呢?它是什么樣兒的?把你最喜歡的這一種形態介紹給大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指名朗讀,隨著學生的朗讀,課件中依次展示出四種形態的花兒)
生1:我喜歡剛剛綻放的廣玉蘭花,因為嫩黃的花蕊從花朵中露出來,散發出淡淡的花香,連小蜜蜂都迫不及待地鉆進去采蜜呢。
生2:我也喜歡剛剛綻放的廣玉蘭花,特別喜歡花里面一寸長的橢圓形的花蕊。這花蕊不僅好看,而且還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生3:我家剛剛綻放的廣玉蘭花是最美的,因為它沒有完全開放,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正在把自己美的容顏一點點地向人們展示。
生4:我喜歡盛開著的廣玉蘭花,因為它是那么的甜美,那么的柔嫩,像嬰兒的笑臉。
生5:我也喜歡完全盛開著的廣玉蘭花,因為它是在把自己全部的美毫無保留地展示在人們的眼前,它是那樣的潔白、柔嫩、甜美、純潔,人見人愛。
生6:我覺得看到這盛開著的廣玉蘭花,就不由得聯想起嬰兒的笑臉,給人潔白柔嫩的感覺,惹人喜愛。
生7:我喜歡含羞待放的廣玉蘭花,它雖然還是花苞,但它那碧綠色的花苞顯得是那樣的鮮嫩可愛。它與其他形態的花相比,未來將會更美麗,未來是屬于它的……
師:看來,大家對廣玉蘭的花是各有所好?那么,有人喜歡凋謝了的廣玉蘭花嗎?
(有學生搖搖頭)
生8:我就喜歡花瓣凋謝了的廣玉蘭花。別看它的花瓣已經凋謝,沒有了潔白柔嫩甜美及純潔的花瓣襯托,可花蕊依然挺立枝頭,這花蕊已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圓莖上面綴滿了像細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這是孕育新生命的種子。廣玉蘭就靠這些種子繁衍后代。
生9:我覺得凋謝了的廣玉蘭花,外表上看起來可能不是最美麗的,但它把自己曾經的美麗轉換成孕育新生命的種子,這種無私奉獻的品格是令人欽佩的。
生10:我覺得凋謝了的廣玉蘭花其實更美麗,它在孕育新生命的種子,它在顯示它的旺盛的生命力。
師:說說看它的生命力怎樣個旺盛法?
生11:首先花瓣雖然已經凋謝,可花蕊依然挺立在枝頭,挺立在枝頭的花蕊不怕狂風暴雨,它在拼命地聚集營養生長著。其次當花蕊上的圓莖長成近兩寸長時,上面就會綴滿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這些種子撒落到四方,就會長出一株株小苗。
師:是呀,它雖然凋謝了,但是新的生命正在繁衍,一代一代永不滅絕,這就叫……
生(齊):生生不息 ……
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美麗潔白、生命力旺盛的廣玉蘭花。下面請同學看著圖,引用文中的有關語句,向同桌細致地介紹你喜歡的一種形態的花。
……
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去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為此,要讓教學上出語文味,只有讀,才能真正品出語文味。
一、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一向是學生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多種朗讀方式,有自由讀、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默讀、瀏覽等,讓學生了解廣玉蘭花瓣的色澤、質感、花開時的各種形態以及葉片的特點,體會作者喜愛廣玉蘭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二、品味語言,培養能力
在指導學生品味作者精致、生動的語言上,采取了抓重點詞的方式,通過多種方法來品讀關鍵詞語。如在學生對“數世同堂”、“生生不息”、“迫不及待”、“挺立”“終年不敗”等詞語的理解上,運用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圖片展示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教師在對學生恰到好處的評價和引導中,使得學生對廣玉蘭花和葉的理解就加深了,朗讀便水到渠成地達到了聲情并茂的境界,真正引導學生走進了文本。
三、運用媒體,創設情景
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會為課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基于此,本課選用廣玉蘭花開的四種形態的圖片、盛開廣玉蘭花的特寫以及廣玉蘭樹全貌,讓學生充分感悟文字內涵的同時進行欣賞,加深印象,拓展其想象空間,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走進文本的心靈深處。媒體的運用,使學生明白,我們周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四、鏈接生活,激活語言
教學中著力將教學內容與生活之間暗藏的“契合點”挖掘出來,將課堂與生活鏈接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激活他們的語言,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生活中主體內化,主體感悟。同時,把學生的經驗也納入到課程資源的范疇之內,引導學生與教材進行深度的對話,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披文入境,運用經驗世界的種種表象,填充與豐滿教材的空白處,形成學生個性化的解讀。真正實現對學生生命的喚醒、點撥與鼓舞,促進學生主體的終生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語文意識出發,要關注運用中的語言,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必能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形成優秀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讓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多一點語文意識,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我們的語文課就一定會越來越有“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