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
摘要: 《薪酬管理》課程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本文從科學地進行課程考核、以團隊學習為基礎、精心設計案例教學和深入企業、增加實操演練這四個方面總結出了提高薪酬管理實踐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 《薪酬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提高有效性
《薪酬管理》課程作為一門專業核心課,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體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這門課程涉及面廣,實操性也強,如果想讓學生“好學”、“學會”,教師“會講”、“好講”,必然需要在實踐教學上苦下工夫,方能使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薪酬觀念,掌握建立公平、公正、客觀和科學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技能。
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1]。理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是一種相互加強與相互補充的關系,任何一方的衰微都會直接影響另一方的教學效果。下面我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課程考核、教學方式、案例教學和課外實踐這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1.課程考核
課程的考核是對學生掌握情況的評估,如果單純以期末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分標準就顯得過于單一,也不利于對學生相關能力尤其是實操能力的評估。在考核上我們既要注重評估結果,又要注重評估過程。因此,總評分可由課堂表現(占25%)、課外作業(占15%)和考試成績(占60%)組成,具體如下圖所示。
《薪酬管理》可以以大小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大小課時各占50%。其中大課重點闡釋理論部分,明晰各個知識點,打好理論基礎;小課則根據大課的理論教學針對性地設計案例教學等實踐環節,以進一步掌握知識點,活學活用。而要突出大小課設計的實踐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然要求在課堂表現的激勵上下工夫。結合課程特點,可采取以“薪酬管理”的方式管理課堂表現的方式。具體來說,即每位同學的課堂表現分由他們在此門課獲得的薪酬決定。每位同學在課程開始的時候均可獲得基本薪酬1000元,余下的皆為浮動薪酬,需要通過個人舉手回答問題、參與討論、代表小組發言、特殊認可獎勵、專項獎勵等各種各樣的途徑獲得加薪。例如,舉手回答問題一次可以加薪100元,代表小組發言一次可以加薪200元,對他人的看法提出有價值的異議可以加薪100元,等等。課堂表現的考核以激勵為主,如若出現嚴重違紀、曠課等則會以懲罰扣款的方式并入薪酬的計算。
2.團隊學習
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團隊合作能力也成為人才的重要勝任能力之一。在課堂中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加強團隊合作能力既是需要,又是必然。學習不僅需要良好的物質條件和信息資源,而且需要良好的班級氛圍和人文環境,尤其需要有學習伙伴和能夠信賴、依靠的學習團隊。在《薪酬管理》的課程中,建立學習型小組進行團隊學習是實施實踐教學的一個有效的切入點,可以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來參與課堂學習,各小組設組長1人、資料查詢員2人、文字輸入和整理2人、發言人1人,小組成員的角色可進行輪換[2]。在團隊中,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分析、充分討論,共同完成學習。可以開展各小組之間的競賽,對于各小組的討論報告用學生認可的方式進行評比,按照不同的等級給予學生不同的“加薪”。這樣,通過團隊學習,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讓學生學人所長,增強團隊合作的能力。
3.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準實踐的教學方式,薪酬管理課程中的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根據薪酬管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從事薪酬管理工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3]。案例教學法一直被廣泛采納使用,但在采用此教學方式的時候,卻經常面臨教學內容陳舊、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如何才能在《薪酬管理》課程中成功使用案例教學法呢?
其一,明確責任中心。教師的責任在于選擇教學需要的材料,組織教學;學生作為“主體”,責任在于為上課作充分準備,從給定的材料中,逼真地和有益地做出結論。案例課堂通過實例教學為鍛煉和培養學生面對實際情況的臨場決策能力及綜合素質提供了一個訓練的場所。學生們被提供這種解決實際問題和對他們的答案獲得迅速反饋的機會。所以,學生有責任把所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應用到案例中并提出一個合理的答案[4]。
其二,精心選擇案例。案例首先要滿足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與教學內容相適應,按照專業人才所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要求進行選擇。其次案例要具時效性,從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現狀中,選取典型意義的案例,從學生的身邊選取材料,提高學生的“感同身受”,增加積極性和投入度。最后,案例要有針對性,符合具體章節的教學目標的需要。
其三,用心設計案例。在進行案例教學的時候,學生已經完成了系統的理論學習,要充分發揮案例的作用就需要進一步設計案例。這既體現在案例問題的設計上,又體現在案例分析的思路的引導上。例如,在進行薪資結構設計的案例分析時,就可以在案例中只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薪資結構設計核心流程,對于不同的步驟提出不同的問題,使學生在完成前一步驟的問題的基礎上方可繼續下一步驟,細節流程也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學生可以根據案例中的相應要求去填充空白處[5]。
其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者、指揮者的作用,掌控教學進程,引導、調節好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進行歸納點評。教師既要通過學生的發言了解討論的效果,歸納出一般性的理論觀點,又要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肯定好的思路和獨到的見解,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4.深入企業
深入企業實際,進行實操演練也是開展《薪酬管理》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既可以通過參觀學校的實習基地熟悉企業的薪酬制度、了解薪酬與戰略的關系,又可以設計一些具體實操的環境進行演練,還可以邀請企業界專家進行相關的講座。在課外實踐上,“引進來、走出去”也是一個不錯的途徑,“引”進企業參與比賽,邀請各類企業作為比賽的企業案例背景及評委,讓學生依據企業背景參與企業的薪酬設計與管理;也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外進行專業時間,了解企業的薪酬設計與管理工作,掌握真實的薪酬設計與管理實務,增強薪酬設計與管理的實際操作能力[6]。
例如,在學習外部薪酬水平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一次實際的薪酬調查。先由學生自行設計一份薪酬調查問卷,再經小組討論、全班推選,最終優化出一份問卷。隨即交由學生進行派發,回收和統計分析,形成一份調查報告。
5.結語
《薪酬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教學內容不能及時適應社會需求、教學方法單一、效果不理想、理論教學和實踐嚴重脫節等問題[7],通過在課程考核設計上突出實踐性,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團隊學習與合作,精心設計案例教學和貼近企業進行實操演練等途徑加強薪酬管理的實踐教學,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于恒,張幼琴,王惠麗.淺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J].實驗室科學,2006,(4):125-126.
[2]趙修文.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體會.高等教育研究,2008,(2):45-46.
[3][4]陳霞.論案例教學法在薪酬管理教學中的應用.企業家天地,2007,(10):182-183.
[5]李育英.《薪酬設計與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研究.消費導刊,2009,(10):176.
[6]林秀君.薪酬設計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莆田學院學報,2011,(3):70-74.
[7]孔棟.《薪酬管理》課程教學研究[J].理論觀察,201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