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琦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語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9—0045—01
對于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有幾種不同的看法,一是認為強調聽說,語法教學就不那么重要了;二是仍然把語法教學看成是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關鍵,上課總習慣于做無休止的語法分析,好像學英語就是學語法。筆者認為,語法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語法項目要分清主次
有些教師對課文后面安排的語法項目,講解時總習慣于面面俱到,生怕漏掉什么。在中學英語課本中需要專門講解的語法項目有四十多種(不包括課文中少數特殊的語法現象),其中有的難度較大,使用率高,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有的則只需做一般的了解。對于這些項目不應平均使用力量。為此,應把這些項目分為三類:一是需精講多練的,如動詞時態、非限定動詞、定語從句、獨立主格結構、虛擬語氣等,對這類語法知識,講解時必須精心設計教案,講足練夠,還要及時復習鞏固,以求逐步掌握;二是需要略講多練的,如各種詞形變化、冠詞和介詞的用法、主謂一致、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被動語態、情態動詞、省略和倒裝、反意疑問句等,對這類語法知識,學生理解并不難,但具體運用時往往出錯,必須結合句型反復練習,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三是需要略講略練的,如主語和謂語的概念、詞類、句子種類、標點符號等,教學時無需多花時間,讓學生適當做點練習就行了。
二、不同語法項目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語法教學的方法通常有歸納法和演繹法兩種。歸納法是先讓學生接觸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讓他們通過觀察、對比、分析,自己總結出語法規則來,這種方法容易啟發學生的思維,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益處,是語法教學中首先應該考慮采用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兩點:一是例句選擇要得當;二是教師的提問要恰到好處,便于學生思考。
然而,有些語法項目如定語從句、介詞和冠詞的用法、情態動詞等,都不宜用歸納法來講解,倒不如采用演繹法先講規則,再舉例說明,簡單明了,條理清楚。當然,在教學實踐中歸納法和演繹法很難截然分開,在語法課中常常是歸納中有演繹,演繹中有歸納。
三、教語法要突出一個“練”字
實踐表明,講清一項語法規則并不難,難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規則的能力。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要切實做到“講練結合,以練為主”。在練的方面,應做到“兩個結合,兩個為主”,即口頭練和筆頭練相結合,以口頭練為主;課堂內練習和課堂外練習相結合,以課堂內練習為主。每堂語法課一定要留足夠的時間做練習。對一些重點或難點問題,不能認為做一兩次練習就夠了,必須繼續鞏固。對于鞏固性的練習,應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一有機會,就進行復習,比如講授課文時,操練句型時。
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語法規則較抽象,學生容易感到枯燥。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采用以下一些教學方式。
1. 利用情景進行講解或操練。以教現在完成時為例,教師可對全班學生說:“We have learned Lesson Five.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ke up a new lesson. Have you prepared for your lessons before class?”這樣就把現在完成時陳述句、一般疑問句都復習到了。
2. 進行英漢對比。漢語和英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初學英語的學生對于兩種語言的不同點感到很難學。教師若從英漢對比的角度簡要地加以分析,就能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接受。比如英語動詞的時態用形態變化來表示,而漢語是用特定的詞語如“現在”、“正在”、“已經”、“著”、“過”、“了”等來表示。這種差異使動詞成為英語學習中的難點。學生知道了兩種語言的不同表達方式,對學習英語是有幫助的。
3. 改錯或辨異。對于一些特殊的語法現象或者容易混淆的語法結構,采用改錯或辨異的方式讓學生辨別其意義和用法,比只聽教師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4. 借助直觀手段。有些語法項目,比如動詞的時態和介詞的用法等單純用語言講解,效果不一定好。可是利用圖形卻能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這樣的語法項目就要加強直觀教學。
5. 幫助學生記憶語法規則。對一些語法規則,不要動輒就要求學生硬背,而應指導他們去分析和思考,找出語言知識的內在聯系和一些便于記憶的方法來。若能在“巧”字上下功夫,學生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也更深刻。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