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明
〔關鍵詞〕 數學教學;活動課;教
學效果;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9—0067—01
新課程改革促使中小學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雖然多數教師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依然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狀況。如,數學活動課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難以正常開展。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總結,筆者認為主要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教師顧慮重重,不敢以身試“法”
數學活動課對多數教師而言,還是一個模糊、前衛的概念。新課程教育理念倡導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獲得知識,同時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數學活動課對學生來講應該是非常受歡迎的,許多教師也想努力做些新的嘗試和突破。但現實中又顧慮重重,不敢以身試“法”,因為畢竟目前分數還是評價教師教學成績的重要依據,甚至是唯一的依據。在日常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考試大綱要求的部分,數學活動課被沖淡或忽略的現象屢見不鮮。
2.學生能力不一,認識不高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生的學習態度也直接影響到教師能否順利地開展數學活動課。九年義務教育實施以后,所有小學生不管成績好壞、智力高低都能順利進入到中學校園進行學習。從表面來看這種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心智發展、認知水平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對提高全民素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從實際教學來看,這種不統一的學生狀況對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產生了巨大的阻力。活動課擺脫了數學課枯燥的外衣,讓學生主動參與,雖然學生積極性很高,可是有許多學生知識基礎薄弱,不能很好領會活動的目的和在活動中產生的新知識、新觀點,往往隨大流,沒有主見。
3.學校條件落后,設備欠缺
開展活動課,教師需要準備很多教具以配合教學,這樣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有時還需要學生準備相應的學具,這樣也給學生的家庭增加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的負擔,許多活動正是因為教具、學具的不足而導致“流產”。
開展數學活動課,對于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都起著積極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擺脫傳統的觀念,以嶄新的姿態使數學活動課重新煥發勃勃生機,達到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獲取知識的目的呢?
1.學校重視,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數學活動課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要讓數學活動課真正煥發活力,成為數學教學的有效陣地,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倡導小班化教學,讓教師更大程度地關注學生的智力和情感的發展。學校要為教師教具的準備提供更好的服務,建設暢通的網絡教室,為教師間的溝通和交流營造自由的空間。還要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
2.創設條件,建立有效、合理的教師評價機制
合理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教育動機和方向起著主要的引領作用。數學活動課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活動中學生可以自我探究,共同提高。當然,在活動課中更需要教師的適時指導和點撥。為了鼓勵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就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評價機制,并為上好活動課提供一定的活動場所,以便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教師平時多琢磨,課后多研究,逐漸形成活動課的良好教學方法。
3.開展評比活動,鼓勵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目前,只重視上好一堂課的教師多,而重視研究和創造的教師少。數學活動課以課外實踐為主,學生自由度較大,教師控制課堂的發展較難。因此,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授課功底,以巧妙、恰當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數學活動。這種能力的產生需要教師的長期研究和實踐,即要求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當多組織一些教育教學的評比活動,諸如“教學能手”、“課件大師”、“教研論文”等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教師具備很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