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媛
【摘要】高校校報的創新與發展不能脫離社會定位,作為高等院校重要的輿論宣傳陣地,校報要緊密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立足于校園,服務于師生。其服務意識體現在:創新黨的理論傳播,引導校園輿論環境,為學校黨委工作服好務;堅持文化育人、精神引領,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好務;滿足讀者的信息和情感需求,為師生員工服好務。
【關鍵詞】高校;校報;服務意識
服務意識是自覺主動做好服務工作的一種觀念和愿望,它發自服務人員的內心,從思維直接轉化為行為。[1]強調校報的服務意識是基于信息傳播環境變革下高校校報辦報理念的創新?!霸陔娨暋⒕W絡普及,書報刊物眾多的今天,高校師生獲取新聞和文化知識的渠道很多。校報編輯要更新理念,突出服務意識,把竭誠為大學生‘成長服務作為自己的永恒追求;要以‘讓師生說話,為師生說話為辦報宗旨,把‘作者是師生,讀者是師生作為新的編輯理念?!盵2]的確,高校校報在網絡、數字等各種新興媒體的沖擊下,其“校園第一媒體”的地位受到挑戰,校園內的新聞傳播格局也由一元主體轉化為多元并進。面對新的競爭環境,高校校報必須創新、調整與轉型。其中,服務意識的確立與保持,是校報創新發展的關鍵。
服務意識的黨性原則:創新黨的理論傳播,引導校園輿論環境
由高等院校黨委主辦的校報屬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一部分,具有一般報紙的共性。同時,高校校報立足于校園,服務于師生,這一特質又決定了其不同于一般報紙的個性。2005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報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高校校報是高校黨委和行政的機關報,是高校校園內占主導地位的媒體”。《意見》要求“高校校報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全面貫徹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教育的方針、政策,牢固確立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為培養人才服務的辦報宗旨”[3]。作為高校黨委行政的機關報,校報承載著傳遞信息、引導輿論、服務讀者、文化育人的功能。如何秉承機關報紙的權威性,又兼顧讀者的閱讀心理,需要校報工作者堅持服務意識的黨性原則。
創新黨的理論傳播,切實增強理論傳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首先,寓理于事,以理服人,結合專業領域正視理論難題,實事求是、有理有據地進行解答和引導。把師生員工關注的問題作為理論傳播的切入點,幫助師生員工解決實際問題,讓理論傳播契合讀者的思想實際和切身利益,引起讀者共鳴進而走向共識。其次,主動拉近校報與讀者的距離,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方式把黨的創新理論講清楚、講明白,讓理論入眼、入腦、入心。再次,以身作則地真學、真信、真情傳播,并實踐黨的創新理論,使真理的力量與人格的力量高度融合。最后,順應媒體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提升校報電子版、網絡版和手機報互動平臺的傳播實效,使高校校報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在全媒體時代做到視野開闊、信息廣博、反應高效。
為學校黨委工作服務,除了傳播好黨的創新理論,還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高校校報是黨和國家在高等學校的重要新聞輿論工具,通過收集、傳播具有引導性的言論和信息,積極有效地引導校園輿論環境,是校報義不容辭的責任。例如,在學校黨代會、教代會等重大事件發生或各項制度、改革政策出臺前后,校報適時進行解讀,為師生解惑釋疑,統一思想做好向導;熱點、難點問題出現時,校報及時發表言論,為學校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當前,高校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重要場所和前沿陣地,為了更加有效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校報還需不斷創新載體,服務師生,營造積極健康的輿論氛圍,做好黨建和思想教育工作。2012年4月13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發生暴力傷醫事件,引發了校內外關注?!侗贬t》報4月30日頭版刊發最新消息《人民醫院刺醫嫌疑人涿州落網》、事件背景《醫學部高度重視人民醫院醫生被刺事件》以及《暴力傷醫是刑事犯罪不是醫患糾紛》、《校領導關心看望邢志敏醫生》、《北京大學醫學部師生強烈譴責對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事件》等相關報道,將社會媒體和校園媒體的報道進行了組合編排報道,為師生員工全息式地了解事件動態提供了服務,也將各方表態和言論聚集性予以呈現,引導了思想認知和校園輿論。
服務意識的文化導向:堅持文化育人,發揮精神引領
文化育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特色,校報要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育人目標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為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精神引領作用。高校校報面向的讀者群是具有較高知識層次和文化修養的師生,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稿件,分析闡述焦點熱點、報道身邊優秀人物、傳遞新觀念新成果、抒發美好情懷,特別是以身邊的榜樣引起師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可以有效調動高校文化建設的自覺認知和行為。校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服務意識,一方面體現為潛移默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表現出高品位和有特色。
建設具有本校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校報是塑造文明、展示校園文化的一扇窗口,堅持文化導向能更好地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的全面繁榮,為大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在編排欄目和組織稿件時,校報應有意識地圍繞本校特點進行策劃,突出學校的文化特色。《北醫》報立足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著眼于醫學教育特質和醫療衛生行業特色,通過綜合消息、專版專題策劃、副刊等內容來突出高層次的文化氛圍、高素質的人才群體、高精尖的科學技術知識、高密度的文化信息資料。醫學大師名家的學術思想和人格魅力通過校報開辟的固定專欄得以傳播,讓師生們學習、思考、感悟并傳承。
堅持先進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指向。高校文化是社會優秀文化的輻射源,作為根植于高校校園的校報,其服務意識的文化導向體現為:從社會文化發展的全局出發,努力尋求傳統與現實、科學與人文的交融,充分展示大學文化的內涵。在版面設置上,校報副刊承擔著傳承文化、創新文化、發展文化的重任。因此,對校內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副刊可以多種形式引導和批判,體現對社會時尚的關注和現代觀念變化的敏感;對于大學生熱衷的流行文化,要進行及時把脈和解析,以全新的觀念貼近師生生活,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和文化精神需求,為讀者呈現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精品。
體現自由開放的學術環境和文化氛圍。在高校這一特殊的文化環境里,專業學術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資源。對于各種論壇、講座和報告,校報予以實時關注,并及時登載其中的精華言論,展開相關研討,為傳播學校的學術特色、反映學術水平提供服務平臺。服務的意識要以學術性的精英文化做指導,為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營造良好氛圍。例如,第七屆北京論壇召開時,《北醫》報及時在專版刊發《全民健康:醫學的良知與承諾——2010北京論壇醫學分論壇綜述》,圍繞會議期間的學術亮點及焦點問題選登了各位醫學大家的發言,內容涉及“醫學的良知”、“職業精神與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醫學與人文的跨文化融通和醫療體制改革”、“兒童權利和敘事醫學”各個方面,有效地幫助北醫師生了解和汲取世界各國醫學人文學科理論和實踐成果。
服務意識的受眾本位:滿足讀者需求,提高傳受心理互動
受眾本位在傳播學中被稱為“使用與滿足學說”,該理論強調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認為受眾制約著整個傳播過程,對媒介發揮著積極作用。長期以來,高校校報因得天獨厚的受眾資源,在自身定位上偏重宣傳性和導向性,新聞業務又與受眾要求存在差距,漸漸失去了受眾,傳者本位成為慣有的辦報思路。服務意識的受眾本位體現為:研究并滿足讀者的信息及情感需求,切實履行校報為師生讀者服務的功能,提高傳受雙方心理互動。
滿足信息需求,提高閱讀忠誠度。對于讀者來說,全媒體時代的信息獲取渠道眾多而且便捷,高校校報突出服務意識,想讀者所想,言讀者所言,幫讀者所需,才能贏得讀者,贏得生存發展的空間。
第一,用深度報道應對新媒體迅捷之優勢是高校校報為讀者服務的第一把鑰匙。根據學?;蚪逃绯雠_的新舉措、新近發生的重要事件、備受關注的焦點人物等進行深度挖掘,全面深刻地展現新聞背景、新聞動態及事實的關鍵問題,用思想性帶動讀者對信息內容的閱讀興趣。
第二,用個性化報道立足于媒體信息競爭是高校校報吸引讀者關注的第二把鑰匙。個性化報道強調報紙內容的獨立性,全媒體態勢下高校校報在校園媒體中的優勢體現為選擇獨特的視角進行獨家策劃和獨家采訪,在恰當的時機做獨家編排,推出獨家報道,從內容和形式上體現校報的獨樹一幟和品牌形象。2012年北京大學將迎來醫學部百年華誕,校報、新聞網等校園媒體相繼推出了不少關于迎百年的專題、欄目?!侗贬t》報策劃推出的“創新團隊系列專訪”首次對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的13個團隊進行采訪報道,集中展現了我國一流醫學教育科研團隊的風采,在眾多的人物和事件報道中凸顯了校報的獨家與個性,引起師生的廣泛關注和閱讀。
第三,用分眾報道滿足各類讀者群的需求。高校校報的服務主體是本校師生,看似單一但是師生群體中也存在不同的閱讀需求和閱讀特點。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求新求變,自我意識強烈,叛逆心理也比較明顯,他們熱衷于熱點、焦點、難點問題,趨向于閱讀就業指導、考研技巧等實際操作信息,對懲惡揚善的新聞非常歡迎。教師多從自己教學、科研的角度選擇閱讀內容,教學科研最新成果、反映學校重大決策和政策導向等切合工作之需、激發思維、完善自我的內容是他們感興趣的。離退休教工是對校報關注度較高的一個受眾群,他們長期參與學校建設,對學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比年輕教師更多地依賴傳統閱讀方式來了解學校改革發展狀況,對學校任何一點新進步都非常關注。鑒于讀者群復雜分化的情況,校報不得不在版面有限的情況下盡量兼顧滿足各類讀者的讀報需求。
滿足情感需求,提升心理黏合度。除了注重信息傳播,校報還要在思想情感上使讀者產生共振、得到認同,采編過程中做到抓熱點、重感染、強互動。抓熱點即密切跟蹤校內外師生都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策劃報道;重感染是重點挖掘新聞報道的情感性因素,增強感染力;強互動是增強編讀之間的互動性,體現親和力。比如,刊發引導、服務讀者的服務性新聞,開設讀者發表意見的言論茶座,舉辦精彩紛呈的征文活動等,讓讀者廣泛參與,在互動中增強認同感?!侗贬t》報圍繞北大醫學百年開展的“憶歷史、迎百年”專欄、“我與北醫”征文、老照片征集等,極大地吸引了各類讀者及海內外校友的關注,并由此產生穩定的閱讀期待心理。
形式上“黏合”讀者,也是提升情感忠誠度的重要手段。資訊爆炸的快節奏時代,以簡潔明快的版面設計滿足讀者閱報時間有限的現實需求;通過固定的品牌標識、明確的主題設計,使讀者熟悉并且容易接受。在字體、線條及版面空間的布局上保持典型性、一致化,形成獨具特色的風格,滿足讀者視覺規律和閱讀習慣。仔細研究讀者需求,保持良好品質,才能獲得讀者持久的喜愛與認同。高校校報的服務意識是全媒體時代贏得受眾的重要法寶,確立受眾本位的傳播觀念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服務和引導功能,將決策層的意見廣泛傳播,架起校報與讀者溝通的心橋,成為師生員工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辛春.廣播媒體的服務意識[J].記者搖籃,2010(11).
[2]王淑潔.淺議高校校報的定位與創新[J].中國編輯,2009(4).
[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報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lvsoso.cn/byelaw.shtml?byelawid=156377.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宣傳部)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