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龍
摘要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預習-互動-反饋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課堂教學占據了學生大部分在校活動時間,學生知識的獲取與能力的提高基本上都是在課堂內完成的。只有構建和諧、愉悅的高效課堂,才能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高效呢?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兩點考慮: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調動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在打造高效課堂中,我們認為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予以高度重視。即有目的安排和指導學生復習和預習、精心設計課堂教與學的每一環節并使之合理實效、及時適量有梯度的反饋鞏固練習。
1 引導學生有目的溫故和導學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這一思想與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的思想相一致。
溫故是一種復習,可以對上一節課的內容甚至以前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加深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的記憶,是第二次記憶,就記憶理論來說,第二次記憶可以使遺忘的機率大大減小,從而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溫故是一種補充,可以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查漏補缺,幫助學生找出已存在的對知識點的模糊和錯誤的理解,及時進行糾正。溫故是一種鋪墊,它是一種承上也是一種啟下,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復習,尤其是對涉及到課上新的知識點的有關已學知識點的復習,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例如:九年級完形填空題教學時,由于完形填空實際上是恢復原貌式的閱讀理解題。教師要先幫助學生進行已有相關知識的梳理,從知識結構和解題方法上建立起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下面是一位老師在完形填空教學時安排的一組練習。
(1)His friend ______ the engine(發動機) and the plane began to move.
A. began B. carriedC. moved D. started.
(2)They are served in bowls which everyone shares(共享), ______ each person has their own bowl of rice.
A. because B. though C. sinceD. until
導學由學習目標的構建和學法指導兩部分構成。明確學習目標后,學生就會始終帶著目標去思考,從而根據目標而進行的自主學習也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霍姆林斯基認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同時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具體內容,設計以導學為核心的課堂結構,使學法指導滲透于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怎樣學習為導向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普遍采用的講學稿就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
2 設計合理的有實質內容的師生互動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霍姆林斯基指出:“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這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決定的”。事實上如果課堂上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互動發生的教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教學論認為:教學互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課程、學生與課程、教師與環境、學生與環境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相互作用的一個開放系統。
課堂中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必須改變老師講、老師提問的做法,在學生能夠質疑問難的課堂中,生生的討論,以及師生的討論,充盈在彼此之間的是經驗的共享、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洽。對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浪費時間,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自我實現的過程。例如8B Unit 4詞匯教學時,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習內容、學生的心理、知識結構,設計了一組活動。通過師生的互動,使學生非常輕松地接受了本課的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Step1 Aguessinggame Step2 Guessthemeaning of
Step3 Practice in pairs Step4Discuss:How can we protect them?
3 設計有針對性的分層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優化當堂測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地鞏固和應用。當堂測學的目標是努力化知識為能力,當堂測學要重在打好基礎,旨在讓學生通過口頭或書面練習來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向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深化,為此,要精心選擇訓練題,做到有助于學生養成在課上全神貫注、緊張積極的學習習慣和善于獨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還有助于為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預習新課創造條件。當堂訓練要堅持三條原則:一是針對性原則,即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和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布置不同層次的習題,這樣讓優秀生吃得飽,中等生和后進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量力性原則,作業內容要結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難度要適度,既不拔高,又不過于簡單。三是典型性原則,做到有代表性和層次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參考文獻
[1]陳越.建構主義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J].惟存教育,2002.
[2]姜艷.合作學習中教師角色的定位[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