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軍 黃朝輝 李少芳
摘要: 作者深入剖析了本院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指出了在教學方式、課程建設和思維認識等方面存在的若干問題。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和對學生調研反饋的意見,并結合目前社會各行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兄弟院校成功的經驗,作者探討了本院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程建設、教學方式和思維認識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并對目前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1.前言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計算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再也無法離開計算機及其應用,社會各行業與計算機及其應用越來越緊密,對各行業從業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個大學生業務素質與能力的突出標志之一[2]。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積累豐富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經驗,是將來成功立足于社會的必備條件。這反映到教學上,就要求高校在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時,要與時俱進,要與社會發展與需求相適應。
2.我院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我院自2002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以來,在很多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師資力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薄弱,教學條件特別是實踐條件還不夠理想,再加上入校學生素質差參不齊,培養出來的人才與國內重點高校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整體上不是很理想,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實際需求。
2.1學生的現狀
由于我院是新辦本科院校,生源與學生素質與國內重點高校相比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我們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主要是城鎮中學畢業的學生在入校之前對計算機有較好的了解;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自貧窮家庭或偏遠地區,不少人從未接觸過計算機,或者對計算機只是一知半解;一部分學生自認為上二本高校是高考失利而萎靡不振,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自暴自棄;還有極少部分學生抱著混日子的心態進入大學,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整日玩游戲或睡覺,無所事事。
另外,我們還看到,實踐課的到課率、課堂紀律,以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要比上理論課高。我們在和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希望通過實踐課學習和掌握實踐技能,積累經驗,以備將來求職和工作之需,他們認為理論課講授的內容比較枯燥,而且對他們將來工作用處不大。
2.2教師的現狀
在我院,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甚至部分系部領導認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無技術含量,對任課老師要求不高,認為只要會打字、會用Windows就可以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甚至有個別教師恥笑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同事。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有這種觀念的人認為這門課只不過就是讓學生打打字,學習Windows和Office而已,與上世紀90年代的電腦培訓班沒有什么差別。
正因為有這種觀念,我院計算機基礎教學團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專職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人數并沒有因為每年入校學生人數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所減少。而且部分計算機基礎教學團隊成員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銳減,特別是青年教師,他們剛入校時的滿腔激情被這種現狀澆了一盆冷水。
雖然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沒有專業課深入,但涉及面廣而泛,幾乎涉及計算機專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僅從這點來看,并不是什么教師都可以承擔這門課的教學工作的。
另外,由于計算機應用技術日新月異,這就要求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業務能力,能及時向學生傳達新知識和新技術,只有這樣教學課堂才會有活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安于現狀,幾年下來沒有外出進修和學習,也沒有從事計算機專業方面的科研和實踐工作,在專業方面孤陋寡聞,在課堂上講的都是一些陳年舊事,課堂一潭死水,這自然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3教學現狀
目前我院每學期都有上千學生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而專門從事這門課程教學的教師僅僅4人,工作壓力可想而知,因此不得不請計算機專業教研室的老師承擔教學工作,但有些教師可能是因為教學工作量不夠,想以承擔計算機基礎課程來充數;有些是認為計算機基礎課程工作壓力小,承擔該課程可以輕松應付;有些青年教師暫時還不能承擔專業課程,就被安排承擔計算機基礎課程來當練兵;再加上上面提到的一些偏執落后的思維觀念等原因,可以想象我院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有多混亂。
為了讓學生順利通過福建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不少教師采用應試教學模式。理論課上,教師要么念經式講授,要么講解如何應付考試;上機實踐課上,教師要么放任學生上網玩游戲,要么練習考試題庫中的習題。這樣一學期下來,學生雖然可以順利通過省等級考試,但等到畢業時,很多學生,包括不少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畢業論文和求職簡歷排版基本都不規范,甚至需要請別人代勞,這樣的教學效果顯然不是學生和我們想看到的。
另外,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和膚淺。據我們調研了解,目前我院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有相當一部分與城鎮中學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相重疊,而且其深度與廣度并不比中學增加多少,這讓那些自認為是計算機高手的學生認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也不過如此,只是中學信息技術的更新版,從而對該課程失去學習的興趣。
2.4考核方式
目前,我院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方式非常單一,一考定勝負,也就是只要通過了福建省計算機等級考試就可以了,無論平時學習認真不認真,實際學習效果好不好,平時考核成績都沒有計入在這門課的總評成績當中。
顯然,這種考核方式過于簡單,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因為有前面提到的應試教學,再加不少師兄師姐的“經驗”傳授,不少學生認為平時可以不認真,只要考前奮斗一個月甚至一兩周就可以了。而且事實上,那些因為這樣做而通過考試的學生就更深信不疑了,他們又會將這種“經驗”傳授給他們的師弟師妹們。于是,任課老師平時的考核在學生面前只不過是個擺設而已,根本不能約束學生,這樣嚴重削弱了任課老師管理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3.教學改革方案與實踐
3.1改進教學方式
要改進教學方式,首先要明確自身客觀條件和教學目標。對于像我院這樣的二本院校,學生素質、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相對比較差,純粹的理論教學必定行不通,純粹的職業技術培訓明顯與本科生的教學要求不符。我們認為可以結合這兩種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課上簡要介紹計算機文化知識,包括計算機的應用領域,發展方向,以及當前計算機的常見應用技術,特別是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領域,讓他們明白計算機并不只是聊天和玩游戲的工具,而是他們必須掌握的工具,學會計算機及其應用技術是學好他們相關專業技術必備的條件之一;實踐課上,教師應該設計一些綜合的,特別是與實際應用有關的案例,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計算機的工作能力,應用領域,以及計算機的魅力,激發他們想學和愛學計算機的激情。
要做到這一點,任課老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對那些想用計算機基礎課程填補教學工作量空缺的,拿計算機基礎課程來練兵的,以及其他一些有不負責任想法的教師應該堅決不讓他們承擔該門課程的教學。
同時,大學計算機基礎的任課老師之間要相互學習,多多交流,爭取更多的機會外出學習和進修,及時跟進當前計算機的最新發展態勢,了解和學習當前計算機的最新應用技術,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術和應用技能,積累更豐富的實踐經驗。
另外,還要大力建設和壯大計算機基礎教學團隊。畢竟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利用教學團隊的力量,可更有利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建設,特別是實踐教學,需要團隊共同研討設計,綜合利用每個團隊成員的觀點與經驗,以多維角度來設計實踐案例,使學生從實踐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對于教學內容,要盡力避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相重復,若有雷同的可以跳過,或者簡要介紹,或者增加深度和廣度,總之,要讓學生對該課程保持一種新鮮感,保持他們學習的激情。
3.2改進考核方式
我院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上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顯然不全面,最起碼要將平時考核成績計算在綜合成績之中。另外,由于計算機基礎課程包含了實踐教學,那么學生的實驗報告和作品就應該是檢驗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而且,學生的實驗報告和作品的成績在這門課的綜合成績中應該占據相當大的比例。我們建議,該門課程的綜合成績的計算可按以下方式計算:
綜合成績=平時考核成績×10%+省等級考試成績×50%+實踐成績×40%
對于這樣的考核方式,我想應試教學必定行不通,學生也必然不敢以“考前奮斗一兩周”的心態來學習這門課程。
另外,在實踐考核中,要嚴防抄襲,并對涉及抄襲的雙方要給予嚴厲打擊。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在實驗報告和作品中添加有關學生自己的信息,比如學號和姓名作為水印、標題和記號等標志,并以此標志來鑒別是否存在抄襲,這樣可以加大抄襲的難度;如果一旦發現抄襲,抄襲雙方均按零分處理,這樣可以大大威懾那想抄襲或讓別人抄襲的學生,從而可以較好地避免抄襲現象的發生。
3.3培養高素質的教學團隊
前面已經提到,計算機基礎課程對任課老師的要求并不比專業教師的要求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課老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考慮到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技術優勢,可以將任課老師組建一個教學團隊,專門負責這門課程的教學和實踐設計。如果有條件,可以按章節來安排任課老師,每一章節的教學均安排那些最有專業技術能力和經驗的教師承擔。這樣,各個教師便可以更深入鉆研自己所擅長的專業方向,從而更有利于教師的個人發展,而且不會出現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的尷尬現象。
同時,教學團隊成員必須定期交流教學和實踐經驗,密切跟進最新技術和應用,積極參加相關培訓,爭取更多機會到企事業單位調研、學習和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不斷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積累實踐經驗。
3.4培養梯隊人員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一個教師根本沒辦法詳細指導和管理幾十個學生。這就需要培養梯隊人才。我們的經驗是將每個專業班級劃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5—8名學生,然后選派若干位有一定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力的學生擔任各小組的組長,任課老師負責管理與指導這些組長。在上課之前,教師對這些組長作簡短培訓,上課后由這些組長去詳細指導他們各自組的成員,教師在實驗室內巡視,進行監督和個別輔導。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3.4.1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沒有什么壓力,學習氣氛比較輕松。
3.4.2組長手把手地指導,任課老師平時的教學壓力明顯減小,但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3.4.3通過各組長的指導和管理,學生學習氣氛明顯好轉,聊天和玩游戲的現象大幅減少。
3.4.4一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到一些知識,每個學生都會有成就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不斷增強,心情也會變得舒暢愉快。
4.結語
根據教學經驗和調研分析,我們對我院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若干改進建議。同時我們也發現自己的教學和實踐經驗不足,需要加強學習與鍛煉,與時俱進,密切關注計算機及其技術的最新發展與應用,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豐富專業技能和經驗,用自身的技術與經驗來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及其相關技術,努力培養大量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洪家軍,陳俊杰.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西教育(C版),2010,(12).
[2]李儒銀,歐紅玉.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09,(8),46.
[3]黃朝輝,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2005[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廳重大項目(2010H6019);莆田學院“質量工程”項目(XTD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