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
摘要:培養初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初中物理教師應認識并勇于挑起這個責任,在教學中不斷思考探索,采取真正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培養、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能夠發達興旺的不竭動力。而學校是知識傳播、應用和創新的主要陣地,也是創造人才、培養人才創新精神的重要搖籃。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社會的需要。因此,要求我們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科學的創新思維習慣,以期為社會輸送更多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一、精心設計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興趣能夠推動學生強大的求知欲,是創新思維的先導。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物理興趣的培養。為了能夠讓學生由旁觀、被動的接受者變成積極主動地融入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所提出的問題要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激發起探索問題的濃厚興趣。學生對物理學習有了興趣,對于物理學習當中的知識就會產生好奇心理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執著探索。例如在蘇教版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一課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1)3只瓶子分別裝有水、酒精和醋,如何區分?(2)表面顏色相同的鐵塊和塑料塊,如何區分?問題的提出,能很快地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生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案,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有機引出本節內容。通過有趣生動有趣的情景展現、巧妙提問,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從而啟迪創新思維。
二、拓展知識領域,訓練學生發散思維
豐富的知識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條件,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學生的興趣培養起來之后,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掌握、了解更廣博的知識,邁進更加廣闊的知識領域。這一點有利于觸發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生發現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自己的新觀點,在認識上達到高度,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和訓練,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學得透徹、用得靈活,從而具備較厚的知識基礎去分析解決問題。此外,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是培養創新思維非常重要的兩個思維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發展它們。在教學中培養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的方法很多,教師可以運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方式,培養學生對同一事物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進行思考的能力。以蘇教版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一課為例,為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石塊,提出問題:如果我們要測出我手中石頭的密度,大家能夠想出哪些方法?于是,同學們根據自己的不同認識,從不同角度開始積極努力地思考,最終得出多種測量方法,達到了訓練發散思維的效果。
三、在探究實驗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的探究性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探究本身帶有創新精神,實施探究式教學,教師要積極轉變角色,要把握和運用好中學生活潑好動這一有利的心理特點,多給學生提供探究機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新,充分動腦、動手,學會收集、分析和判斷信息,在探究中體驗、感受、經歷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比較容易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專心致志地思考和實踐,從而有效激發了思維,使得創新感知能力得到提高。仍以蘇教版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一課為例,在課程講解中教師可設置“探究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這個環節,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就需要設計四個問題作為線索來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1)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可能是什么關系?(2)實驗中需要直接測哪幾個物理量?用什么儀器?用什么方法進行?(3)怎樣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4)通過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科學探究的程序進行探究: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明確需要測的量及相互間的分工)——進行實驗、收集證據——交流與合作——最終得出結論: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等。
四、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創新環境
作為中學生,生活的一半范圍都在學校,因此班集體創新能力氛圍的營造能夠對個體的創新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環境,在班集體內營造利于創新學習的物理氛圍和教學環境。針對初中學生好動愛玩又好奇心和好勝心強的心理特征,教師可靈活利用各種形式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物理活動。例如在班集內展示個別同學的一些創新成果,如小制作、小創造、小發明等;還可舉辦實驗創新能手評比以及物理知識競賽等,并辦好手抄報、科技板報,使班級內能夠形成創新學習的氛圍。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并且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對于創新的體會,多鼓勵學生之間的創新競爭,相互交流與合作,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得到互相激勵,同步加強。此外,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做一些課外實驗,比如上述蘇教版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一課,課后作業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測一測教室內某種物體的密度等。這些實驗的主要目的是以發展創造力、拓寬知識面為主,讓學生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激發創造性,從而培養創新能力。
總之,培養初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初中物理教師應認識并勇于挑起這個責任,在教學中不斷思考探索,采取真正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培養、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從而大幅度提高物理課堂效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凱.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J].學
園(教育科研),2011(24).
[2]唐智學,邵明慧.初中物理教學中創造教育的實踐初探[J].劍南
文學(下半月),2010(7).
(邳州市岔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