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偉
學生的學習是個體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本人的主觀因素是學習活動的內因,而存在于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是學習活動的外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學生學習的內部因素主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主要是由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心理因素構成,而非智力因素則主要指激動、興趣、情意志和性格等。智力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兩種因素相互促進,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一、充分認識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不難發現,有的學生智力好,而學習不努力導致成績差;有的學生智力差,由于學習刻苦,結果成績很好。這種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聰明在于積累,天才出自勤奮。”就充分說明了非智力因素的補償功能。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積極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學習動力是在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旦有了學習動機,學生就會以獲得知識為滿足,未取得進步會繼續拼搏,這種對知識的渴求不是外界強加的,而是出自于學生自身的需要。由此看來,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怎樣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1.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讓學生知道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外貿、外交和國際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英語變得越來越重要。
2.培養學生的自行心。美國的艾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任何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言行都是要不得的。這類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因此,課堂上要多鼓勵、少批評、多表揚,增加學生的勇氣和信心。
3.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每當學生取得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也應及時給予表揚。適時的表揚會使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從而使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濃厚而穩定的興趣時,他就能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探索其本質,并使其積極、主動地感知有關事物。觀察力變得敏銳,思維活躍,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注意力集中,同時克服困難的意志也得到加強。只有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才能把英語學好。因此,英語教師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教師要精心備課。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胸有成竹,熟練地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把課件做得通俗易懂,準確新穎,生動有趣,使學生處于最佳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巧妙地呈現教材。老師在呈現教材時,可使用最新穎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輕松愉快地掌握新知。
3.采用多種手段,避免課堂單調化。在英語課堂上可采用多媒體、實物、圖片、幻燈、錄音機等,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形象、直觀,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學生的記憶,促使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增加學生用英語的機會。
4.課堂上盡量多用英語,做到語言簡練、準確生動、含蓄幽默。適當應用肢體語言,如眼神、表情、手勢等,再加上抑揚頓挫的語調,定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四、多與學生交流,增強師生感情
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提高教學質量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常伴隨著積極的情趣體驗,在這種情趣體驗的推動下,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1.關心愛護學生。英語教師應該主動關心愛護學生,給他們父母般的溫暖。學生感覺到老師的關愛、信任和尊重,就會從內心對老師產生好感、信賴和敬重,他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就會油然而生,學習勁頭就會更大。
2.理解尊重學生。老師不能要讓學生尊重自己,也應理解和尊重學生。學生也和老師一樣有著復雜的個性和豐富的感情。他們處于青春期,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即使學生犯了錯誤,也不能冷嘲熱諷、侮辱他們的人格,這樣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這不僅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回應了學生的尊重和敬佩。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前進的動力,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3.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上英語課時,老師要盡量創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差或是答錯了題而諷刺、挖苦、斥責他們。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畏懼心理,喪失興趣,甚至放棄英語學習。
當然,英語教師不能只寬不嚴,要寬嚴結合,用嚴父慈母般的愛去感化他們。老師的愛一旦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會變成巨大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更刻苦地學習。所以,師生關系越好,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越高,干勁就越大,學習效果就會越好。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促進學生智力、能力發展的同時,充分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勤學習,善思考,拼搏進取。利用各種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從而大幅度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