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榮
未來幾年是我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國高職高專教育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高職高專學校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創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不僅是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且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
高職高專類院校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我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扎實推進教學工作全面、持續、健康發展。《公路工程施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自開設以來,我一直為該課程的任課老師,發現傳統教育觀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不適應課程的發展及學生的需要。為此,我努力探求有效的教學方法,略有心得,在此與同仁共享。
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現狀,明確教學重點
隨著我國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全球化的到來,高職高專教育業快速發展,大學校園也受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強烈沖擊,學生缺少理性思考,學風較差,多了浮躁氣盛,個性化特點亦被帶入學校,形成了實用主義、頹廢主義、功利主義。我院的入學分數較低,學生的基礎較差,主動學習意識薄弱,自我約束力差,高數及力學等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學起來較為吃力,基本沒有掌握。學生對于公路施工課中的計算,如路面的計算、橋梁板的計算普遍沒有理解,對于計算過程一頭霧水,效果較差。課堂講授學生不感興趣,聽課注意力不集中。針對學生的特點,我將重點放在了實際施工的技術過程上,讓學生理解施工過程、施工程序、質量控制、各項操作的技術指標要求。同時緊跟工程的發展,將教科書中落后的設計及施工方法及時更新。
二、創新教育教學改革的觀念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知識經濟時代,高職高專的使命內涵更為豐富。教育不僅要履行啟迪智慧、探索真理、發展科學、傳遞文化、服務社會的職責,實現造就人才、塑造人才的使命,而且要強調教育功能與學術功能的結合,更要強調探索真理與傳承文明的高度統一,強調社會責任。因此,高職高專不應只是適應社會,更要為社會服務。與此相適應,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通過研究與探討,我認識到,教育觀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先導,只有轉變了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改革,才能更好地讀書育人,將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對于本門課,針對它的特點,我院要求教、學、做一體,給予教師自行管理課程的權利,可利用課堂時間深入施工工地實際觀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對未知事物的探知能力;加強校企合作,并形成一種制度,便于學生觀摩及實習;延長學生的實習時間,以往學生只能利用暑假,現延長至4個月,讓同學進行頂崗實習,加強對施工技術的全面了解,做到學以致用。這樣的課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
教學工作是教師的主要工作,它是在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和指導下對學生進行學習思考訓練的過程。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學校工作的核心。
教學工作由制訂計劃,教學準備,教學組織和實施,作業布置和批閱,學生活動輔導,教學研討活動,學習效果檢測和分析等部分組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我采取如下方案。
(一)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為了使該課程與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講課變得生動易懂,開課的第一個月,一般也為準備施工階段,即每年的3月份,我就到校企合作單位或熟悉的施工單位了解本年度的工程情況、施工方案、機械安排,著重記錄對講課有益的內容,并詳細地了解施工進度安排;對于新工藝、新技術了解施工的時間,并與施工單位隨時保持聯系,以便安排現場授課。根據案例進行施工方面能力的培養,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將知識融入實際工作和生活當中。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備課。
備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只有資料準備齊全,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施工過程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陌生的,我作為一名有著實踐經歷的教師,對施工是非常熟悉的。為了使課堂教學生動,便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對施工過程有深刻的理解,我首先熟悉要講的內容,將重點難點摘錄出來,通過查找施工手冊、上網制作課件等手段進行認真備課。
(三)教學的組織和實施——上課。
這個過程是直接面對學生的過程,學生接受得怎么樣要看課堂講授效果的強弱。為了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對一些推理的計算過程采用版書;對特定的工序采用多媒體教學,從專業網站查找資料進行下載,使學生一目了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某些工程為了使質量達到規范或相關標準的要求,制作了標準的施工過程,并刻錄成光碟用來指導工人施工,規范操作過程,通過與施工單位協商,我在課堂上播放光盤,使學生一目了然,理解深刻。如在講授先張法及后張法施工時,以往課堂講授,學生都是一知半解,因為想象不出施工的具體情況,即使到了施工現場也只能看到部分施工過程,并不能看到全過程。觀看了光碟后,學生對這兩種施工方法有了詳細的了解。我針對以往在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做了補充講授,學生反響較好,使枯燥的課程變得有趣,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作業的布置和批改。
(五)輔導學生及教學研討。
教學研討活動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加強交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認真參與聽課、評課活動,從中學到對自己有益的知識。
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課堂理論教學、實訓教學、實驗教學分開進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打破了三者之間的界限,將施工技術課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生產、技術服務融為一體,教學環節相對集中,教學場所脫離了原來的課堂,直接安排在實際施工現場。我與學生邊教、邊學、邊做,理論與實踐相互交替,直觀和抽象交錯進行,將理論寓于實踐中,用具體的工程實例講授理論,做到理中有實、實中有理,鞏固了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了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學生對本專業有了深刻的認識,改正了學習的態度。此種方法強調空間與時間的統一性,我得到了學院的大力支持,充分整合了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例如在講授鉆孔灌注樁時,我與施工單位聯系,當施工單位開始灌樁時,將學生帶到實踐工地,在工地上學生的問題很多,如鋼筋焊縫為什么有長有短,焊縫為什么相互錯開,立焊的焊縫的長度有什么要求,如何現場判斷灌樁成功,旁邊的泥漿池和鉆機有什么功能,等等。學生的問題較多,我將它們設定為任務,構建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到了某項任務處,我耐心詳細地進行講解,并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融合進去,實現了做中學,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組織協調、綜合職業能力。這是我教學改革的一項舉措,在實踐中牢牢把握大方向,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強化了技能訓練在教學中的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以適應學生的需求,適應社會的發展,并構建教學工作教學質量評價,優化教學效果,對教學質量、教學過程、教學建設、教學效果實行全面評價,對教學工作進行有效調控,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自主性,有效促進教與學,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總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及理論水平,積極學習新規范、新技術,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