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愛琴
摘 要:在新形勢下,傳統作文教學越來越顯得收效甚微。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正逐步走入課堂,并得到極大的普及。它彌補了傳統作文教學在教學上的不足,利用聲像結合、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動態逼真等特點,為語文作文教學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學生主體 作文教學
一、作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缺失的現象
(1)害怕寫作,缺乏寫作的熱情。(2)思維不活,思路狹窄。(3)語言貧乏,語言表達能力差。由于初中階段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教師在寫作訓練上較多地在面對應試。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文就會產生畏懼心理,作文似流水賬,流于形式沒有真情實感。
每次布置作文,總有一批學生交不上來,問起原因,老一套的不會寫,不知道寫什么內容。教師只能從題目到立意,從內容到形式,一點點講解,甚至有一次,我拉著學生到花壇邊觀察,看著他們點頭答應完成任務,就好像自己完成任務一樣,結果交上來的作業,還是不盡如人意。
二、傳統作文評改流于形式
傳統的作文評改,教師在臺上讀,學生在臺下聽,耳聽為虛,學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聽了前言忘了后語,效果很不明顯。學生在欣賞佳作時,也是毫無頭緒,不知道真正好在哪里。學生作文大部分有可圈可點之處,才會被老師選中,作為佳作欣賞。教師在讀作文的過程中,時間有限,不可能一邊讀一邊講解佳處,而往往讀過之后又不能及時回憶起來。一堂課不能評講幾篇,評講過后又沒有實效。
三、多媒體技術運用于作文課
(一)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激發出興趣,學生很少能寫出聲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而大部分學生把寫作當作任務,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獨有的思想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
在學了《皇帝的新裝》以后,我要求學生續寫一篇《皇帝的新裝》,而學生閱歷尚淺,所寫文章都不盡合情理,且想象也不甚豐富,不符合主人公的性格。因此第一次成文都不盡如人意。為了讓大部分學生能完成一篇高質量的續寫作文,在第二次作文課之前,我精心準備了一節多媒體課。我把動畫《皇帝的新裝》搬上了教室的熒幕,讓學生充分領略了主人公的風采。又結合當今時代特點,下載了一些當代社會騙局現象中的人物讓學生揣摩、比較,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調動了思維積極性,通過視頻和圖像的刺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質疑、思考之中,再一次作文時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二)以“媒”相輔,培養學生“會寫”的能力。
中學生作文感到苦惱的首先是“沒啥可寫”,其次是“寫不清楚”“寫不具體”。要幫助他們突破這些難點,就必須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及“遷移規律”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充分發揮媒體群的整體優勢。下面談談對作文的指導。
1.例文引路
教學開始,用有強烈視覺效果的投影片將其重點片斷、寫作要點或寫作提綱顯示出來,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讓學生從作者寫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啟發,形成有效的認知結構,將例文中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直接遷移到作文中。例如:指導學生寫繪景文《春》,以《春》為范例,引導學生邊回憶、邊展示,并在投影片上歸納出“抓住事物特點,用多種修辭手法,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學生作文的思路即可開啟。在這里,例文是一個臺階,幫助學生“跳一跳,摘桃子”,投影媒體等于給學生“一根拐杖”,幫助學生降低寫作難度,創造有利的心理條件,讓學生主動投入寫作活動中。
2.片斷嘗試
當學生通過觀察指導產生“會寫”的情感時,抓住契機。在講授《一雙手》過程中,細節描寫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以對細節描寫的練習必不可少。我找了幾張具有典型性的手部特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并分析照片中情感的體現,然后在自己的習作中力爭傳情達意。最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進行評議。課堂上雖然被評議的作文只是極少數,但面向全班集體評議、修改,學生自改、互改,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又能增強自信心,提高習作興趣。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學生只能在課堂上正襟危坐,這是習作個性化文章的障礙。多媒體刺激了感官,增強了聽覺效果,將生活的大舞臺搬進課堂,讓學生借助提示想象畫面,構筑意境,進而作文。如《口技》一文對聲音的精彩描繪,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這篇文章,對聲音的描寫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通過網絡找到了一段口技表演,讓學生邊聽邊想象,通過對生活細節的回憶,構思相應的場面,編寫一組組情節,從而形成配樂故事。
(三)以“媒”相輔,利用高效的反饋,促進評價與修改。
“寶劍鋒從磨礪出”,文章需要一個精心打磨修改、加工潤色的過程,因此要加倍重視作文的評價。它不單單是教師的權利與義務,還涉及學生自身的評價水平,使學生學會評價和修改習作是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體現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更是學生作文水平的直接表現。通過收集學生習作中的優秀片段,能找到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優點,增強了學生寫作文的自信,變“不想寫”為“想要寫”。通過相互促進、學習,提高作文水平,變“不會寫”為“我能寫”。
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輔助作文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僅局限于多媒體技術,它的途徑還有很多。實踐證明,將多媒體技術引進作文教學課堂,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效果是顯著的,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信息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作文教學如果能堅持不懈地運用這種形式進行訓練,那么對挖掘學生的作文思維潛力,形成良性循環,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巢宗祺,雷實,陸志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
[4]王富仁.把兒童世界還給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