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榮
貫徹新課標理念與提高教學質量要做到和諧統一,必須課堂與課外并舉,數學與生活并存,教學與鞏固練習并重,才能兩面兼顧,一舉兩得.
新課標的頒布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總體風向標,但是,作為農村小學數學教育的衡量標準,依然是一紙試卷和試卷所表現出來的數字. 如何在教學中既能體現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又能穩步提高教學質量,的確是擺在農村小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筆者作為一個長期在小學教學崗位上工作的小學數學教師,深感其中的難處,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嘗試,筆者有著深切的體會.
一、課堂與課外并舉
課堂教學是貫徹教學思想,落實教學任務的有效手段,不管任何時代,教學方式如何變化,搞好課堂教學仍然是第一要務. 采用一定的有效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依然是教學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在課堂上用好有效的教學時間, 在課堂上既傳授知識又激發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激勵的語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時的肯定與表揚,激發學生的各種創造動機,啟迪他們的創造精神,這樣既講授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思維. 只有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談得上提高教學質量.
但并不是只重視課堂教學就忽視課外的積累,課內打基礎、課外出特長,把課內知識引向課外,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明創造能力. 還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課外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要教會學生在課外注重數學知識積累和應用的能力,在課外遇見問題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丈量土地,計算面積,算平均數,等等. 在實踐中,學生自己培養了動手能力、動腦能力、想象能力,進行了大膽的發明與創造,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在求知道路上所必需的堅強意志.
二、數學與生活并存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人們在不知不覺地應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所以新課標思想的一個重大改變,就是將數學知識有效地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 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豐富的現實生活中收取資料. 經過加工、消化,引入到數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分類”時,要求學生在課間休息時,先到學校的小商店里去看看,或者去問問售貨員,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樣擺放的?然后在課堂上問學生,從而引入數學“分類”;再讓學生對自己書包中的書進行“分類”,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將自己的書包整理一新;最后讓學生匯報自己按什么標準分類?有的按學科分:數學一類,語文一類;有的按用途分:書一類,本一類;有的按大小分:大的一類,小的一類. 這樣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激發興趣,教師適時點撥,把生活引入數學,把數學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多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一個單元確定一個課題,確定好本單元的活動目標,制定好本單元的活動方案,認真實施,做到有的放矢. 一步一個腳印,有計劃、有目的地分步實施,方能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實際數學能力的目的. 也能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教師要把生活中的數學引入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感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探索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才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三、教學與鞏固練習并重
我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認為,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教會學生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但是只聽不做、不講、不練、不背、不經常復習,就算聽懂了也會忘記,難以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新知識的探究、操作和復習中都會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以加深鞏固和強化學生所學的知識. 只教會知識還遠遠不夠,要將教會的知識有效的鞏固,還得做練習,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考試才會做題,才會有一個好成績. 有人認為,只有大量的做題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量大了學生會負擔加重,反而會適得其反,不會有好的效果. 如何掌握這個度,就成了一個問題. 所以我在練習題的安排上注意要有梯度,解題不僅僅局限于完成書面習題,有時也可以用游戲和競賽的方式,變化的學習方法比單調的練習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學生的作業我一般利用下午自習的時間,讓學生做半節課的題,剩下的時間面批面改,發現問題當時集中講解,這樣就能事半功倍.
而練習題的設計也至關重要,練習題的設計要注意與實際的聯系,強調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如: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編,乃至低年級的讓學生補問題補條件等等. 要體現操作性,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要因材施教,兼顧學生差異,呈現訓練梯度;還要有效促進學習方式的改革,從而提升學生的能力. 讓每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學目的達到了,成績也能提高.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學生的學習,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獨立的思維活動,主動積極的認知過程. 這個認知過程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所以,我認為,要想在教學中達到既全面貫徹新課標的理念又能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能單方面想問題,要同步并舉,方能做到兩面兼顧,一舉兩得. 這樣學生才能自我發展,朝氣蓬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