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摘要】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初中畢業生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達成“五級目標”之要求,作者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抓起:一是加強訓練,優化策略,提升閱讀能力;二是掌握要點,學以致用,增強寫作技能。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寫作五級目標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65-0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在第三部分“分級標準”第一條中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它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至關重要。對于初中三年級學生來說,其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如何有效達成“五級目標”之要求呢?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應從以下兩方面抓起。
一、加強訓練,優化策略,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是一種較為復雜的心理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學生運用詞匯、修辭、語法、語用、背景知識等能力共同完成“解碼”的過程。“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這是《標準》在語言技能“讀”的五級目標對初中畢業生的閱讀技能提出的要求。筆者認為要想實現這一要求,英語教師務必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
一是要訓練學生整體領悟語篇的能力。語篇是由字、詞、句構成的,一個語篇就是一個整體,其“整體性”既表現在表層結構或結構層次中詞、句、段等方面的聯系,也表現在深層結構的一個語義中心里。為此,教師應引領學生學會對語篇進行整體性的輸入、吸收、加工和輸出,以培養學生的整體領悟能力。整體領悟語篇可以讓學生利用語言形式去構建全文的語義圖像,并利用語義圖像去理解單詞、詞組、句子及段落的語言形式,把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有機結合起來。
二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式閱讀”的良好習慣。“主動式閱讀”強調的是學生思維的參與,即在閱讀中進行猜測、聯想、分析、演繹、歸納、綜合……通過主動式閱讀,引導學生把文章的內容與自己學過的知識及掌握的經驗聯系起來,對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發展趨勢進行一定的預測。如通過讀前活動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找準閱讀定位;鎖定標題或關鍵詞,啟發學生聯想相關知識背景;讀完一個段落后,預測該段落之后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其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果。
譬如,在教學中筆者曾進行過這樣一次訓練:以交通工具為話題,向學生介紹世界上四個地方的交通工具,并提供相關閱讀信息,訓練學生根據標題預測內容、總結主旨、理解內容、復述并根據個人喜好表達觀點等能力。主要設計了兩個核心環節,第一環節主要完成的任務是:理解標題,猜測大意、體裁和來源,討論閱讀目的,進行整體閱讀。在這一環節中,筆者首先利用投影儀呈現題目:Travelling times。讓學生猜測題目中“times”的意思,之后亮出答案;接著,再請同學根據題目猜測:①What does the passage tell about?②What kind of passage is it?然后請學生速讀文章每段第一句,驗證第一個問題;請學生速讀全文,驗證第二個問題;并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①Where can we read such a passage?②Whydo we needtoread a passagelike this?第二環節的任務是:分段閱讀、捕捉關鍵信息、理解句意、復述課文。在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中,筆者一是重視了閱讀技能的培養,尤其是引導學生歸納主旨大意、預測文章的發展,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例如抓住哪些關鍵詞或從哪些語句歸納分析等;二是閱讀順序由宏觀到微觀,有助于學生清晰地把握文章脈絡,充分理解文章內容;三是深度挖掘教材,從問題入手,讓學生推測作者意圖并發表個人觀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掌握要點,學以致用,增強寫作技能
要想增強學生的寫作技能,不能不重視對“連接詞”的學習與使用。“連接詞”是一座橋梁、一種銜接手段,是建立語句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其作用有如下常見的10種類型:表示時間、表示順序、表示列舉、表示程度、表示并列、表示遞進、表示因果、表示總結、表示讓步、表示轉折和對比。從語篇的角度來看,英語連接詞具有重要的語篇建構功能,它是把語言中的較小單位變成較大單位的建構手段。本德在《美國英語修辭》一書中指出了寫作中使用連接詞的重要性:“有兩個技巧比學任何其他的更能增強英語寫作技能:其一是使用語篇連接詞;其二是使用從屬關系。”這是因為正確運用連接詞,可以將詞組與詞組、句子與句子、語段與語段順理成章地連接起來,使它們之間建立起一定的語義關系,從而使整個語篇在意義上具有一定的銜接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倘若缺少了連接詞,語篇內各單位之間邏輯關系或語義關系將模糊不清或不復存在。由此可見,連接詞作為一種重要的構建語篇的銜接手段,在英語寫作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標準》在語言技能“寫”的五級目標中對初三學生提出了“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這一要求。然而,在初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使用連接詞常存在以下問題:①缺乏使用連接詞的意識與習慣;②對于連接詞本身的含義搞不清;③對連接詞的使用存在誤區。筆者認為,教學中對于連接詞的學習與使用,有三點值得教師把握與重視:①注重對教材中連接詞所在的句子或語段進行邏輯分析,引導學生感受句、段之間的邏輯關系;②對教材中出現的連接詞應加強講解與學習,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連接詞的意義及其具體用法;③引領學生對連接詞的作用進行歸納和總結,并為學生嘗試使用連接詞提供平臺。在教學中,筆者常常精心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連接詞的功能、嘗試連接詞在句子層面的使用、感受連接詞在語篇中的妙用。譬如,為讓學生體驗連接詞的功能,筆者曾經利用投影儀呈現教材中多處含有連接詞的句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各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例如:①Hetried hisbesttodoitbuthefailedatlast.②Youdbetterputonmoreclothesbecauseitisverycoldoutside.等等)。久而久之,學生懂得了必須按照句子間或段落間的關系使用連接詞,對連接詞重要功能的認識也得以明晰與強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2]魯子問,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