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蕾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121-01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維活動。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潛在性和主動性的發展需要。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要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靈活的教育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雖然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經驗少,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但他們敢于發現,敢于創新,敢說,敢做……其實他們的發展空間無限,潛力無限。如果你認真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細心觀察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你就會欣喜地發現他們所蘊涵的無限魅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培養,還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擺脫不良的心理傾向呢?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如下的闡述。
一、抑制小學生的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主要表現為缺乏信心,總認為個人難以獨立,時常祈求他人的幫助,處事優柔寡斷,遇事希望父母或師長為自己做決定。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學習的依賴心理較強。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施教時,處理好“主導”和“主體”的主從關系。對于學生的學習思維活動決不能包辦代替,要盡可能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去尋求,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和發展,為以后獨立學習做好鋪墊。要擺脫學生的學習依賴心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學習興趣,誘發求知欲望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選擇態度,是積極認識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動力。”由于一些知識的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及不可感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數學教學中,倡導自主教學不失為一種教學策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而學生的自尊心不是憑空建立起來的,是通過實踐學習和生活培養起來的。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促使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學習心理,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時,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
2.構建學生情緒因素,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良好的情緒與狀態能促進教學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高昂情緒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把優美的圖畫、亮麗的色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建了學生最佳的情緒因素,從而帶動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3.營造良好氛圍,引導積極探索
激發創新欲望,首先要營造一種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民主、平等、尊重和賞識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樣,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創造,創新的火花才能迸發。在這種氣氛中,才能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拓寬思維的空間,誘發靈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創設出充分施展他們才華的機會和空間,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征。讓學生運用原有的舊知識去探索、去創新,從而學到新知識,使學生從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達到主動獲取知識的效果。
二、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
心理學中對“注意”下的定義是:心理活動是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也就是說,當人們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一個對象,而不理會其余對象時,這就是注意。心理學的實驗表明,兒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無意識注意占主體地位。,一節課有意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幾分鐘,而且也不穩定,有趣的東西時常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要他們端端正正地靜坐四十分鐘,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想在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從而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掌握知識。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動靜結合,勞逸協調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它對集中注意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在上課時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自己做的練習與美麗的畫面結合起來,更能構成學生最佳的注意狀態。當然給予學生一定的休息時間,讓他們動一動、說一說,既讓孩子疲勞的大腦得到適當休息,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運用教學技巧,激疑啟思
教學技巧包括導入技巧與提問技巧。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講故事導入、談話導入、設置情景導入等。而提問技巧就要表現在,所提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的問題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思考的欲望,為學生探索學習活動架起橋梁。
三、凸現小學生的表現心理
有些學生雖然思維敏捷,回答問題積極性高,但由于他們具有爭強好勝、急于表現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師提問時,往往欠思考。他們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真正領會題意或僅僅聽了一半,就急忙舉手回答,期盼老師能夠叫到自己的名字,以達到表揚自己的目的。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在肯定的同時還要及時提醒他們全面、細致地思考問題,學會聽講,學會思考,從小培養學生認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開放的教學環境,將課堂還給學生,把自主權還給學生,允許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乳交融,讓孩子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結合老師正確的引導,我們的孩子健康的人格就將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總之,在對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保護學生的個性發展,理解學生的自我表現欲,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等作為切入點,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興趣。在思維能力的培養中,送給孩子們一把金鑰匙,教他們開啟創造之門,能夠順利成長為一個有用之材,真正發揚奧林匹克數學的“人人參與”的奧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