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純新
摘要:博物館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了解文化、拓展知識、觀察欣賞的重要場所之一,也越來越被多數人所認可。這也對博物館內的文物講解員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其講解應具有藝術性。
關鍵詞:文物講解;博物館;重要性;藝術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文化意識增強,博物館已經不僅僅是隱匿在人們生活視線以外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而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了解文化、拓展知識、觀察欣賞的重要場所之一,也越來越被多數人所認可。在這種情況下,對文物的細致介紹以及相關歷史文化的講述,成為了參觀者參觀博物館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這也對博物館內的文物講解員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其講解不僅僅要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還要采用一定的講述藝術,使參觀者更多的獲得他們想了解的知識,同時也使文物的歷史與文化推廣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文物講解在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文物講解是一種對博物館相關工作內容的介紹,也是一種普及文物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文物講解可提高參觀者的文化層次,提供更加充足的知識資源。文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國家的歷史與文化的一種實物性保存,這種實物一方面成為了諸多歷史文化研究者的重要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培訓人們文化素養、熏陶性情的重要手段。由于文物講解包含了歷史、文化、考古、文明等多學科、廣范圍的知識內容,所以在文物講解員的語言帶動下,參觀者可以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文化層次,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量。
2.文物講解可迎合參觀者的興趣,并給參觀者提供更多的文化樂趣。一般而言,主動到博物館參觀的人多對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有一定興趣,文物講解員就是通過對文物特征、歷史、文化等的敘述來滿足參觀者興趣愛好。同時,博物館給參觀者提供了一定的視覺享受,同時講解員的講解還可以為參觀者提供美好的聽覺享受,并從而產生美好的心理感受。由此,文物的講解給參觀者帶來了無限的文化樂趣。
3.文物講解可對文物文化拓展到大眾人群中,并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傳統的文物陳列與保管是一種小眾人群關注的事件,但隨著人們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文化層次的提高,博物館已經越來越成為大眾的參觀對象,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二、文物講解在博物館工作中的藝術性
盡管目前大多數博物館都設置了文物講解員的職位,但文物講解工作并非單純的對文物的特征、出土、文化等泛泛敘述,它也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和親和力。文物講解的目的是使講解的內容被參觀者所接受,并盡可能多的使人記住,因此根據筆者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對文物講解的藝術性作出如下歸納。
1.文物講解要變“說教式”為“服務式”。傳統的文物講解以說教為主,是一種大量知識性的灌輸,但這種方式與教學類似,易引起參觀者的反感,參觀者無法主動的接受相關的文物講解內容,造成講解的無效性。從服務業以及教育學的角度而言,采用服務式的講解方式更易于接近講解員與參觀者之間的親近性,講解員通過了解參觀者關注的、想要了解的問題,以及與參觀者知識文化、工作生活背景相緊密聯系的文物相關內容等,具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就能夠讓語言擲地有聲,深深的刻印在參觀者的心里,達到有效傳播。
2.注意情感交流。文物講解是一種講解者與參觀者長時間交流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講解員與參觀者有效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刺激參觀者更加愿意從主觀上聽取講解員的意見。同時,情感交流還可以通過語言和講解內容體現,比如講解員可以通過一個十分吸引人的故事來引開話題,使被參觀內容的話題更加引人入勝。
3.完善講解順序與集中式講解方法。盡管博物館內的文物陳列有特定的序列,但這并不代表講解員要完全按照這種順序進行講解。不同的講解員有不同的文化層次和文物素養,在講解過程中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及語言特性來重新排列講解的文物順序,只要能夠將路線和講解有效融合即可。
三、結語
博物館學是一門比較專業和深入的科學門類,盡管如此,隨著近些年來全國性的文化水平提升,人們也已經可以對博物館文化產生一定的認知和興趣。但相對而言,我國的博物館學發展時期較短,相關的部門與職能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對講解員的相關素質培養與培訓也不夠充足,這就需要更多的相關工作者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并積極的以文物文化傳播理念為基礎,實現有效傳播,希望能夠幫助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與歷史,推動全國性的文物保護意識提升,為我國的文化保護與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小蘭.淺談博物館陳列講解[J].南方論刊,2011(5).
[2]劉桂梅.淺談博物館、紀念館講解員應具備的幾種素質[J]. 黨史博采,2011(3).
[3]張潔. 博物館講解藝術探究[J]. 科技向導,2011(6).
(作者單位: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