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一道高考模擬題得到這樣的啟示:初中物理教學作為高中物理教學的前沿陣地,要求我們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者對初、高中涉及的物理知識的銜接有了解,對初中物理知識講解的程度會把握,對初中物理知識為高中教學作鋪墊會引導。這樣,學生才能伸出更長更敏銳的思維觸角,教師教學的創造性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高中物理教學;銜接有了解;程度會把握;鋪墊會引導
筆者最近遇到了這樣一道高考模擬題:
某一物體所受的重力是G,現在有一個推力將它壓在墻上,推力方向水平,墻面豎直、平整,且足夠高,推力大小滿足F=kt(其中t代表時間,k是恒量),t=0開始計時,這一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 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是 ( )
解析:t=0時,物體和墻面間無擠壓,f=0,隨后,由于物體受到摩擦力f和重力G的兩個力的作用(只研究水平方向)。最初f
解析這道題是以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受力分析為背景,但是利用初中物理中力與運動的關系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相關知識就能順利解題,也不一定需要運用到高中公式f滑=μF。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時完全可以將其作為拓展題在習題課上講解一下,或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筆者由此得到這樣的啟示:初中物理教學作為高中物理教學的前沿陣地,要求我們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者對初、高中涉及的物理知識的銜接有了解,對初中物理知識講解的程度會把握,對初中物理知識為高中教學作鋪墊會引導。
一、對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要了解
初中生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普遍會產生“高原反應”,覺得物理突然變得難學了,某高中對高一新生進行了期末學習情況的普查,結果有60%的學生感覺老師上課所講的半懂不懂,常常做題短路,感覺思路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導致越來越怕學物理。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讓學生實現初中向高中過渡的“軟著陸”,就成為初、高中物理教師必須探討的問題。
初、高中物理的知識環節有著一定的聯系,沒有初中的物理基礎,高中的物理學起來非常費勁,而高中物理知識的內容比初中要多很多,難度也比初中要大很多,更注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強化與培養。
比如,就運動學來說,初中重點學習了勻速直線運動,高中在此基礎上介紹了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后兩者是曲線運動,在初中教學中屬于識記和了解的內容,但在高中階段是重點內容;再如,電磁學部分,初中介紹了歐姆定律、串并聯電路、電功、電功率、電熱等內容,而在高中物理教學時,恒定電流部分要考慮到電源存在的內阻,從而拓展了歐姆定律,稱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電學部分在高考中主要考實驗,而中考更注重計算題的考察。
可見,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知識體系是螺旋式上升的。不少高中學校在開學的第一、二周就專門進行了初高中銜接的查漏補缺,但短短半個月時間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生們在知識內容方面的不足雖然有所改進,但仍無法做到無縫對接。所以,在初中階段就為高中物理的學習打好基礎勢在必行。
二、對初中物理知識講解程度合理把握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知識框架幾乎是一樣的,包括力、光、熱、電 、原子物理等幾部分,可以說涉及全部初中物理知識體系,初中物理哪一部分學不好,到了高中就要受到影響。但是,初、高中的物理教學又不是重復教學,它們各自的教學如何分工呢?就初中物理教學而言,需要講解到什么程度才是比較合理呢?下面筆者就一些觀點和做法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高中生往往認為初中物理有一些概念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因為有一些物理概念或模型的分析是要用到初中未涉及到的知識和原理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學只能用一種模糊的方式處理過去。比如,高中物理上的“速度”既強調速度的大小也強調其方向,是矢量;而初中物理上的“速度” 只是強調速度的大小,即速率,是標量。這是不是說初中的教學有問題呢?筆者認為不是,初中教材中這樣的安排是針對初中生的具體情況來考量的,在初中階段,把“速度”看做一個標量來對待可以讓學生集中精力加強對速度計算的理解,應用,更加直接、可行,今后在高中教學中再把速度概念升華拓展顯得更加自然。
(二)有些老師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知識點挖掘得過深只會適得其反。初中生特有的知識層面要求:初中物理是只需要掌握一些最表面的、最基本的現象和相關知識,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而高中物理更加接近于物理的實質與真理的挖掘,為一批喜歡物理探索的學生在大學的進一步深造打基礎,培養人才。譬如說在講解蘇科版初二物理知識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討論物距、焦距、像距的關系,初中教學不需要給出1/u+1/v=1/f這樣的公式進行定量計算,只需要學生通過實驗進行定性討論就可以了,公式的推導只會干擾初中生對實驗現象、實驗規律的簡單認識和記憶。
(三)做到因材施教,對于一些“吃不飽”的學生可以在競賽輔導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引導和啟發。譬如高中物理對初中數學的掌握要求是非常高的,代數運算中最重要的三角函數學不好就很難學好力學;解二次方程組不熟練,遇到高中的碰撞問題就會很尷尬。所以說對于優等生,可以在初中階段就嘗試一些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或數學相關聯的問題,使他們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
三、對初中物理知識為高中教學作鋪墊合理引導
剛才提到有些老師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知識點挖掘得過深只會適得其反,那是不是在平時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只需要掌握書本羅列的知識點,而不需要加以解釋和拓展呢?
有人認為,在初中階段進行高中知識的引導是做無用功,中考根本不會考到高中知識。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最近幾年的中考題就已經有意無意滲透了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題型難度稍微有了一些跨度,這樣做就是為了初中老師在教學時能引導學生不僅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譬如2011年株洲有類似于這樣一道中考試題:初中有很多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的物理量,如速度、密度、功率、壓強等等。高中物理中也有類似的定義方式:如把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稱為加速度,接下來就針對加速度這個概念的理解和應用進行了3個小問題的提問求解。
對于這樣一道題目,筆者并沒有讓初中生直接去完成沒有學過的內容,而是把高中物理的“加速度”這個概念放在信息閱讀題中出現,讓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信息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形成、應用。這樣的做法明顯提供了一個信號:作為一個初中物理教學的引路人必須對初、高中知識點的銜接做到“胸中有溝壑”,這樣才能在平時的解題能力培養上有突破。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加強自身發展,同時也應注重在教學與備考過程中實現初、高中知識的無縫銜接,并合理把握教學尺度,進行有效的引導。這樣,學生才能伸出更長更敏銳的思維觸角,教師教學的創造性也能得以更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譚龍飛.以高中知識為背景的中考試題對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啟示[J].中學物理.2011.1
[2]何永祥.注意初、高中物理銜接 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8.12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迎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