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成敗,教師是關鍵。”教師素養是素質教育深情的期盼,而課堂教學機智正是教師素質的重要成分,是教師智慧藝術的展現,培養課堂教學機智,發揮其深刻的育人功能,是新課程和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
【關鍵詞】教學機智;教育價值;和諧課堂
俄國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是怎樣地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生成的過程,教與學的互動與交流瞬息萬變,隨時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它需要教師正確而迅速地做出判斷并妥善處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教學機智這一基本能力素質。那么什么是教學機智,它有怎樣的教育價值,教育機智從哪里來,如何正確運用教學機智,也成為我們教學中值得探索的重要內容。
一、什么是課堂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機智,《教育大辭典》定義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復雜的教學情景,迅速、準確、敏捷、靈活地做出判斷、處理,并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它是教師機智靈活性與機敏性的統一,是一種“應激”的智力活動過程,它要求教師運用教學機智,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偶然事件的干擾,立即改變教學傳遞系統的傳輸程序。重新擬定教學傳輸程序,維持教學系統的動態平衡,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機智集中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常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特殊的教學情景最富靈感的“點睛之筆”。
二、課堂教學機智的教育價值
在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學機智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發展的動力。傳統的課程,教學內容缺乏生命色彩,這是造成育人價值貧乏的深層次原因。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生命成長,課堂不再是“傳經布道”的場所,而是溢彩流光的生命之河,在教學過程中會不斷生成新的不確定因素,給教師選擇與運用教學機智提供了契機。
教育機智也是學生的需要。在新課程中,學生是課程生命發展的主體。學生的生活經歷、人身體驗等直接經驗被視為知識學習和人格建構的奠基因素,與課堂中的間接經驗一起共同構筑知識結構和人格基礎。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新型的課堂人際關系,行為技巧。構筑和諧的教育,需要課堂教育機智的參與。
三、教師的教學機智從何而來
教學機智是建立在良好的綜合素質之上的,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作為前提條件的。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各種事件。只有對教材相關的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以及對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爛熟于心,這樣教師才能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反饋信息,靈活地處理教案,及時調整學生思路,科學地調整傳授方式,以保證教與學的同步進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張揚個性,茁壯成長,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
一個具有教學機智的教師還要善于進行自我的教學反思,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學創新的動力和源泉。有人說“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推進器”,教師要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就必須在經常的自我反思中分析案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重構自己的教學思想,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贊可夫說過:“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驗的尋根問底精神,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因此,教學反思是養成教師教學機智的一種有效途徑。
四、如何正確使用教學機智
關于如何正確使用教學機智,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徐善俊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1.“潤物無聲”的教學機智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請一位小朋友到講臺前讀黑板上的生字,可是這個學生把“摟在懷里”的“摟”字讀成了第一聲。于老師說:“這個字是個多音字。我們平時說的‘摟頭蓋臉’的‘摟’,讀第一聲。但在這里不讀第一聲。你再想想。”第二遍,這名小朋友還是讀成一聲。這個時候,只見于老師摟了一下小家伙,小家伙十分機靈,立刻大聲說:“lǒu!” 于老師的教學機智盡顯于無聲無息之中。
2.“柳暗花明”的教學機智
特級教師徐善俊教《赤壁之戰》一課,課文學完了,徐老師問學生:“大戰結束了,周瑜在慶功會上會怎樣向將士總結這次取勝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會說什么?同樣,曹操也會總結這次大戰失敗的教訓,如果你是曹操,會怎樣向部下作總結?”這時,一個小男孩舉手發言:“我看過《三國演義》,曹操是個從來不認錯的人,他怎么會向部下分析失敗的原因呢?”一句話使課堂的氣氛像凝固了似的,教學陷入了“困境”。只見徐老師先是一笑,繼而表揚這位學生讀書用心,然后說:“你說得對!咱們就不讓曹操開總結會了。但是,你說曹操回去以后,獨自一人會不會反省自己?咱們現在就把他的內心話掏出來,行不行?”這一問,課堂氣氛頓時又活躍起來。學生把曹操的“內省”說得惟妙惟肖。這里,我們不得不為徐老師“起死回生”的教學機智而喝彩!是的,在課堂上,我們隨時會遭遇被學生問倒或有學生“唱反調”的突發情況,這個時候,不少老師往往是來個“回避肅靜”,這也就算“機智”應變過去了。但徐老師則不然,他沒有輕易向學生“屈服”,而是來個“回馬槍”,這一招,使得課堂“峰回路轉”,真是一個“無法預約的精彩”啊!
俗話說:“把戲人人會做,巧妙各有不同。”課堂教學機智不是教出來或學出來的,而是在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苦澀中品悟出來的,這有賴于教師艱辛的積累和創造。一名教師,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勤于思考,勇于追求,才有可能領悟教育的真諦。才能構建更加和諧的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浦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