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里揭示了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和培養目標。那么作為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者,我們要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怎樣把握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素質教育核心,如何用素質教育思想理論指導小學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改革,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有差異的發展教育呢?這些問題已成為學科教學中必須探討且不可回避的問題。筆者現就如何用素質教育思想理論指導小學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發表點滴意見,供商榷。
一、加強課堂教學,課必有德
“教學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根據小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結合小學思品課教材的特點,筆者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首先創設平等民主課堂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以人為本,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喚醒學生內心情感,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1.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堂課讓學生做到一課一得。因而教師在教學前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教學過程中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課本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對課文內容最初形成感性知識。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差,更需要憑借具體事物或其表象進行思維。因而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自主探索并在和諧快樂的環境中有所收獲,尊重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通過民主平等的交流,由淺人深、由此及彼,得出的結論學生就會欣然接受。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規范。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克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學生做到每一節課都能有所收獲。
2.要導行,必以情
學生的道德形成需要在一定情感狀態的陶冶下逐步形成,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從而以情施教,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只有在教師自身情感不斷投入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受到感染,學有所得,德有所養。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中,這不但可以渲染氣氛,也使學生開始帶著一種激情投入學習。最后又進一步將情感引向深人,總結激勵,情感內化至道德層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住情感培育的目標。組織非常精湛的語言讓學生動情,然后用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明理,最后又以豐富的充滿激情的結束語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提升,以給學生導行。
3.學生自己扮演故事角色,嘗試體驗人物內心情感
我借助在思想品德課中那些典型的、貼近學生實際的課文,在課堂上自編自演小品或情景劇,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注意體會角色的情感狀況,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通過一臺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了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學生從中就會領悟到思想內涵。這樣,就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了不同內容的思想教育。
二、重視主動體驗,課必悟德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體驗”。學習主體要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對具體事物的感知、感悟和體驗,來領悟道德知識,從而認同道德觀念。我們必須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傳授的道理和所激發出的情感轉變為自身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讓內心產生履行道德準則的自覺性,形成道德需求,實現道德的內化。當學生運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經掌握的道德認識去評價自己或他人行為舉止時,就會產生一種自覺的、概括的、穩定的情感體驗。經過多次證明,這種體驗、認識是正確的,才能將其內化為觀念或形成態度,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提高道德素質。筆者覺得,主動體驗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1.實現學生角色換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采取換位體驗方式,以促成有如親身感受的體驗,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內化為道德認識。比如在課堂教學中,當講述到最能產生同情心、或者最需要幫助時,提出問題:你遇上這樣的情況怎么辦?
2.正確與錯誤的觀點明顯對峙,主動對比體驗。這可以通過課前備課設計圖片、多媒體、視頻等進行判斷和體驗,直觀形象,效果良好。
3.自己能夠參與并能通過行動完成的體驗。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有利于知行統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這可以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和熱愛勞動的思想品德。
三、積極投身實踐,素質融德
在現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創新迫在眉睫,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開放活潑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可以走出去,在社會大天地里鍛煉,培養健全的人格,提高鑒別能力,把素質與道德融合在一起。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必須深挖教材,并對教材內容適當引導、補充。注意渲染、強化競爭意識。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具有積極健康的人格,而思想品德課更有它特殊的使命。使學生在認識并且參與接觸社會和自然的合作性活動中,形成對祖國、對集體的熱愛和責任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