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新課改所帶來一些新變化進行了初步探究。從學生、老師以及學校三個方面分析了這些變化,使我們的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了,老師的專業水平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的文化品位進一步提升了。
【關鍵詞】新課改;學生;老師;學校;新變化
新課標在我校實施已經有4年了,在重新審視我校這幾年來的變化時,我深切體會到,4年的課改,使學生變了、老師變了、學校面貌也變了。
一、學生變了——素質全面發展
課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這是我校課改的教師的共同體會。
首先,學生學習的熱情更高了,這得益于新課標教材的內容更貼近學生們的生活。比如面對形形色色的文化,尤其是互聯網及其他傳媒傳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通過《文化生活》學習,提高了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通過《政治生活》學習,學生們懂得了為什么要參與政治生活,如何參與政治生活,提高了他們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通過《經濟生活》中的商品知識學習,讓學生懂得了將來自己成為生產者必須要為用戶著想;貨幣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知識的學習,增強環保意識;財政知識的學習,感受國家發展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可以說,我們過去教育的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扼殺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新課改通過學習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尊重科學,追求真理。學習不再是一個被動完成學習任務的枯燥過程,而成了一個孩子們積極主動親身體驗、自我發現、充滿樂趣的探索過程。
其次,參與意識明顯增強。我在講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知識時,很多學生都會聯系當地的村委會、居委會實際提出“我認為”、“我覺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議是”等口頭語,甚至提出與書本觀點不同的言語,一只只高舉揮動的手成了課堂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熱烈討論,激烈辯論的場景,成了課堂中最生動的畫面。
再次,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逐步增強,突出表現為學生“問題”意識的逐步形成。比如說,在講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時,有很多學生提出:既然當今社會還有不講誠信的存在,國家何不從立法上去完善,通過法律法規去約束人們的不誠信行為呢。如果說在過去,我們的學生是把教師傳授的東西當真理全盤接受的話,那么現在學生則敢于對老師和書本大膽提出質疑。
總之,學生的變化,切切實實體現了學生在校不僅僅是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學會學習,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
二、教師變了——專業水平進一步提高
課程改革需要高質量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通過網絡等大眾傳媒工具去瀏覽知識,不斷地為自己“充電”。
首先,觀念新了。課程改革帶來了一場“頭腦風暴”式的觀念革命。教師觀念實現了歷史性轉變,表現在:
第一,課程意識明顯增強。以前有些老師備課主要是寫些無謂的內容,比如什么教學目的、教學步驟、教學重點和難點等等,而且是照搬照抄教師教學用書。而今,我校教師考慮的只是怎樣把規定的內容比較好的教給學生。備課主要是備教法、備材料、備大綱、備考綱了。教師不是置身于課程之外的執行者,而是課程的創造者。
第二,教學觀和學習觀明顯改變。過去老師認為教學是知識的傳遞,現在認識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楊梅老師說,過去認為學生學習就是被動接受知識:聽課→記筆記→做作業→考試;教師的教是統一規格、統一要求:復習舊課→引入新課→講述課文→提問鞏固→布置作業。通過4年的實踐,現在則認識到,學習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特別是在教師的直接參與下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構建,獲得體驗,自我發展過程。
第三,質量觀、人才觀更為科學。過去認為高質量的教學就是教會學生知識,現在認為,教學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習,不僅要傳遞知識、培養能力,也要培養學生健康情感和良好的個性。
其次,教學行為切實轉變。突出表現在:
第一,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講得過多,過細,“滿堂灌”過多的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標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應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上,給學生以指點。重在教給學生們的方法,培養他們一種擴散思維的能力。現行思想政治課教學,應如何收集材料將更加重要。
第二,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研究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教學。
三、學校變了——文化品位進一步提升
新課程使學校發生了嶄新的變化,主要變現在:
第一,學校的文化底蘊更濃。學校如何成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場所,新課標實施這些年來,我們學校建設了文化走廊,其內容分為:一是偉人和名人,二是中國歷史與文化,三是世界文化的金典,教師風采與理念。一所學校要想達到一個很好的文化氛圍,最好是讓每一面墻壁說話。在一些醒目的墻面上處處都看到文化的效應,讓師生感受到了文化的熏染。
第二,研究的氛圍逐步形成。學校成立了各學科研究小組,每星期利用2節課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和一次實質性的新課改教學內容中心發言,打破了那種傳統教學幾十年一貫制的局面。校長把校內研究作為教學管理和課程實施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落實。
第三,合作意識逐步增強。合作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活,煥發出新的生機,合作使教師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
總之,新課程所帶來的變化,使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課改使素質教育落在實處,解決了多年來我們一直想解決而又解決不了的問題,帶給我校全新的管理體制和面貌。課改,是學校提升質量和迎接世界新時代挑戰的必然結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貴溪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