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體育運動中,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壞和生理上的紊亂,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多見于年輕人群,他們熱愛運動,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運動訓練衛生知識和出現運動損傷后的應急措施,受傷后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從醫學的角度考慮,主動預防運動損傷與損傷后及時正確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運動;損傷;體育;教學;預防
為了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避免傷害事故,保證運動正常進行,最根本的辦法是預防。人體具有正常的生物力學結構是預防損傷的最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有助于運動損傷預防的其他重要因素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發生損傷的原因
1.思想方面
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時對于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重視不夠,在思想上麻痹大意,頭腦中缺乏防范運動損傷的意識。學生年輕,好奇心強,運動經驗不足,有時頭腦沖動心血來潮,忘乎所以,不顧主客觀條件,盲目或者冒冒失失地進行運動,這就極容易發生運動損傷。還有一種情況是情緒急躁,急于求成,沒有遵守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原則,達也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另外,有的人過于看重體育運動(比賽)中的勝負,為了奪取勝利而不顧害對方乃至自己。
2.運動量
運動量很大,機體出現了疲勞,此時再進行太強度的運動則非常容易出現損傷。再就是,在一段時間里(數天或十幾天)總是重復同樣大運動量的運動,使機體局部負荷過重,產生了積累性疲勞,這也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
3.準備活動
有些學生也知道參加體育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但只是簡單地草草了事。例如,天冷時各關節肌肉沒有活動開或者內部器官沒有發動起來就進行激烈的運動,往往會發生運動損傷。許多學生沒有養成參加體育運動前做準備活動的習慣,往往是到了運動場地就進行正式的體育運動,這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尤其是參加快速、激烈、強度大的運動比賽。準備活動時間過長,運動量大,使身體過早地出現了疲勞,這也容易在正式活動時發生損傷。準備活動缺乏針對性,也容易發生運動損傷。例如,踢足球應該在做好全身的準備活動基礎上,重點活動好下肢的踝、膝、骸部位;打排球應該在全身的準備活動基礎上重點活動好上肢的指腕與肩部。雖然很充分、正確地做了準備活動,但之后由于間隔較長時間,機體恢復到了準備活動之前的狀態,這時再進行正式活動就如同沒做準備活動一樣,也容易發生損傷。
4.技術動作
方法不當和技術動作不正確也是發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例如,在踢球時腳法不對容易發生趾、踩部位損傷;打籃球時接球或觸球時手法不對,容易發生手指挫傷;跑步時腳的落地技術動作不對,容易發生小腿和踩關節損傷跳躍時起跳和下落的方法不對容易發生膝踩關節損傷等。
二、運動損傷預防
1.給學生必要的指導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水平,加強學生保護與自我保護的意識。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不超出課程標準的難度和范圍,對學生要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讓學生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對預防的意義應有充分的認識,只有掌握運動損傷發生的規律,及時總結經驗,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從而保證體育運動參加者的身體健康。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養成科學、系統鍛煉身體的方法,了解準備活動的作用,充分認識準備活動的意義和目的。
2.傷后體育鍛煉
發生運動損傷后除了積極治療外,還應當適當地、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這對損傷的痊愈和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傷部的血液循環,改善物質代謝,有利于損傷的早日愈合,并具有防止組織粘連、肌肉萎縮等作用,損傷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還可以保持各系統和器官的良好機能,維持已有的健康水平和肢體一定的運動能力。要有針對性,對于不同的損傷要有不同的鍛煉方法,同時要聽從醫生的意見。—般性扭傷可在24—48小時后進行輕微活動,原則是輕傷可早些重傷則晚些。急性損傷的早期傷部不要活動,尤其是開放性有出血的損傷。合理安排鍛煉內容,例如上肢損傷可鍛煉下肢,下肢損傷可鍛煉上肢,左肢損傷可練右臟,等等。注意鍛煉時不要使傷處再受傷。反復受傷容易形成慢性損傷不易治愈。損傷后期要多安排—些傷部功能恢復性鍛煉,例如輕微的力量柔韌性練習等。一般不要進行大運動量鍛煉,因為畢竟肌體處于有傷狀態。
3.使用運動保護器
正確選擇和使用運動保護器材對防止多種損傷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在直接接觸和對抗的運動中更是如此,如足球;在非直接接觸的運動中也是如此,如網球。運動保護器材的維護要求也應該有相應的標準,包括如何維持其良好的狀想及何時停止使用。使用太舊、損壞和不合適的器材,會增加運動損傷的危險。
4.加強易受傷關節的力量訓練
加強容易受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鍛煉,同時調整關節周圍拮抗肌群的力量平衡,可起到穩固和保護關節的作用。關節周圍強大的肌肉群可以使關節穩定性加強,部分分組運動中關節承受的負荷從而起到頂防關節損傷的作用;跨關節的肌腱本身可以起到部分固定關節的作用,如強大的二角肌對肩關節的保護作用、腰腹肌肉群對腰椎的保護等。拮抗肌之間的力量不平衡,不能有效地減速以及很好地控制肢體的運動幅度從而導致關節周圍肌般和韌帶的損傷。
總之,只要體育教師在思想上重視學生的運動損傷,教學上扎扎實實、認真負責,管理上嚴格要求、盡職盡責、關心愛護學生,就可以減少或避免學校體育運動損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燕.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0(04)
[2]魏佳.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原因分析及其預防原則[J]. 考試周刊. 2009(03)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官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