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集體資產的處置牽涉到廣大村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農村社會穩定。隆陽區蘭城街道辦事處對轄區內社區資產處置進行指導、監管,已經成功處置了昇陽社區原東門社區停車場、敬老院、辦公大樓集體資產。總結這幾起資產處置成功經驗,分析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蘭城街道;農村;集體資產;處置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6-0055-02
隨著隆陽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郊結合部的農用土地被征用,農民轉變為城市居民以及近幾年區劃調整、社區撤并,原有的農村集體資產相應的進行處置。農村集體資產的處置牽涉到廣大村民的切身利益,是群眾普遍反映的焦點和熱點,關系到農村社會穩定和今后集體經濟的發展。由于,處置農村集體資產沒有相關統一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如果處置不當,容易出現獨斷專行、暗箱操作及集體資產嚴重流失等,從而引發基層黨員和群眾矛盾,進而引發諸多社會矛盾。在處置農村集體資產過程中,各地政府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為處置農村集體資產積累了一些經驗,其中,隆陽區蘭城街道辦事處從2007年以來,對轄區內社區資產處置進行指導、監管,目前已經成功處置了昇陽社區原東門社區停車場、敬老院、辦公大樓集體資產,涉及資金2 300多萬。本文總結這幾起資產處置成功經驗,分析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農村集體資產狀況
蘭城街道位于隆陽區西南城郊結合部,轄區面積31平方公里,東至昇陽社區,南至大沙河與漢莊鎮接壤,西至太保山,北以保岫東西路為界與永昌街道辦事處接壤,轄昇陽、蘭城、龍泉、王官、馬里五個城市社區和沙河、漢營兩個農村社區及2011年新成立的新雨社區,共有107個居民小區。現在的規劃是為加強城市社區建設,2007年結合蘭城街道社區建設實際,本著便于管理,便于居民自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真正體現“大社區小政府”的原則,撤村建居,社區撤并,重新劃分成的社區。昇陽社區在重新劃分社區后,轄區范圍包括原東門、原灣子、原岱官三個居委會。原東門居委會在城市社區建設時,被劃分為兩個辦事處三個社區,要處置的集體資產有原東門社區停車場、敬老院、辦公大樓。昇陽社區由于涉及蘭城、永昌兩個街道辦事處三個社區的實際,經過兩辦事處農經工作人員核實截至2010年8月31日原東門社區管委會賬面結余18 757 470.61元,其中:銀行存款18 749 802.7元,庫存現金7 667.91元。核實出納庫存現金為7 669元,長款1.09元,原因是收支水電費四舍五入找零長款。
二、處置農村集體資產做法
1.加強監督,組建工作機構。蘭城街道辦事處成立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集體資產處置管理領導小組,實行領導掛鉤負責制。新建社區成立集體資產處置管理領導小組,原社區(村委會)成立集體資產處置管理委員會,原村(居)民小組成立集體資產處置管理小組。下發了《蘭城街道關于加強社區(村)、組集體資產處置監管工作的通知》、《蘭城街道關于社區(村)組集體資產處置管理相關問題的通知》、《蘭城街道辦事處關于村組債務相關管理制度和化解村組債務方案》文件和《蘭城街道社區(村)、組集體資產處置管理流程表》。
2.界定產權,清產核資。按照辦事處社區撤并業務的相關規定,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對社區集體資產產權進行界定。具備界定村、組兩級產權條件的,清晰界定村、組各自享有的產權。由農經站對原東門社區居委會常年各項開支進行調查摸底,并對原東門集體資產進行清理、核實,張榜公布,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并委托具有資質的評估公司對集體資產進行評估。
3.制定方案、民主決策。昇陽社區黨支部、原村委會集體研究,擬定初步集體資產資源處置意見,管委會擬定集體資產處置方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民主決策的相關要求,召開村民代表會議,交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與會的村民代表總數必須達到村民代表總數的2/3以上,同意人數占參會人數的2/3以上,方可獲得通過。通過的方案形成書面會議記錄,并由與會的代表簽字認可。原東門社區集體資產2/3以上村民代表通過采取公開招投標方式公開拍賣。
4.投票表決分配方案。集體資產分配方案是群眾關心的核心問題。原東門社區停車場、敬老院、辦公大樓資產在分配方案上有不同意見和建議,一是以第一輪土地承包到戶的土地卡為依據,參照承包到戶時的6、8、10成數進行分配;二是以承包到戶土地面積進行分配;三是以現有人口進行分配。經過多次開會征求意見,以戶代表會議的方式書面投票表決后成為正式方案。以第一輪土地承包到戶的土地卡為依據,參照承包到戶時的6、8、10成數進行分配。在這個過程中,對草案和正式方案分別進行了為期7天的大面積公示。在投票表決分配方案的過程中,村民們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投票率高達90%以上,分配方案得到了廣大村民的廣泛支持和認同。
三、農村集體資產處置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級集體資產基本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形成,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和壯大,結構十分復雜,涉及的人員情況變動很大。二是沒有統一的處置程序和方法,容易引起基層組織黨組織及村民之間矛盾,引發群眾集體上訪。三是由于集體資產形成過程十分長,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十分復雜,可能有干部畏難情緒大、積極性不高造成使用效益不高,也可能有群眾對干部不信任,甚至還可能有管理不當造成流失等。四是資產處置后是全部分配還是重組。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部分村民和村級組織的意見都是將現有農村集體資產用光、分光,對將來農村集體資產發展前景缺少足夠認識。
四、處置農村集體資產啟示
隆陽區蘭城街道辦事處涉及集體資產處置的社區有昇陽、蘭城、龍泉、王官。由于各村征地數量、原有集體資產、歷史遺留問題不同、情況不一,處置進度不同,做到成熟一起處置一起,現在正在處置的有原灣子社區、原岱官社區集體資產,還沒有處置的有蘭城、龍泉社區集體資產,已經成功處置的是昇陽社區原東門社區停車場、敬老院、辦公大樓集體資產。總結這幾起資產處置成功經驗,提出以下九個方面啟示:
1.社區(村委會)、村(居)民小組的集體資產處置必須遵循“一個資產,一個處置方案”的原則,明確處置的范圍、方式、程序、時間及資金分配對象,堅持依法辦事,尊重民意。集體資產暫不能處置的,管理委員會必須制定管理方案,做到“一個資產,一個管理方案”,明確管理的方式、時限及資金分配對象。
2.凡涉及集體資產拍賣、轉讓、出售等資產處置行為的,必須由社區(村)、組委托具有資產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
3.對集體資產的發包、租賃、拍賣、轉讓、出售等重大經營行為必須實行陽光操作,采取公開招投標方式確定承包、租賃經營者或資產受讓方。堅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陽光、透明。
4.根據村民組織法,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規定,“四議”黨支部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或村民會議決議;兩公開: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認真做好每一個細節,組織好每一次會議。
5.社區(村)組召開兩委會議集體研究,全會必須有記錄,所有參會人員必須明確表態,并在會議記錄上簽名,2/3以上應參加會議人員同意方可通過;村(居)民小組處置和量化集體資產時,必須召開村(居)民大會或戶長會議決定,村(居)民大會必須由年滿18周歲村(居)民80%以上、過半數參會人員同意方可通過;召開戶長會議必須由總戶數2/3以上戶長參加,參加戶長會議過半數同意方可通過;
6.社區(村)將集體討論的結果及資產處置合同(協議)草案報主管部門審核備案,主管部門分管領導必須簽署意見;重大資產處置事項還必須經主管部門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審核;
7.社區(村)必須定期或不定期將集體資產的發包、租賃、投資和資產處置結果在全體黨員大會、村(居)民代表大會上公開、并通過財務公開欄進行公示,接受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監督。
8.主管部門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依法對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審計;對集體資產重大經營行為進行專項審計,對集體經濟組織主要負責人進行任期內經濟責任審計。對處置資金除繳納拍賣傭金、稅收外,一律交由主管部門暫設專戶代管。
9.主管部門成立指導監督機構,對資產處置管理及資金分配全程監控。[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