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寧
摘要: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都指向公司資本,其中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貨幣形態的資本,而成本控制則是實物形態的資本。建立二者的契合模式,將有助于推動公司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在模式構建中可圍繞著財務人員素質提升、財務管理手段創新、審計完善和績效評價等四個方面展開。
關鍵詞:公司;財務管理;成本控制;模式
公司財務管理不僅需要遵循財務管理一般制度,還應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下建立財務管理的目標定位。通常認為,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局這樣的組織結構,并切在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下,財務管理內含有成本控制的要求。但就成本控制活動而言,其實則歸屬于工程領域范疇。由此,如何實現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間的契合呢。
關于上述問題可這樣來理解,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都指向公司資本,其中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貨幣形態的資本,而成本控制則是實物形態的資本。這就意味著,二者實則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罷了。那么建立二者契合的優勢又是什么呢。優勢主要體現在,可通過資金監管來推動公司成本控制的效果。從而,股東利益最大化目標就能較好實現了。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對公司財務管理的認識
從理論層面來看,財務管理不僅包括對資金的監管,還涉及到公司投資等領域。但結合本文主題,以下將從資金監管方面展開認識。
(一)資金預算
公司資金預算可分為兩個方面,即針對來年資金需求的總預算,以及針對某一項目的專門預算。對于前者而言,其實則建立在公司整體發展戰略目標之下,并受到市場環境的直接影響。對于后者來說,則受到項目規模、技術水平,以及項目實施周期的影響。實踐表明,公司財務管理中對于專項資金預算的監管是較為乏力的。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現象,歸因于:(1)項目本身的專業性,使得資金預算可能出現偏差;(2)在技術創新引領下,項目的經濟價值又具有不確定性,使得資金預算難以做到準確性。
(二)資金使用
建立在規范的財務管理條例基礎上的資金使用似乎不存在什么問題。然而,根據憑證進行報帳、沖帳的活動中,財務人員難以確認憑證后面經濟事件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真實性可理解為該經濟事件是否已經發生,合理性則可理解為該經濟事件發生是否必要。這樣一來,就極易使得資金在流通中存在漏損。
(三)利潤分割
作為經濟性組織的公司,通過資金回籠將實現利潤回報。由于它屬于W—G`階段,即屬于流通領域。隨著利潤的實現必然面臨著利潤分割問題,或者說如何合理確定發展基金、積累基金、福利基金的比例結構。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仍與成本控制相聯系。
根據以上三個方面的認識,可在下文做出二者契合的目標定位。
二、認識基礎上的契合目標定位
那么二者建立契合的模式的目標又如何定位呢。該種定位將對下面的契合模式構建建立起路徑指向。具體而言,目標可定位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二者的關系定位
二者關系定位取決于各自所面對的對象,由于資金表現為貨幣形態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交易性,從而公司財務管理應成為成本控制的約束條件,而成本控制則成為財務管理的最終目的。根據資本循環公式G—W—G`可知,資金先后存在于原料采購、生產和銷售階段,這三個階段都將發生大小不等的成本數目。為此,惟有加強資金配置質量和監管力度,才能有效控制會計成本的無謂發生。而在三個階段中,具體實施成本控制的人員則在資金約束下,建立起自主的成本控制意識。從而,構成財務管理的最終目的。
(二)二者的手段定位
公司財務管理遵循一整套財務制度,并在對二級帳戶管理和跟蹤審計的推動下,完成對資金流量和流向的監管。作為監管的原始憑證而言,則構成了實際的監管對象物。上文已經指出,成本控制的手段依賴于工程領域的成就,但在團隊生產模式中仍依靠團隊成本的成本控制行為來實現。然而,這并無法建立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的契合關系。實則不然,增強團隊成員的成本控制意識,需要通過激勵來實現。而作為物質激勵的獎金來說,則需要在績效管理中受財務資金支付。
(三)二者的效果定位
結合財務管理是成本控制的約束條件,以及成本控制是財務管理的最終目的來看,二者的效果應分別定位于約束條件的有效性和最終目的的可實現性。對于前者而言,不僅取決于財務管理的組織和制度建設,還依賴于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對于后者而言,最終目的的能否實現實則在于資金使用效益的達成與否,這也就形成了二者契合的基礎。
三、目標定位下的模式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目標定位下,二者契合的模式構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提升財務人員的能力
提升財務人員的意識主要在于,建立他們跨崗位協同的能力。之所以需要這種意識,根本在于成本控制依賴于當事人的努力,而這種努力在沒有得到很好的激勵和約束的情況下是難以實現的。因此,針對財務人員應建立一對一的財務監管機制。那么如何建立這種意識呢。首先應建立跨部門的知識共享平臺,從而能使得財務和生產部門人員獲得彼此的知識信息。對于財務人員來說,則是了解成本控制下的人力和物力配置特征。
(二)創新財務管理的手段
創新財務管理的手段應從組織層面來展開,即建立跨部門的財務管理協同機制。這種機制依賴于各部門專業人員的參與來形成,因此,應在專項財務管理中建立由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的財務管理團隊,專業技術人員重點在于提供成本控制的技術信息,從而為資金監管做出有價值的參考。除此之外,專業技術人員不應施加其它影響。從管理技術角度來看,引入ERP系統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完善財務審計的制度
如同思路中所提到的,應完善跟蹤審計制度。跟蹤審計制度的完善工作,需要公司管理者、財務部門管理者、各業務部門管理者共同實施。其中,公司管理者應提出跟蹤審計的總目標;然后,在總目標的指導下財務管理部門細化自身的分目標。但此時,財務管理部門應與業務部門進行溝通,從而掌握業務部門的技術經濟特征。
(四)財務管理的績效評價
財務管理目標是否達到公司組織目標的要求,則需要建立針對財務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體系中的指標最為關鍵。如,以財務部門作為整體考核對象,將年度資金預算準確率、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預算資金使用效益,按照“物理元”原理建立指標體系。并在對上負責的機制下,進行人員績分量化、考核。最后,根據評價結果,分別給予財務人員年終獎勵或是懲戒。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四、小結
本文認為,建立二者的契合模式,將有助于推動公司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在模式構建中可圍繞著財務人員素質提升、財務管理手段創新、審計完善和績效評價等四個方面展開。■
參考文獻
[1]劉凡. 企業財務與業務信息一體化[J]. 經營與管理,2009.
[2]溫曉翌. 流通性企業業務與財務信息一體化的方法[J]. 財會通訊,2005.
[3]王新玲.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系統規劃與實施[J].財會學習,2008.
[4]武艷萍.企業財務管理應對突發事件的策略分析[J]. 企業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