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六英
高等體育院校是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科研“三位一體”的專業院校,其目標是為國家培養專業突出、知識全面的體育人才,學生畢業以后的職業選擇范圍較廣,他們可擔當職業裁判、體育教練、體育官員、教師、學術研究人員、群眾體育運動的指導人員等角色,這些職業不僅要求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同時也要求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信息素質。
本文以信息素質教育體系中的文獻檢索課程為對象,探討建構主義理論在文化素質較為薄弱的體育院校文獻檢索課程的應用,以期提高文檢課在提升體育院校學生信息素質的成效。
1984年,文獻檢索課在我國部分高校開始開設,1992年后,文獻檢索課在各高校得到蓬勃開展。我國體育院校開設文獻檢索課較晚,大部分體育院校都是從1995年開始開設,至今已走過十七年。在這十七年中,體育院校的文獻檢索課無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有長足的提高和發展,對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特別是利用文獻資料的技能有極大的幫助。但是,我們也可清楚地看到,雖然體育院校的文檢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全國的獨立體育院校還是大學的二級體育學院,有關文獻檢索課的教學研究成果不多,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手段相對落后,在教學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老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傳統方式進行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關注的是“教”,而不是“學”,盡管它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教師按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卻不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對于文化素質普遍偏弱的體育院校的學生,應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建立在人類認知規律基礎上的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知識并不是簡單地從教師到學生的傳授中來,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由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同時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建構主義的重要教學理論,對當前的文獻檢索教學理論研究以及教學實踐活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提高體育院校文獻檢索課的實效性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首先,作為知識的呈現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文檢課教師首先應提高自身的專業水準及教學能力,教師具有豐富、新穎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及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是提高文檢課水平的關鍵;其次,教師應充分了解、重視體院學生術科課程生龍活虎、學習積極性高,但理論課程薄弱且無興趣的特點,文檢課作為理論、實踐兼有的課程,應該深刻認識“教”與“學”的相互作用,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多引導,多讓學生參與實踐,摒棄只以老師為主體,罔顧學生的特點,“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再次,重視體院學生愛探索的特點,通過設置帶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引導學生解決完成問題,設立多種互動渠道,師生之間或者生生之間展開互動,不限時間空間解決隨時碰到的問題。以此進一步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根據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結合體育院校的實際情況,文檢課可采取如下圖的教學模式

創設學習環境——課堂的、網絡的(或者叫虛擬學習環境)。
確定問題——在上述學習環境下,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解決。
自主、協作學習、解決問題——根據老師提供的解決問題的信息或者線索,學生獨立自主解決老師給出的問題。
互動學習——師生、生生互動協作,包括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效果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予以評價,并根據效果的好壞調整教學策略。
卡耐基說過:一兩重的參與勝過一噸重的說教。該教學模式避免了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老師講授,學習效果不佳的弊端,學生參與性高,在“做”中學,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體育院校的學生文化素質比較薄弱,但他們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文檢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內容應側重實踐性、易懂性。以廣州體育學院為例,文檢課教學目標設計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文獻檢索基礎理論知識,能夠自如地利用我院圖書館及其它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以及能熟練通過網絡等途徑迅速而準確地檢索到體育及其它所需信息資料。文檢課教學內容則由任課教師小組根據選修學生學習特點和需要和學校培養計劃擬定教學大綱并自編相應的的講義,教學大綱在文檢課的第一次上課時,征求選修該課的學生意見,聽取他們合理的建議,對教學大綱修改補充,并且允許學生在此后上課過程中繼續提出有關教學內容的意見。學生參與確定教學內容,不僅使教學內容真正做到符合學生的要求,也使學生“主人翁”之感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是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中的重要應用。威爾生(Wilson,G.H)在其《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教學設計的案例研究》一書中歸納了三種學習環境:計算機微觀世界(計算機基礎的學習環境,它們可以是更大的教室環境,也可以是獨立的)、教室基礎的學習環境和開放的、虛擬的學習環境。
根據威爾生的理論,結合體育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文獻檢索課中學習環境的創設可主要分為實體環境和虛擬環境。實體環境有課堂、教師辦公室或者其他場所,課堂環境除了教學,同時也是師生之間咨詢、提問、討論、交流的最重要場所。虛擬環境主要指網絡。體院校園網、因特網共同構成現代化網絡教學環境,其廣泛性、開放性、交互性特別適合建構主義理論中提出的學習環境。
4.3.1 設定問題,引人入勝,提高學習興趣
根據體育院校學生文化底子相對薄弱,但活躍、參與性強的特點,課堂教授過程中,避免枯燥的理論滿堂灌,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信息資料出發并讓學生親自參與查找,教師對其查找方法與效果進行點評,并由此帶出新的知識點,學生易懂,學習興致高。比如,在講授google使用技巧中的“filetype”語法前,首先讓學生示范平時是如何查找ppt的,再講授使用“filetype”語法能極大地提高查全率和查準率,學生聽完后往往立即就能應用到實踐中來,教學效率高。
4.3.2 協作學習,解決問題
結合體育院校的專業情況,設置符合學生水準的與專業相關的檢索題目,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或者由老師指定的學生組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組內成員共同協作,利用檢索知識查找課題的相關資料并將之寫成檢索報告或者做成ppt,然后派代表到講臺上講授檢索的過程。此舉大受學生的歡迎,認為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文檢課的趣味性,同時也可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協作能力及表達能力。
4.3.3 課后互動,鞏固知識,提高技能
文檢課涉及的知識范圍廣,課時有限,且文檢課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學生在課后鞏固、擴展知識或者利用文檢知識檢索信息資料時,往往會碰到許多問題。設定虛擬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后利用這些虛擬學習環境來自主學習或者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后,對學生進一步掌握和應用文檢檢索技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廣州體院為例,文檢課老師設立了多種學習、互動平臺,建立了博客、QQ群、微博。博客主要用于教師發布文檢課的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互動;QQ群除了供教師發布學習資源供學生下載學習外,在師生或者生生即時互動,解難釋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微博則發布相關的最新信息或者臨時通知。
4.3.4 摒棄傳統考核,采用新式考核方法
在建構主義模式下,廣州體院課程的考核方法與傳統有所不同,摒棄了以前只是理論考核的方式,而采用了更能發揮學生水平和體現文檢課學習效果的考試方法??己朔椒òㄆ綍r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時考核包括考勤、課堂討論、交流時的表現及每個知識模塊的作業完成情況,期末考核包括上機操作和寫檢索報告,檢索報告的題目由老師結合其專業情況設置,每個學生均不同,或者由學生根據自己需求設定題目,但題目需由老師審核認可。
廣州體院從2008年開始采用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注重教學效果并隨時調整教學策略。采用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對教學效果予以評價。除了平時與學生交流或者在博客、QQ互動中讓學生進行評價外,還會在每次課程結束前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和提出建議,并將其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作為調整下次開課的依據和參考,提升文檢課的教學水平。
從多次的調查結果來看,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們的普遍歡迎。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更符合體育院校學生的特點,學生學習文檢課的興趣大大增強,文檢課的教學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
[1]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
[2]鄭萍.基于建構主義的文獻檢索課網絡教學[J].圖書館學研究,2004(7)
[3]花芳等.以“學"為中心: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的教學設計理念[J].教育探索,2008(11)
[4]閻勇等.基于建構主義的網絡輔助教學個性化自主學習內容組織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
[5]盧青,張芳娟.基于建構主義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08(44)
[6]郭洋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體育院校理論課教學的啟示[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