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波



一、“文學性閱讀”是當前閱讀活動的基本形態
現行語文教材多是“文選型”,且為達到“文質兼美”的要求,其選文以散文、詩歌為主體,其他性質的閱讀材料十分鮮見。而在課堂閱讀這些文學味濃厚的選文,要培養或鍛煉哪些閱讀能力呢?通過分析編者設置的課后練習題,可窺見一二。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課后習題: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說話人的不同語氣。
2.默讀課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1)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軍令狀”?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么高興?)
(2)“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其課后練習題的設置,是以培養學生“理解與感悟”的能力為核心的。重積累、重理解、重感悟,一直是閱讀教學的傳統,有其合理性和積極意義。但在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日常生活中除了文學性閱讀,還有種種更豐富的閱讀活動。所以,不論閱讀教學還是閱讀能力評價,還應該有更為廣泛的“多元化”視角。
二、“他山之石”對閱讀活動的影響與改造
PIRLS(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項目,主要針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認為,閱讀活動的發生有其特定的目的,如為了消遣娛樂而進行閱讀、為了文學體驗而進行閱讀、為了獲得信息而進行閱讀、為了學習知識而進行閱讀、為了完成某件事情而進行閱讀……歸納起來,閱讀目的大體可分為兩大類:為文學體驗而閱讀;為獲取和使用信息而閱讀。因此,其閱讀測試試卷主要提供兩種類型的文章:文學作品和資訊類文章。同時,PIRLS還認為,讀者在兩種閱讀目的中同樣要經四個理解過程:關注并提取明確陳述的信息;進行直接推論;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檢視并評價內容、語言和文本成分。為此,PIRLS閱讀測試確定了如下的基本框架:
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價項目,主要針對15歲的初中畢業生)認為閱讀能力既包括運用文章中的信息的能力,也包括運用文章以外的知識的能力,具體包括對文章總體理解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解釋文章的能力、對文章內容進行評價的能力、對文章結構進行評價的能力。它測試連續性和非連續性文體兩種,連續性文體包括敘述性文體、說明性文體、描述性文體、辯論、勸導性文體;非連續性文體包括曲線圖、項目表、圖解、地圖、表格、廣告等。
與我們的閱讀評價相比較,PIRLS和PISA學生閱讀素養評價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重視非文學體驗的閱讀,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閱讀活動,其測評材料除文學作品外,還提供了資訊類文章,以及數據表格、圖解文字、憑證單據、使用說明書等非連續性文本。第二,將閱讀能力細化分別考查。如PIRLS將理解的過程細化為:提取信息、做出推論、理解整合、檢查評價,其編制的試題所考查的閱讀能力目標明確且相對單一。
隨著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PIRLS和PISA兩個學生閱讀素養評價項目對我國的閱讀教學與評價的影響正日益顯現。2007年,教育部對部分學校的學生開展學業水平測試,其中小學三年級語文試卷中出現了如下的閱讀題型,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學校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組織了很多個課外興趣小組。剛上三年級的小明也想參加一個興趣小組,但是他只有周五下午有時間。根據下面的課外小組活動時間表,你認為小明能參加哪個興趣小組呢?
小明可以參加的是:
A.圍棋小組B.游泳小組
C.足球小組D.科技小組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中也提出“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這必將深刻地影響與改變我們的閱讀教學及其評價。
三、多類型文本閱讀,多維度能力考查
在試卷的命制過程,該提供怎樣的閱讀材料,如何使用這些材料來有效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認為,有兩種方式可以嘗試。
第一種,提供多類型文本,富有針對性地、相對集中地考查相關閱讀能力。如教育部組織編制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學業水平測試卷的方式。其A卷中共提供了三則閱讀材料,分別是《在903本書里睡過覺的螞蟻》《開在天空的花——雪》《課外小組活動時間表》,創設了為獲得文學體驗、為提取信息、為完成任務三種閱讀情境,相對集中地側重考查學生形成解釋、提取信息、解決問題三項能力。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第三學段。
第二種,也需提供多類型文本,但可在一個文本中相對綜合的考查多項能力(對于每道試題考查的能力還要求相對單一)。如PIRLS閱讀測試基本框架表中所示,在文學作品和資訊類文章中都考查“關注并提取明確陳述的信息”等。下面是將常見的應用文作為閱讀材料,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做出解釋、解決問題等能力。
1.聯系上下文,寫出“抱愧”的意思:_________。
2.文中作者把日記比作________、________。這樣比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則日記在格式上并不完整,請提取下列材料中的信息,把它補充完整。
1939年2月1日,作家葉紫正在病中。正逢周三,主治醫生一早就來查問過病情了。他望著窗外傾盆的大雨,陷入沉思,隨后寫下了這則日記。
當然,也可以考慮在“為獲得文學體驗”為主的閱讀材料中,結合進行提取信息、做出推論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實驗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