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軍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教師評價學生應遵循的原則是實事求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能含糊其辭,更不能“以假亂真”。教師只要小心翼翼地呵護學生心靈,善用否定評價,一定能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那么,如何恰當評價學生的錯誤呢?
一、評價因人而異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要承認學生在性格、智力、學習等方面的差異,尊重這些差異,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對學困生來說,本來就缺乏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評價他的錯誤要慎之又慎:“你先坐下,注意聽聽別人的發言。”優等生,平時得到的表揚多,有時可以直言相告:“你的回答不對,看來還需要動動腦筋。”小小的警告,有利于平衡其心理,激勵他知難而進。當然,還有外向的,內向的;發言積極的,被動發言的;膽大的,膽小的……教師唯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評價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評價語言講究藝術
泰戈爾說過:“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教師的評價語言應如潺潺清泉流入學生心田,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改正錯誤。
1.適合學生“口味”。教師要避免站在成人的角度,用客觀標準單純說教,那些“大道理”只會讓學生置若罔聞。只有使用學生語言,學生才能倍感親切,更容易接受。在評價時,教師不妨這樣說:“很可惜,你讀錯了。再來一遍試試。”“這個字很容易出錯,寫得時候用點心喲。”再來看一個例子:特級教師賈志敏在執教《“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時,請學生朗讀課文。一個男孩手舉得最高,站起來卻讀得磕磕絆絆。賈老師不無遺憾地說:“你讀得真是一般,讓我失望。但是你的那番熱情、認真卻難能可貴!”賈老師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否定之中還有表揚,語言適合孩子的“口味”,這小男孩一定能欣然接受。
2.靈活運用幽默。有人說,幽默是教師教學中的一種“靈丹妙藥”。幽默可以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來看特級教師賈志敏的教學《鎮定的女主人》時的一個片段:
師:跟“鎮定”相反的詞有哪些?
生1:慌張。
生2:慌亂。
師:誰能把“慌亂”放入課題中讀一讀呢?
生3:(女)慌亂的女主人。(學生聽了,發出一陣哄笑)
師:(笑道)你才慌亂呢!
(女生頓覺失誤,紅著臉坐下)
生3(馬上糾正):應該是“不慌亂的女主人”。
也許有人會想:這個女生肯定不會舉手發言了。事實并非如此,這個女生熱情不僅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高漲。一句幽默的“你才慌亂呢!”啟發學生思考,悟出了正確的答案。可以說,賈老師的幽默語言有益于教學,有益于學生。當然,教師要考慮幽默的特殊性,不可濫用,還必須抵制一些庸俗的幽默,避免用粗俗的語言、不恰當的比喻、荒誕的故事等進行評價。
3.語言委婉含蓄。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虛榮心,小孩子也不例外。評價直截了當,不注意言辭,即便評價正確無誤,也容易傷害到學生,打擊他的積極性。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的評價要做到語氣溫和、言辭中聽,讓學生理解教師評價的目的。如教師可以使用這樣的一些語言:“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確答案了,再用心想一想。”“你可能沒聽清老師的問題,老師重新說一遍,你想好了再發言。”“你太著急了,來看看別人是怎樣做的。”……這樣的評價既呵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給學生自我反思、調整的機會。同時,學生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4.語言體現真誠。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教師在不能分析學生錯因,正確引領時,不要“好為人師”,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樣既不會折損教師自身的形象,也不會影響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其次,學生出錯了,教師不要“橫眉冷對”,要寬容理解,并耐心地幫助他認識錯誤,改正錯誤,讓他切身感受到教師那顆真誠的心。于永正老師在教學《全神貫注》一課時,叫起一位同學讀課文,一連讀了三遍也未讀正確,孩子急了,無所適從,于老師親切鼓勵他:“記住,第三遍讀錯了,還有第四遍、第五遍,不要慌,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讀好。”于老師的熱情鼓勵讓他有了信心,第七遍,他終于將一段課文讀通順了,結課時,這位學生撰寫的名言就是:“只要全神貫注地朗讀課文,一定能夠成功。”正是于老師真誠的愛與希望,激發了小男孩的信心,點燃小男孩智慧的火花。
三、評價之后注意引導啟發
教師評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知其錯,知其所以錯”。一位老師請一位學生寫“肺”,該生把“肺”的右邊部分寫成了“市”。這老師微笑著說:“沒關系,這個字確實很難寫,否則老師也不會請你到上面來寫的。我們還得謝謝你呢,你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讓我們避免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你能說說我們在寫這個字時,應該怎樣避免出錯呢?”該生一聽,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先是頭頭是道地說出了寫這個字時的注意點,又端端正正地在黑板上寫了一遍。這位老師委婉巧妙地引導學生自我改正了錯誤。
有時,教師可以“難得糊涂”,從學生的錯誤入手,引導其他學生發表各自觀點、參與討論探究。特級教師王崧舟執教《我的戰友邱少云》時,一個學生說:“邱少云,如果我是你,我不會這樣做。”王老師沒有直接下結論,而是采用延時評價,將難題交還給學生。“觀文先熟讀,讀中悟其情。”讓全班學生一次次地自主讀書,自主探究,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邱少云到底傻不傻?”此一問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學生讀書、思考、討論的興趣。在自主探究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從錯誤走向了正確,實現了全班學生共同成長的目的。
四、評價之后盡可能給予二次嘗試
學生出現錯誤,教師的評價不是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為了讓學生修正錯誤,掌握真知,樹立信心。學生知錯以后,教師應尋找恰當的時機,讓其再次改正非常有必要。當學生課文朗讀不流利時,其他學生讀后,讓他再次朗讀;當錯誤理解課文后,引導后再次讓他發言;當句子練習不正確時,其他學生回答后,可以讓其模仿……經過兩次的歷練,學生的自尊心不僅得到有效保護,又能重新提振信心——只要用心,就能做好。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了抗挫折的能力。面對教師的否定評價,有的學生會一直耿耿于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學情,盡可能給他創造一次新的成功機會,幫助他重拾那顆失落沮喪的心,這樣可以更好地消除因錯誤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
教育專家成尚榮說過:“我們的教室就是一個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了,課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學生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的。”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不必遮遮掩掩,只要善用否定評價,不僅不會損傷學生自尊心,反而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信心,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