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雪峰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職教教師在素質構成上的弱勢也逐漸顯現出來。中職教育不同于高校教育,如何辦好自己的特色教育,其關鍵在于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結合實際情況,重點介紹優化職教教師素質結構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職教;教師;素質;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中職教育肩負著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的光榮歷史使命,師資的特色、師資的素質決定了中職學校的專業特色和專業質量,要保證中職教育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就要求中職教師隊伍必須具有獨特素質構成與其從事的行業特點相適應。但隨著職業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職教教師在素質構成上的短失也逐漸顯現出來,如知識儲備的不足、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較差、“雙師型”比例偏低等。筆者通過多年的中職教育實踐,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全面優化職教教師的素質結構,應采取如下策略。
一、提升教師的駕馭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不強,普遍對學習缺乏興趣,這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問題。對此,教師要以自己淵博的專業知識,運用科學的現代教學理論,選擇恰當的現代教學手段,提升教學的駕馭能力,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把握職教學生的特質,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做好一名教師,首先得充分認識學生,了解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現在的中職教育處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夾縫”位置,學生的基本特點是:學習習慣比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行為品質不理想、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通過中職學習,他們將成為什么樣的人,與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學生觀息息相關。而中職教育的第一位目標應是教會學生尊重生命、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其次是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針對中職學生的現狀,作為教師不應對學生掌握不好知識唉聲嘆氣,感慨學生不可教什么的,要避免像大學老師對學生只是簡單的指導,也不要像高中老師的教法那樣嚴格要求,要時刻把握職教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還要協調校內外一切有利于教學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學生。
三、加強教師的自我修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
良好的心理品質不僅是推動我們教師積極工作和發揮創造才能的動力,同時對學生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為中職教師,與其他教師相比,那些基礎較差、調皮搗蛋、逆反對抗的中職生,讓教師感覺付出很多卻成效甚微,沒有職業成就感,這負面因素如不處理好,會讓教師產生職業倦怠,進而對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善于控制和疏導不良情緒,釋放和緩解心理壓力,促進自我的身心健康發展。
除了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的道德水準更是關系著教育質量高低、關系到學生健康成長、關系到深化中職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能否順利進行。教師是學生的楷模,特別是中職生,由于基礎差等原因對職業教師的期望值是很高的,這個年齡段的職業學校學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也是很強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提升教師的實踐素養,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技術在實踐生產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且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其不但為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的更新與發展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素材,也對職教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目前的職教隊伍來看,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必須加快理論與實踐雙優的“雙師型”教師的成長。對于擁有比較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的年輕教師,學校應更重視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要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對于缺乏生產一線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有計劃、分步驟,安排到校企合作、對口企業進行實習和技能訓練,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生產相結合,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技能水平和動手能力,并進一步完善“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將“雙師型”教師納入培訓規劃,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業發展、技能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
當前中職教育正處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攻堅階段,全面優化職教教師素質是應對改革傳統職業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任務。因此,教師要自覺地提高自我素質,深入了解自己的工作內涵,以良好的心理品質,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精深的專業理論與實踐素養,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從而使中職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英俊.發達國家職教師資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主要特點[J].職教論壇,2010.
[2]徐萍.著力素質提高,促進專業成長:江蘇省大力推進職教師資培訓[J].江蘇教育,20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教師進修學校)
新課程·下旬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