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謙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100)
學生學習質量評價又稱學業成就評價,是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教師或學生自己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借助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技術,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除了具有甄別、選拔功能外,還具有激勵、診斷、反饋、調控等功能,而這些往往被我們所忽視。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這就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學習質量評價要以職業能力、職業素質養成為主線,圍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評價,從而達到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學生評價由教師作為評價主體,沿用普通教育的傳統的評價方法,評價階段為每學期一次的期末考核。考核方式分筆試和實際操作,出勤情況作為高職學院考查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的重要指標。這些評價機制看似運轉良好,而事實上沒有真正讓學生真實客觀地認識自己,也沒有真正激發出學生的內部驅動力,更沒有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意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方面,評價體系仍然沿用傳統普通學術教育的思想,這顯然不符合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另一方面,高校對學生學習質量評價工作重視不夠,只求其有,不求其質。只進行常規性的學習評價工作,評價過程欠規范。
課堂中的評價活動僅限于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很少有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學生自我、教師自我的評價。不論是評價的主體,還是評價的客體都顯得單一與不足。教學本來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多邊活動,教學過程的展開要以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活動為載體,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有效參與教學活動。
在日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除了布置課堂或者課后作業外,其他評價幾乎都是通過提問讓學生或集體或個別回答完成。學生交上作業后幾乎不注意反饋情況。這種單一、傳統的評價方式正是受課堂活動的單一、傳統所限。
當前,很多職業學校主要評價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的情況,注重考試分數,忽視技能考核。教學多以認知為中心,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弱化實踐教學,忽略了學生技能的培養與提高,在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大。體現職業教育實踐性特點的內容,如工程實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沒有列入學生評價范圍。這種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只能起到片面的引導作用,學生缺乏應變能力,缺少競爭優勢。
主要表現在缺乏對評價的目的檢驗和效果的反饋,對入學時制定的培養目標和評價指標的完成狀況缺少監控和測評,沒有形成嚴密的監控體現。
表現性評價是國外提倡的一種評價復雜學習的方法,是相對于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而言的,評價方式大致包括觀察和提問法、觀察量表法、口頭報告法、作品展現法等。表現性評價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面臨的評價問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表現性評價目前也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美國國會技術評價辦公室于1992年提出了一個描述性的定義:要求學生創造出答案或產品以展示其知識或技能的測驗。這一定義目前為較多的人多認可。
與我們所熟悉的紙筆測驗相比,表現性評價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評價方式開放。表現在評價時間、空間、手段的開放性。學生可既可以在全程又可以在個性化的時間內,既可以在課堂內又可以在課堂外接受評價,在評價手段上可以借助任何表現學生智力、情感、意志的評價工具,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選擇富有特色的方式表達出來,如口頭報告、論文報告、作品展示等。
2.評價內容的開放性與綜合性。在評價內容上,表現性評價不僅可以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而且在評價學生的情感、意志、態度上也有很大優勢,可以克服紙筆測驗中高分低能、知識豐富、情意脆弱的偏差,全面實現學生動手與動腦、掌握知識與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標。表現性評價中學生基于內部的自然沖動和先前經驗,選擇自主規劃的學習領域,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獲取和處理信息、表達和交流,從而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學習活動都將納入表現性評價的視野。
3.評價性質功能的發展性。表現性評價是全程、全面的評價,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在評價中學生很大程度上是在小組合作中受到評價的。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合作、相互批評、相互激勵和成長。學生在小組內的評價、學生合作小組之間的評價及學生合作小組在教師那里的評價都是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既是評價主體又是評價客體。
表現性評價是發展性評價,是對學生進行的全面過程、全面主體、全面內容的評價,是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中獲得全面長足的發展。
《模擬導游》課程是高等職業學院旅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屬實踐類課程,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勝任景區導游、地方陪同和全程陪同服務工作,是直接指向工作的課程。
《模擬導游》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三大能力:導游講解能力、獨立帶團能力、問題與事故處理能力。
導游講解能力指針對游客的興趣愛好和審美情趣,靈活運用導游講解方法和導游基本技巧,能吸引游客,使自己成為游客的注意中心,并形成自己的講解風格。獨立帶團能力是指根據旅游團的整體需要和不同游客的個別需要,能夠運用專業知識,以及協調、溝通、應變、控制等技術來提高游客的游歷質量,順利完成帶團任務。問題與事故處理能力指對于導游服務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事故和突發問題,能夠及時、果斷、合情合理地進行處理。
表現性任務是學生能力的外在表現,是表現性評價的對象。
根據《模擬導游》課程的教學目標,確定以下表現性任務。

《模擬導游》課程表現型任務設計
對于學生整體表現性任務,采用整體性評價方法,而對于單項任務,則采用評分量表的方法。
例:

模擬導游講解評價標準班級: 姓名: 講解內容:
運用表現性評價方法,學生提高了導游實踐能力,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更加明了,明確了學習的方向。將學生置于真實的任務情境中,要求其執行工作過程并表現出優質服務,達到了“做中學、學中做”的目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表現性評價方法的運用,需要編制高質量的評價準則和標準,尤其是在確定關鍵性的評價點時,需要教師具備行業企業一線的經歷和體驗,真正了解崗位工作內容,難度較大。在實施時,學生和教師均作為主體,實現了多主體評價,但在實踐中發現,學生在評價時未能做到客觀公正地運用評價標準進行評價,帶有一定的個人主觀性。這些都是運用表現性評價方法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踐證明,任何評價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職業教育需要構建多元化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王小明.表現性評價:一種高級學習的評價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47-51.
[2]符太勝,舒國宋.表現性評價: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選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4,(10):13-15.
[3]張云柏.高校學生學習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29(9):138-140.
[4]余林.課堂教學評價[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許潔英.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特點、要求與策略[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8,(4):4-7.
[6]張翠英.對高職學生質量評價體系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4,(11):107-108.
[7]薛愛月.對目前影響學生評價的因素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7,(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