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丁一
胃癱,是胃手術后出現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是手術后的一種早起并發癥,本文回顧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筆者所在科室21例胃癌根治術(遠端)后胃癱的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進行遠端胃癌根治術475例,其中發生胃癱21例,胃癱的發病率為4.6%。年齡49~80歲,平均65.9歲,其中男17例,女4例,均符合胃癱診斷標準。
1.2 臨床表現 21例胃癱患者均行畢II式胃腸吻合,胃癱發生時間為術后4~8 d,表現為:上腹部持續性飽脹、鈍痛,伴嘔吐,嘔吐物帶有食物和膽汁的胃液,給予持續胃腸減壓后,引流量持續增多,查上消化道造影示:胃腸吻合口梗阻,查胃鏡示:胃腸吻合口通常,鏡身可順利通過。
1.3 方法 本組患者首先給予胃腸減壓,以控制胃潴留的程度;充分補液,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給予腸外營養;最后聯合應用血漿和胃腸動力藥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均于術后24~53 d恢復胃腸動力,無一例行二次手術。
3.1 診斷 我們采用的診斷標準是[1]:①通過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確定存在吻合口梗阻現象。②每日胃引流量>800 ml,并超過10 d。③通過胃鏡確認,吻合口通暢。
3.1.1 X線檢查 本組21例均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胃內造影劑殘留多,排空延緩。
3.1.2 胃鏡檢查 可見吻合口水腫,但胃鏡能通過吻合口。本組21例患者全部在行上消化道造影后,再經胃鏡檢查后確診。
3.2 治療 本組所有患者均給予保守治療,無一例行二次手術治療。①一般治療:基于禁食及腸外營養,其作用首先是減輕腹脹等癥狀,同時記錄引流量以利于補液量的計算;再者,予以營養支持、補液,可保持生命體征平穩[2]。②藥物治療:甲氧氯普胺,可拮抗多巴胺2受體,同時激動5-羥色胺4,具有增強胃蠕動并促進胃排空的作用,在既往的研究中發現,其單一用藥無明顯效果;多潘立酮與前者是同類藥物,但無法緩解上腹部持續性飽脹、脹痛等癥狀,因此,目前臨床應用較少;新斯的明是抗膽堿酯酶藥物,通過促進胃平滑肌的收縮來增強胃蠕動,并可減少胃酸分泌,對減輕吻合口水腫有一定作用[3],西沙必利及莫沙必利均屬于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對增強胃蠕動的療效確切。紅霉素作為抗生素使用時,很多患者有明顯的胃腸道反應,利用其這一特性,可選擇適當劑量的紅霉素應用于胃癱患者。有學者認為紅霉素通過促進胃平滑肌的收縮以增強其蠕動;另有文獻證實紅霉素的胃腸動力作用欠佳,而且遠期效果差;我們的實驗結果是紅霉素有一定的促胃蠕動的作用。
對于懷疑胃癱的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鏡檢查,可明確診斷,而后給予保守治療,均可緩解。
[1]秦新裕.胃十二指腸潰瘍外科治療不同術式與胃腸動力的關系.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8,18(1):59-60.
[2]杜海,歐陽莒璽,董旋,等.胃切除術后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與治療.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1,16(5):30-41.
[3]Luo J,Abell TL,Eaton P,et al.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mproves both GI symptoms and gastric emptying in patients with"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Gastroenterology,1999,116(1):S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