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宇
顱腦損傷是腦外科的常見病,一般多由于車禍、跌傷、斗毆等種種原因而造成的。因此類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臟器的損傷。直接威脅著患者的生命。本文所述的是梨樹縣第二人民醫院自2006~2011年收治的178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竟合并有其他臟器損傷的患者48例,現綜述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48例,男女比例4∶1。年齡最小者15歲,最大者62歲。致傷原因:主要為交通事故,其次為砸擊傷,摔傷,墜落傷,砍傷。其中并有肋骨骨折,血氣胸,肺破裂者13例,合并脾破裂和肝破裂者16例。并有骨盆骨折者6例,并有腹膜后血腫者3例。除肝破裂,巨大腹膜后血腫者死亡3例,其余患者經精心治療護理后痊愈出院。
2.1 密切觀察生命體佂,隨時分析病情及注意意識變化。全麻者意識尚未恢復,況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顱腦損傷。故應謹慎細致地觀察。注意雙側瞳孔是否等大等圓。若有異常均有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等可能。遵醫囑給予脫水劑。隨時分析病情。參照格拉氏計分預測預后。
2.2 加強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防止全麻術后患者及合并有肺破裂,血氣胸,或腹部手術后,應隨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術后血壓平穩后應早期采取有效的半臥位,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按住傷口做有效的咳嗽,輕拍背部,配合化痰止咳藥物,必要時行霧化吸入,一般6 h/次,15~20 min/次。方法:(0.9%)鹽水20 ml+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10 mg。以稀釋痰液,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上述方法失效或效果不佳者,應進行吸引器吸痰,保持吸痰管的清潔衛生。以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及不舒適感。
2.3 吸氧 早期進行吸氧,一般用鼻塞法給氧。成人2~4 L/min,兒童1~2 L/min。保持吸氧管的通暢,及時清理鼻腔。保證氧氣的利用。以改善組織缺氧,減少組織壞死。
2.4 躁動的護理 躁動是腦外傷患者常見的表現,而且全麻術后常有意識模糊、譫妄、躁動不安等。必須注意觀察防止墜床和其他意外情況。術后早期常因只重視術后各引流管道的管理,導致尿管多次脫落,反復插管刺激,更加劇躁動,又增加感染的機會。不利于傷口的愈合。故術后躁動應給予適量的鎮靜劑,做好防護工作以免發生意外。必要時加床檔或使用約束帶。
2.5 引流管的管理 多臟器復合傷患者術后多數帶有引流管,故應密切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有無扭曲,折疊,更應防止脫落。注意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詳細記錄,以供醫生參考以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尿管應擺放在適當位置,引流袋的位置不宜過高,以防液體逆流而引起感染。注意尿液的顏色、量,做好記錄,以便觀察腎功情況。更換引流管及引流裝置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胸腔閉式引流管的管理同上。不同的是,注意觀察胸腔閉式引流水柱波動情況。若胸腔閉式引流瓶內有大量鮮血流出,血壓不升,應警惕胸腔內有再出血的可能。應通知醫生,做相應的處理。早期采取半臥位,以利于引流液的流出,減輕切口處張力,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2.6 增加機體抵抗力,加強營養。患者系多臟器復合傷,因昏迷或發熱,機體明顯消瘦。不利于機體的各器官功能的恢復,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昏迷患者宜術后3~5 d行鼻飼,給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混合物,要素膳,適當加以果汁,內湯等。進食者可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飲食。配合靜脈補充脂肪乳劑,復方氨基酸等。通過營養療法,使患者增加機體抗病能力,減少并發癥。
2.7 做好基礎護理 ①口腔護理:患者為危重臥床患者,囑其勤漱口,必要時用0.9%鹽水棉球擦洗口腔。4次/d,以防止口腔炎及潰瘍的發生。②皮膚護理:患者因長期臥床,禁食,處于負氮平衡狀態,體質虛弱,皮膚抵抗力下降,故應加強皮膚護理,定時按摩皮膚受壓部位。骨盆骨折患者,骶尾部置放油菜籽墊,避免頻繁的翻動。股骨干骨折行骨牽引時,注意牽引處皮膚護理。
2.8 心理護理 開胸,剖腹術均屬大型手術,患者均有很大創傷和痛苦。患者在術前已心懷恐懼,怕手術不成功,怕手術發生危險,怕手術后不能耐受痛苦等。雖經護理人員誘導,消除了不少顧慮,但畢竟還存在著一定的思想負擔。因此,患者術后清醒后,護理人員應立即向患者說明手術已順利完成,使其進一步消除顧慮并樹立信心,而能較好地配合醫療和護理。術后因有胸腔、腹腔引流管者使患者感到不舒適給予解釋。護理人員的態度很重要,有時給患者安放枕頭,蓋好被毯等小動作,會使患者感到很大的安慰。做好術后宣教工作,使其對自己的病情及應注意的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利于疾病的痊愈。
綜上所述,使作者深刻地認識到,精心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術后危重患者除基礎護理工作外,多臟器復合傷患者預防術后感染是護理的重要環節。尤其腹膜后血腫患者,因腹膜后間隙組織疏松,一旦感染,擴散迅速。應遵醫囑給予足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感染。止血劑,營養藥物的應用也應適量。據血液生化檢查及時補充電解質,保持酸堿平衡,以利于病體的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