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青
(菏澤學院西校區初等教育系)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句子教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字—詞—句—段—篇是語言文字訓練的基本流程,在這個流程中,句子訓練處于字詞和段篇訓練之間,它既是字詞教學的升華,是段篇教學的起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那么,師范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句子教學呢?
句子教學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建立句子的概念,把一句一句話分辨清楚;第二,準確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三,從具體意思上知道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
建立句子概念,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師范生要了解從一年級開始學課文時,就應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地讀,使小學生明白讀課文不能一口氣讀下去,句子中間要有停頓。當學生明白讀課文的基本要求后,進一步要引導他們認識句子是由詞按一定順序組織起來的。如“他喜歡玩具”這句話,包括“他”“喜歡”“玩具”這幾個詞,而且這幾個詞有先后順序,不能隨便顛倒。再者,還要注意從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來進行訓練。如上個句子,師范生可以學習問學生:“他怎么樣?”(喜歡玩具),“誰喜歡玩具?”(他)。通過這種訓練可以使學生明白,這個句子是由“誰”和“怎么樣”兩部分組成的,缺少哪一部分,句子的意思表達都不完整。
句子教學的重點,是準確理解句子的意思。一篇課文包含著若干個句子。在教學中,師范生們應重點抓住以下幾種句子指導學生準確理解:
1.結構較復雜的句子。如《珍貴的教科書》一文中:“多少年來,那捆用生命換來的教科書和指導員沒有說完的話,一直激勵著我們前進。”對這樣的句子,學生不容易一下子弄清楚,師范生要指導學生弄明白是“什么——激勵我們前進”這個基本內容。
2.有一定內涵的句子。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先生回答侄女周曄的問題時說:“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個句子,光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會同課文中的“我”一樣,自以為“恍然大悟”,其實完全沒有弄懂。像這種含義深刻、話中有話的句子,師范生們理應重視,要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來體會出隱含的意思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遠離學生生活難理解的句子。如《草原》中描寫自然景色時有這樣一句:“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話那樣。”“渲染”和“墨線勾勒”學生較難理解。這需得引導學生懂得,中國畫有兩類:一類是用墨色渲染,使所畫事物渾然一體;一類是用鮮明墨線勾勒的。課文用綠色渲染的中國畫來形容“到處翠色欲流”的草原。諸如此句子,師范生應當重視,指導學生讀懂。
4.對表現文章思想內容有較大作用的句子。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類句子概括性強,內容豐富,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指導學生理解好此類句子,有助于學生理解整篇課文內容。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有效教法。
1.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如《月光曲》中有這樣一段對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談啊!我只聽別人談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夠聽一聽貝多芬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買不起呀!”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對于姑娘提到的“我只聽別人談過幾遍”,該如何理解呢?我們需要引導學生繼續往下看課文,貝多芬聽到談話后推門走進了屋子,發現“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通過讀這個句子,就不難理解這位姑娘為什么會說只聽過別人彈過幾遍了……更加可以體會盲姑娘家境的貧困和她的善解人意及于凄楚中飽含的對音樂的熱愛。
這樣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句意,學生們不僅理解了貝多芬被感動的原因,連自己也被深深地打動了。
2.聯系生活理解句子。《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有挪動過一寸地方,沒有發出一聲呻吟。”
對此,我們可以讓學生們聯想生活中被火星或沸水燙著時,會迅速地把手縮回來以及劇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燒烤半個小時卻能做到紋絲不動,兩相比較,學生們足以對邱少云為革命勇于獻身的偉大精神而感動。
又如,《手術臺就是陣地》中的最后一句話:“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這個句子初看不怎么打動人,但仔細來聯系實際生活,試問小學生有誰可以連續3天3夜不休息,而且還要堅守崗位來工作?白求恩這連續工作的這69個小時,是他爭分奪秒、緊張地為一個個傷員動手術的69個小時,也是隨時都可能遇到危險的69個小時。這樣,白求恩大夫舍身救人、堅守崗位的崇高品質就能深深地打動學生。
3.抓句子主干。如《燕子》中的一句:“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學生初讀可能較難領會此句的意圖。這時就需要來分析出句子的主干部分:“微風吹拂著柳絲”,附加成分是“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只要學生抓住了主干,基本內容便會一目了然。
4.聯系時代背景。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個句子單純讓學生理解會有難度,從上下文聯系中也很難看出端倪。理解這句話時,我們可適當介紹時代背景:因為當時社會的極度黑暗,革命者根本沒有言論的自由,而魯迅先生為了喚起民眾覺悟,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嘴臉,寫出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地查禁魯迅的作品,不允許發表,且對他本人也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當時的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人民連一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碰壁”則是指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聯系時代背景可以深刻的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志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1.學段不同,要求不同。課程標準要求規定1~6年級分為3個學段,每兩年級即為一個學段(如一二年級為第一學段,依此類推),在第一學段時,主要是幫助小學生建立起句子的概念,學會理解內容和結構較簡單的句子。到了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理解結構較復雜的句子和有一定深意的句子。
2.指導學生認識各種句式。例如,縮句、擴句、反問句、陳述句、轉述句、病句……主要讓學生們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句子的特點,不必講語法、修辭方面的名詞術語。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學好課文,絕不能忽視句子教學。句子教學的方式方法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師范生們多注意抓句子作重點分析,積少成多,就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文實用能力和提高語文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