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艷
(浙江省寧波市通途小學)
新課程要求“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要求他們能正確地回答問題;能看圖說話,從完整地說—句話到連貫地說幾句話;能看圖寫一句話到寫幾句話,寫一段話到寫一件簡單的事;并能寫簡短的應用文和學習使用簡單的標點符號”。
寫話教學主要是在語文課本“基礎訓練”中進行。過去,語文課本沒有能夠很好地體現作文基本功的訓練,它的單元練習只限于復習一個單元的語文知識和技能?,F行小學語文課本的編與,重視了課文與寫作的關系,同時也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近期,筆者聽了惠貞書院的歐如成老師關于習作教學的精彩講座,真是受益匪淺。歐老師從小處練筆和命題作文兩個方面入手,詳細地介紹了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諸多要素。聽了講座后,我反思低段學生的寫作教學,針對低段學生的寫話現狀,認為造成低段學生害怕寫話,無話可寫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不感興趣,在觀察和體驗中,自然敷衍了事,有“眼”無“心”,在大腦上留下的圖象只是簡單的輪廓而已,有時可能根本沒有什么印象,以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到寫話時,當然頭腦空空,沒有內容可寫。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龕張”。一言道出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當學生胸無點墨時,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有些學生認為“有話可說,但不知道該怎么寫”??磥恚狈τ行У膶懺挿椒ǖ闹笇В菍W生寫話道路上的攔路虎。作為教師要當好指路人,點亮明燈,幫助學生在寫話的星光大道上順利前行。
歐老師在講座中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绷曌鹘虒W的秘訣或許就在于興趣兩字。歐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還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習作題材,讓練筆和命題緊扣學生心弦。我思考著,針對低段的寫話教學可以有以下一些策略:
《課標》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經驗”。學生剛開始寫話,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寫話興趣,調動孩子的寫話動機,使他們從“要我寫”自然過渡到“我要寫”。
(1)改變作文提法,消除畏難情緒。傳統“作文”的提法讓學生“望文生畏”,如果換為“開心交流”“心靈對話”“我有話說”“開心說寫”等,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說話”只是遇到有意思的話題,就彼此交流一下,怎么想就怎么說,不再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在說好的基礎上,老師再指導學生將自己所說的話寫下來,從一句話到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不要求具體的字數,對語言組織也不做過多的限制,自然上升,循序漸進。學生明白了原來這就是寫“作文”,低年級也能寫“作文”之后,自然也就消除了對“作文”的畏難情緒。
(2)設計新穎形式,調動寫話興趣。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順應低段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教師盡可能設計一些新穎的形式,把圖片、游戲、故事等多種手段引進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寫話訓練,不知不覺地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昂穹e”才能“薄發”。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得多,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
(1)強化熟讀背誦,在誦中積累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嵺`證明,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的“讀”和“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更能讓學生吸收和積累語言材料。漢語詞匯豐富,運用靈活,要使學生對語言的運用不假思索、得心應手,必須對語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復,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
(2)擴大課外閱讀,在讀中積累語言。積累語言材料光靠課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閱讀。只有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才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
(3)開辟說話園地,從說中積累語言。說話是對語言材料的一種使用,一方面,它能讓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另一方面,進一步積累語言。為此,可以在班中舉行“讀書交流會”“小小故事家”“每日趣聞”等一系列活動,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舞臺,設計說話情境,讓學生暢所欲言,有條理地說,既提高了學生說話的技能,又達到了鞏固平時學習的語言材料的目的。
(4)增加寫話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寫話練習可以在每次主題說話后進行,趁熱打鐵,讓學生有話可寫,有話愿寫,及時講評,多加鼓勵。一旦發現好的寫話,立即刊登在班中的學習園地中,或向報社投稿,當見自己的寫話換成了鉛字,學生寫話的興趣會被進一步激發,寫話也會成為他們內在的愿望。
課文是孩子們最重要的閱讀材料,從最熟悉的課文入手,以教材為依據,讓學生掌握寫話方法,是低年級寫話訓練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憑借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對文本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筆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1)讀中悟法,遷移運用。教師要以課文為載體,善于發現教材中的范例。從仿寫內容看,可以側重于表達方式的,以典型語句、語段為范式,進行模仿練習;也可以是內容、表達情趣上的,以課文內容為啟發,拓展思維,表達情趣……但不管是何種方式,都要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生活實際,結合教材的語言特點,進行有效的訓練。
(2)延伸情節,擴充原文。許多課文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引導學生循著作者的意圖展開合理想象,續寫下去,既鞏固了課文中的知識,又能拓展想象的空間,訓練想象與表達能力,而且學生興趣高漲。教師選取的課例要有發散想象的空間,能對原文進行合乎情理的延伸和發展,盡量喚起學生頭腦中儲備的有關表象,引導他們或者延伸故事情節,或者補充課文內容,加速他們再造想象向創造想象轉化。
(3)補充情節,填寫空白。“空白”往往存在于課文中的詞語、句子、段落、篇章和插圖以及標點符號中,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用好這些“疏可走馬”處,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用創造的才智為這些“空白”添補亮麗的色彩,這樣既充分利用手中的課文,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生寫話的靈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寫話的難度,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寫話的能力。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作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掌握其規律,從低年級做起,使學生不斷積累,不斷鞏固,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詞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