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蓉
(福建省龍巖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機械制圖,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研究繪制和識讀機械圖樣規律與方法的學科。而圖樣又是人們表達設計意圖、交流技術思想的工具,是現代生產中重要的技術文件,素有“工程界的語言”之稱。機械專業的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制圖能力和良好的讀圖能力,才能適應以后的工作和學習。而我們的學生基礎知識普遍較差,對學習不感興趣,對自己沒信心。那么,怎樣讓他們改變以前的學習態度和不良習慣呢?這也給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喜歡并學好機械制圖課,我嘗試著用多種方法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充分地體會到,教師想要教好一門課,僅僅靠工作熱情、責任心以及負責的工作態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需具備很深的專業功底。因為要想教好學生,教師對所授課程以及與本課程相關課程(平面幾何、機械原理、機械制造工藝學等)有較全面的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習慣多參閱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多查閱相關資料;要自己事先多做繪圖方面練習(如機械制圖習題集、板書練習等);要充分地備課和寫教案,從而在教學及布置和訂正作業時駕輕就熟。同時,作為專業課教師還應時常接觸實踐活動,教學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總之,一個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要想成為優秀的教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業務進修,不斷“充電”,培養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并做到與時俱進。
1.反串教師,激勵學生的表現欲。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蓬勃的青春發育期,活潑好動且具有極強的表現欲,他們善于表現自己,但注意力較難集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較為持久地將興趣鎖定在教學內容上,我在課堂上創造機會鼓勵學生表現自己,努力讓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課堂上盡量減少講解的時間,簡明扼要地講完知識點,提醒學生該注意的事項后,就讓學生練習。在學生練習了一段時間后,讓空間感較強、理解力較好且練習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來完成習題的講解。這樣,教師一人的獨角戲演變為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學生反串教師,讓學生們都覺得很新鮮、很有趣,不僅給臺上的學生提供了接受考驗、展現自我的機會,也極大地調動了其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拉近了聽課者與授課者的距離,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2.在玩中學,強化學生學習的樂趣。組合體教學是《機械制圖》這一課程的難點所在,而切割體又是組合體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這個難點若不突破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后階段的學習。機電班的學生以男生居多,他們愛玩,又富有想象力,對橡皮泥的搓、捏、切、截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為了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講組合體之前,我讓每位學生準備好一盒橡皮泥。利用橡皮泥成形易、變形快的特點,借助橡皮泥來制作由基本形體切割而得的組合體。學生的創造欲與童心一下子就被激活了,連平時一向不愛學習的學生也躍躍欲試。紙上的平面圖形經過自己的加工變成了一個個有形的物體,學習有了實實在在的意義,學生也看到了自己所學專業的意義,課余時間也被自覺地利用起來。
3.激勵學生自我反思,糾正錯誤。對于初學機械制圖的學生來說,畫圖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足與錯誤,教師在進行作業講評時一而再、再而三指出的問題總有一部分學生置若罔聞。高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極強,教師當眾指出問題他會覺得沒面子,進而與教師對抗。怎樣讓學生認識并自覺地改正自己的缺點呢?我嘗試著在課前10分鐘讓學生自己作比較、找錯誤,并當眾宣布自己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強調誰找出的問題多,誰自我反省能力強。這一做法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認同,他們認為這是教師對他們的尊重與肯定。課前10分鐘,大家互相交流作業,找出不足。有的學生找到了自己“圖面不整潔”“虛線與點劃線混用”的問題;有的找到了“粗實線與細實線不加區分”的問題;有的找到了“旋轉體沒畫中心線”的問題;在上剖視圖時,有的學生指出了自己“剖面線不均勻”“剖面符號標注不規范”的問題。經過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后,學生畫圖越來越規范,圖面越來越漂亮,自我反思也慢慢成為學生的一種良好習慣。
1.巧作變通,讓作業成為一種獎勵。《機械制圖》課是一門實用的專業基礎課。它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圖能力與制圖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獲得是需要不斷強化與反復訓練的。十六七歲的學生正是貪玩的年齡,作業應付了事或不完成的現象時有發生,若是強迫他們完成,他們會迫于無奈勉強去做,但效果往往不佳。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消除他們心中教師“要我做”的心理,使他們自覺地成為“我要做”的學生。在印制課外習題的時候特意少印幾張,并告訴學生只能憑上一次全對的作業才能換取新的作業,而且習題數量有限,早做好早得,最后做好的將拿不到習題。這讓學生覺得新的作業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挑戰。
2.用心寫作業評語,激勵學生的成就感。作業批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以前改作業,教師往往習慣在對的地方打上“√”,錯的地方打上“×”,把作業分成A、B、C、D四等。許多學生非常反感作業本中醒目的“×”,一個又一個“×”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熱情,而喪失了學習熱情就失去了學習動力。為了讓每位學生在作業中享受到成就感,我在作業批改上作了一些變化。對于全對或基本全對的作業批上“好!”或“真棒!”對于基礎較差、正確率較低的,就找出他畫對的地方并寫上“這里畫得好!有進步!”而在他畫錯的地方打上“?”對于作業比較清楚的就批上“認真!”“圖面整潔!”對于上課反復強調而學生還是做錯的就問一句“今天上課為何走神了?”通過這樣的方式,把每一次作業看成是跟學生的一次對話交流,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學生作業本中“?”少了,而“!”多了,學生課前課后也喜歡向教師提問題了。
3.配合適當的實習實踐活動。帶學生到校工廠參觀學習零件的加工過程,引導學生研讀加工圖紙。觀察車床的傳動系統,打開車床頂蓋觀察車床內部的齒輪嚙合,帶領學生做適當的加工練習,并適當的介紹加工工藝,對學生理解并學好作圖有很大的幫助。這樣,學生不僅對書本上知識有了具體的認識,還能加深印象,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多種手段,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來激活課堂教學是提高機械制圖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學中采用以上方法,不斷實踐,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好機械制圖的信心,從而使學生變厭學為樂學,取得了理想的成績,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