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 張旭
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轉換詞性是其表達的一大技巧。在對于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比較重我們發現,這兩種語言在于形容詞,動詞,名詞等的語法上有著如出一轍的相似性,但是中國和美國的地區差異導致了這兩種語言有其特殊的表達和含義。另外,英漢兩種語言在組合語法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在語義切分方面區別也很明顯。在實際應用語匯的方面更有著天壤之別,差異顯著。所以,在現實的翻譯中,不能總是用某種語匯類型去對應單一的語匯。這樣做對于整個翻譯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漢英翻譯中,對于詞類改性是非常必要的,商務英語中更應該這樣做,如果不對于某些詞的詞性進行轉換,那么翻譯之后讀出來就不能流暢順口。
對于英漢互譯的研究者稱,名詞是英語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一種語匯,其作用往往可以代替動詞在漢語中所包含的意思,例如對于抽象的行為名詞,其往往以名詞代替。而且,在英語中,動詞是可以兼有很多類別的語匯,并且英語中的詞形變化使得名詞往往就是加上后綴的動詞而出現。如-or,-er,-tion,-ance等。而動詞在漢語中的地位也是英語所不可比較的,在一個句子中,通常有著2~3個動詞共同發揮其效用,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動詞。所以,在漢英互譯中,許多英文名詞可以翻譯為中文的動詞,許多中文的動詞又可以翻譯成英文中的名詞,或者以“介詞+名詞”的類型來出現。
(1)在英文中,通常對于一些意義比較抽象的動作名詞,在譯為漢語之時,以動詞的方式來翻譯。但是,如果一個涉足翻譯界尚淺的翻譯人員來對于漢語翻譯之時,通常他們是對于這一類詞匯的使用不是很容易把握,所以在翻譯中,通常都會翻譯成英文動詞。例如:Him by the repeal of the British Corn Laws in 1846, the endof Britain's long - protectionism consistent policy.1864年,《谷物法》在英國被廢除,對于長期以來的英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進行了廢除。“repeal”在文中,既可以作為動詞來使用,也能夠將其作為名詞來探討,大致的意思是一樣的,同為廢除和取消之意。但是在漢語的翻譯方式中,大家一般都把repeal當做動詞來對其進行漢語翻譯。例如,這句話我們可能會翻譯成Great Britain repealed the…或者會對其翻譯成The Corn Laws were repealed in…等其他,這些翻譯的方式都可以把這句話的意思表達明白,但是在實際中,又不可能像原文那樣順暢,舒服。
(2)有時在英文漢譯之時,為了更方便理解和整理,通常將名詞譯為動詞,例如:Early hopes that Eastern Germany could stage an economic miracle like that of West Germany in the 1950s and′60s have faded.人們早已不再指望在統一初期的東德能夠對于西德建立的五六十年代的經濟奇跡進行再一次復蘇。這個句子中的含義為在東德和西德剛剛統一之時,人們是對于東德的經濟發展抱有很大的希望的,但是,在現實中,隨著東德的發展,人們已經沒有了之前那樣的熱切期望。在英文中,這里的hopes是用的hope的復數形式,但是在中文中則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以名詞的方式翻譯英文中的hope,那么就會不能把句子中的動詞和賓語聯系起來,我們平時沒有說過“希望會變淡”的話語。再者說,原文的hopes的復數在漢語中沒有辦法進行改變。如果將hope一詞譯為動詞,那么后面加上“熱情”這個詞,就會顯得非常完整,符合整個句子的含義和翻譯的標準。
(3)此外,在漢譯英時,如果能夠在翻譯動詞時,在合適的地方變為名詞,就會使得英文譯文更為順暢,更為干練。例如:交易量的增加導致了交易所需要的貨幣的數量增多。An increase in business requires 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money coming into general circulation.在原句中一共出現過四個動詞,而在英文翻譯中卻只用過一個動詞和一個分詞,所以,英文譯文就能夠更加順暢和干練,如果這4個動詞在英文中都變換為動詞,那么這句話的意思就會非常啰 嗦,繁復,試譯如下:The fact that business increases requires that the amount of money which is generally circulated be also increased.英文譯文非常繁復,并且讀起來枯燥無味。
(4)在英文中使用動詞加上后綴的方式而組成的名詞,在其漢語翻譯中常常作為動詞的形式來出現。例如:Before the payment of these tariffs,the im-ported goods will be in the custody of the customs and storage charges are for the importer’s account.在關稅交付以前,海關負責保管需要進口的貨物,其費用的承擔方是進口貨物的商家。In reimbursement of these extra expenses,please draw on us.請以匯票的形式支付我方的款目,對于額外的費用進行償還。在上述的兩個例句中,受到英文語法的阻礙,在有些詞的運用上只能用名詞的形式來進行,但是,“payment”和“reimbursement ”在進行漢語翻譯的時候可以譯作:“交”,“償還”。
在英語中,介詞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的詞匯,其主要的用途是對于不同結構的詞之間進行關聯,以組成合適的語法進行進行出現。英語介詞的特點是條目龐大,并且使用非常靈活,在句子中所表示的含義也非常之多。但是漢語中,介詞往往由動詞進行轉換而得到,很多動詞的詞義在介詞中都有著其含義。所以在英漢互譯的時候對于其中的差距要進行強有力的分離,使用正確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例如,“他在教室里”這句話中,在漢語結構上動詞為“在”,但是在英語的結構上,只有系動詞和介詞短語進行組合,才能夠說明其詞義。在英語中這句話的翻譯為“He is in the classroom”。
同時,在英語中介詞的詞義豐富還表現在這一方面:它們通常進行不同的搭配,所以其意義也就各有所異,而且其表露出來的含義在漢語中通常用動詞來表示。所以在英漢互譯的過程中,動詞有時可以和介詞互相翻譯。為說明這一點,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We should advise you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m for your requirements.
對于你方的建議是和他們進行聯系,以購買你們所必須的產品。
由以上1個例句我們可以得知,在許多地方,當使用動詞來代替介詞進行翻譯的時候,要使得整個句子的結構和上下文進行對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一般看來,翻譯時用英語的介詞來對于漢語的動詞進行翻譯,實在是譯者的英語知識積累上的功底。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對于現代英語的掌握的標準就是對于介詞的正確運用。
有時,形容詞也能轉譯成動詞。例如:And we would recommend subsidies,consistent with GATT,only for a demonstrab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hose products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manufactured goods.在進行補貼的時候,我們的建議為:其必須要與關貿總協定不想違背,并且其產品只能是在有明顯的競爭力和用于加工制成品的產業范圍內進行。
漢英互譯的過程中的最為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詞性的轉變,以上內容只是對于個別突出案例的簡單了解。只有不讓原句將自己束縛,能夠對于翻譯進行靈敏掌握的翻譯人員,才能夠稱其為經驗豐富。翻譯初期的人員,只有對于漢英兩種語言進行全面的,豐富的積累和掌握,才能夠使得其翻譯如行云流水一般順暢。
[1]威廉姆斯.商務職場英語[M].圣智學習出版公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張慧清,胡艷芬.商務英語閱讀圖式的構建策略[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8(6).
[3]虞蘇美,吳長鏞.新編商務英語泛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葉玉龍,王文翰,段云禮.商務英語漢譯教程[M].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
[5]陳蘇東,陳建平.商務英語翻譯(英譯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