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農業學校 卓成秀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已經席卷全球,對于我國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要想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讓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危害降到最低,就要對企業運營所需的全部成本進行匯總與分析,從戰略的高度,對企業制定的決策進行指導。本文就金融危機環境下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進行探討。
戰略管理會計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和傳統的企業會計不同,戰略管理會計主要是根據企業財務情況,能夠從戰略的高度上給企業的發展與領導的決策提供依據。
戰略管理會計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直到2000年,Guildingk等人首次對戰略管理會計方法進行了研究,并將產品屬性成本計算等12種方法作為戰略管理會計的方法。而我國對戰略管理會計的關注與研究是從1996年開始的,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戰略管理會計的概念方面的介紹性研究。近幾年,有些學者才對其方法進行了一些探討。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戰略管理會計的探討與研究大多還局限于概念類的偏多,對于具體的方法還沒有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結構。在當前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戰略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其應用所發揮的作用也更讓這門科學體現了自身的價值。
戰略管理會計與傳統會計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傳統會計只是企業財務的匯總,而戰略管理會計要根據財務匯總的情況對企業的發展做出有戰略意義的導向。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的競爭能力也由過去的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轉化。戰略管理會計是經濟全球白熱化的產物,它將和計算機技術與會計學結合,發揮計算機技術在信息統計與數據分析的能力,對傳統會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戰略經營系統對傳統的管理會計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生產結構發生了變化,而這些在傳統的會計管理上體現得不是很明顯;會計控制計算方法有所改變,傳統的業績統計方法與標準已經不能適應現在企業對人力業績統計的發展與實際需要;管理會計的核算方法發生的變革,過去以小時為單位進行成本的核算與工作量的核定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形勢了;多種計算機輔助軟件的應用推動了管理會計的創新,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管理等軟件的應用,不但提高了會計管理效率,而且可以讓管理會計得到創新性的發展。戰略經營系統提出,會計管理不能只對企業的短期財務情況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從長期對企業成本進行監控、分析、合算,為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發展進行預測與把握。
決策會計是指涉及企業的長遠規劃的管理會計,業績評價會計是指對企業財務的近期匯總情況為主要探討內容的管理方式。二者在企業的會計管理中是相互補充的作用,要想讓企業在短期內對財務情況有所掌握,又要根據短期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做長遠的決策這是充分發揮兩種管理會計的優勢。然而,在實際的情況中,大多數企業重視短期有資本運營情況,卻忽視長期以來的例如像設備方面帶來的資本損耗,所以,也就不能發揮決策會計的作用與效能。
次貸危機導致美國經濟崩潰, 歐洲、日本和其他主要經濟體也受到了影響。我國的主要出口國就是歐美地區,所以,這些地區的經濟受到了影響,我國的出口量就嚴重減少了,這就導致了我國經濟出現了下滑。
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影響,其國內與國際的經濟形勢都十分嚴峻,為了保證本地區的利益,他們就會對其他國家與地區的貿易進行限制,這樣就影響了正常的經濟貿易秩序。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拉動內需,讓金融危機給國內經濟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從各個方面保護企業的發展,從這種層面上來講,對于有的企業來說,這也有可能是一次好的機會。
在金融危機時期,企業應避免加大對產品的投入力度,盡量減少投資,維持原有市場,將更多的力量放在當前的控制領域。在這個期間,同種行業之間的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挑戰也變得更加嚴峻。那么,在此時戰略管理目標的制定就顯得尤其重要,其包含的主要方面有:競爭戰略目標、戰略管理決策目標與戰略業績評價目標。其中競爭戰略目標是指在當前形式下,如何發揮企業產品的優勢繼續保持當前業績,并尋找對手的漏洞,爭取利用這個機會打敗對手的短期戰略計劃。戰略管理決策目標是指加強企業資本投入與開銷的管理,減少運營成本,保存力量,以低成本與合理的運營管理提升在經濟環境蕭條的情況下企業的競爭力。而戰略業績評價目標是指建立完善的產品信息的合作反饋機制,加強對產品的監管,實時監控市場動態。
戰略成本管理是指對企業的運營成本進行分析與管理,爭取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企業的正常運營計劃。低成本戰略是現代企業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也最難體現企業管理的整體水平,傳統的管理會計只會以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投入進行匯總、分析與控制,但對前期的設備投入與其他非生產過程因素不進行統計,或者是分析得不夠深入,使整個企業的運營成本統計方面做得不夠科學,影響了企業對當前運營成本的判斷,最終影響了戰略決策。戰略成本統計的的內容是企業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從原材料的獲取到最終產品生產使用用的整個生產鏈條的損耗都計算到企業運營成本中來,對每個生產環節的投入與收益進行分析,科學地設置整個生產鏈與價值鏈。
傳統管理會計只注重內部信息的管理,但對外部市場變化不做過多的了解,更不會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應對,這就導致由于過分重視短期計劃與利益,而忽略企業的長期發展。經濟危機是暫時存在的,能夠應對經濟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威脅,順利地通過考驗,這是企業總體實力的體現。但企業的長期發展才是一個企業所要考慮的問題。戰略管理會計不但可以面對金融危機這種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更能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外向型信息,分析會計數據中不同的側重點,為企業提供制定計劃的依據。在戰略管理會計的支持下,企業應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中存在的機遇,全方位地迎接面臨的危機和挑戰。
業績評價體系是市場對企業的一個反饋。它不僅可以讓企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目標,更能發現當前管理上存在哪些缺陷和應該改進的地方。傳統管理會計主要考慮短期投入成本的收益,以一定周期的會計收益為計算單位,這就會導致決策者只看到了短期企業的運行狀態,不能注重全局的把握。傳統業績評價的依據主要是企業的運營成本與收益之間的比對,然而,完整的價值體系還包括很多非財務因素方面,例如市場占有率、技術革新、顧客滿意度、服務水平、產品質量、市場戰略、人力資源等都是影響業績的因素。戰略管理會計會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為企業帶來的影響,綜合衡量企業的收益,正確把握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位置。
現金流量評價主要是為了適應企業增長模式的變化,以前的企業增長延續的是“擴大經營—增大投入—提高收益”這個鏈條進行的,只注重“量”的變化,不注重“質”的提高。然而,這種重視“量”變,追求“量”變的做法并不能保證企業擁有持續性的市場競爭力,反而會因為資金的大量投入讓企業運營進入困境。因此,重視利益的“質”的現金流量思維受到追捧。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全放在企業生產規模的盲目擴大上,而是放在質量的提升上,這樣才能促進企業長期發展,這樣做,既可以抑制總資本的增加,又保護了投資者的資本權益。
責任會計將會計職責與管理職責有機結合。讓會計統計結果指導管理方向,再讓管理水平的提高體現在會計管理內容上,二者相互促進,不斷提升。在傳統的會計管理中,會計管理的內容只是一個帳單,決策者只能通過它進行財務情況的掌握,然而,企業的管理與計劃的制定只是參考其中的一小部分內容。會計管理與管理責任在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中是脫節的,但殘酷的市場競爭體系要求我們必須將會計管理與企業管理結合,分析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以及指導意義,必須適應責任會計中責任概念與范圍的變化。
現金流量經營的原則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創造的利潤;其次是考慮在不增加成本投入的情況下提高利潤;最后是在資金流通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設備的投入。現金流量經營是每個企業關注的管理內容。現金流量的正常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正常運營并得到提高。現金流量的管理工作在企業運營初期難度較大,主要是因為企業收益小,但必要的資金投入還要增加,由于現金不充足,現金的流量控制就比較困難。當企業步入正軌,進行成長階段。現金的流量管理也進入了正常的管理程序,這樣,加強對現金的合理利用與分配就變得尤其重要了。
戰略管理會計是適應未來發展,能及時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管理會計,它注重為決策者提供長遠的、全局的、戰略性的管理決策信息。金融危機是對企業綜合能力的一個考驗,在這種考驗中如果失敗的話,將被市場淘汰,因此,只能成功,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戰略管理會計發揮它掌握企業運營投入的最重要信息,適當調整短期經營計劃,以規避經營風險,更應該審時度勢,用長遠的放眼全球的戰略視野,抓住企業發展的契機,取得更好的發展。
[1]曾建輝等.金融危機環境下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10(1).
[2]趙亞晶等.淺析戰略管理會計的基本程序及其應用[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