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冰
(汕頭市金園實驗中學,廣東 汕頭 515041)
“得人心者得天下”,一個懂得欣賞和贊美學生的班主任,才能得到學生的擁護,使班級這一“天下”風調雨順、風生水起。
班主任工作中,如果經常批評學生,即使用心良苦,也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逆反情緒,導致教育效果適得其反;但經常用欣賞和贊美鼓勵、教育學生,則學生更易于接受各種要求與規范,并能積極參與教育過程,推進自我和班級良性發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心燈”,如果沒有點亮,這個人的靈魂就只能在黑暗中游蕩。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點亮學生的心燈”。初中生尚處在人生的混沌階段,還缺乏足夠的人生閱歷、知識和能力為自己點亮心燈。他們想表現自己以獲得他人認同,卻又難辨場合與是非;意識到自己的某些弱點卻又難以超越;期待交朋結友,卻又難以把握分寸;對大千世界充滿好奇,卻又智識不足,難以抵制不良誘惑;甚至自我暗示夸大自身缺陷而自我封閉。而班主任的欣賞與贊美恰如春風化雨,開啟學生的心門,點亮學生的心燈,使他們心中洋溢著溫暖,對前途充滿信心。有這樣一個實例:一位高個子同學總是將一只手放在褲兜里,無論春夏和秋冬。班主任注意到這一細節,通過側面了解情況,得知其幼小時手臂受傷留下了輕微殘疾,他唯恐別人知道而受歧視。班主任找他談話,表揚他在集體生活中的溫文爾雅和突出的組織能力;然后,有意無意地對幾位與他交往多的同學說他是體育委員的最佳人選;最后,直接說動他擔任了體育委員,并在贊揚和激勵中以體育委員的示范性要求逐漸使他把手舉起來而不是藏在褲兜。兩個月后,班主任當面單刀直入地褒獎他成功地克服了生理缺陷留下的心理陰影,并希望他同意將該事例用以引導教育其他同學。該生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試著甩甩那只手,感激與興奮溢于言表。從此這位學生精神煥發,成績也突飛猛進。班主任的引導、欣賞與贊美成功地點亮了這位學生的“心燈”,照亮了他的前程。
可以說,欣賞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與素質,更是一種美德。教師對學生的欣賞可以促成學生建立自信、發揚自己的優秀品格,同時,教師的欣賞就是學生勤奮向上與創新的動力。教師的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一句淡淡的話語往往會成為學生成功的起點。同時,欣賞也不是教師的單向付出,而是這種付出終究會得到回報,最終成為師生雙向互動的動力源泉。學生在教師的欣賞中感受愛與關懷,同時,他們同樣給老師報以愛與感激,學習的熱情會得到激發,師生會沐浴在愛的陽光中共同成長。
《全日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由于學生成長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與自身思維的差異,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不是“同一”的,而是一個具有豐富個性的、生動活潑的知識構建過程。差異性與個性并不是教育的障礙,而應該是教育的起點及終極目標。因此,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好惡來區分“優生”與“差生”,而應當尊重與保護學生的個性差異,甚至將差異性當成教學的珍貴資源,在教學中注重個性教育,實施個性化教學。只有欣賞學生的差異,才能尊重學生的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育,讓學生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個性優勢,以形成獨立的個性。因此,孔子提倡的“有教無類”,現代教育提倡“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性發展”應該成為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則。當我們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發自內心尊重學生,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某個方面的佼佼者。面對具體問題,不同的人會有個性化的解決方式與策略選擇。無論教師還是其他人都沒有權力剝奪學生選擇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的自由。很多教師并不容易察覺的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固化,缺乏創新,而自己認為的“好學生”正是遵循自己的思維解決問題的學生,恰恰是那些所謂的“差生”往往有著新奇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我們又很容易忽略這種思維的“微光”。但在教學過程中,“優生”更容易獲得老師欣賞和贊美,甚至其缺點成了可愛之處;而成績或階段性發展上處于弱勢的學生常常被視為“差生”,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很容易黯然失色而有意無意被忽視,因而很難得到老師的欣賞和贊美。但是,盡管“差生”毛病多,不少“毛病”卻很可能恰好是學生天資和智慧的“另類”表現。老師對學生的欣賞和贊揚,使學生的頭腦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蛟S老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贊揚、一個小小的微笑就能喚醒一顆沉睡的心靈,引起思維的撞擊。這就是說尊重學生的發現也是很重要的。學生之間只有存在差異才能體現社會機理的正常性,而教師需要有博大的胸懷,善于包容學生,諒解學生,信任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要用心挖掘,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每個學生的想法,要高度重視,給予滿腔熱情的鼓勵,學生有不足之處時,需要積極的引導,不能一味地潑冷水。理解學生,欣賞學生,相信教師和學生能夠雙贏。陶行知先生曾規勸教師們:“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边@句話班主任應奉為座右銘,不斷提醒自己慎重對待“差生”,發自內心地欣賞與贊美每一個學生。
在阿爾卑斯山的入口處有一塊石牌上寫著:“慢慢走,欣賞??!”秀麗的景色,不能光用眼睛看,更需要用身心慢慢欣賞、感受,才能真正體會到“風景這邊獨好”的美妙。不論“優生”、“差生”,每個學生都是教師職業旅途上的獨特風景,教師以“慢慢走,欣賞啊”的心態去品讀、欣賞,每個學生都會成為教學生活中值得書寫、贊美、回味的“勝景”。大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過:“欣賞之中都富有創造,創造之中也都富有欣賞?!睆倪@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普遍規律,分析每個學生個體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發掘、尊重、欣賞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讓它們都能各得其所,將我們的校園創造成“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的育人園圃,將每個學生都塑造成能滿足未來社會多種人才結構需求的有用人才。
欣賞與贊美并不是刻意討好與奉迎學生,更不是一種失去原則的“關懷泛濫”,而是一種生長于肺腑之中的真誠行為,它以真實的愛心情感與博大胸懷為基礎,以教師對學生的肯定為方式,激發學生的健康成長,就如陶行知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真誠無私的愛之中發現與欣賞學生的優秀品質,或者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微乎其微的進步,都會由衷地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欣賞與贊美??梢?,欣賞與贊美應該醞釀于內心并自然流露,不必拘泥于“場合”。明景悅目,暗香更是沁人心脾。當面的贊美能給學生以激勵,而在學生本人不在場時贊美他們,更會激發學生靈魂深處的自豪與感激,進而轉化為難以抑制的追求進步的動力。有一個學生,性格暴躁,好打架。經仔細觀察、了解、分析了他的情況后,我認為他品質不錯,有正義感、責任心、上進心。在一次班干部會議上,我有意對該學生作了高度評價:“他見義勇為,有正義感;做事果斷,雷厲風行,勇于承擔責任;善于處理同學關系,有號召力。如果能讓他遇事冷靜想一想,注意方式方法,他會很優秀的。”會后,有班干部把我說的話告訴了他。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有打過架,并且成為維護班級紀律和解決同學糾紛的大能人,成績也迅速提高。
發自內心的欣賞與贊美并不排斥批評,做得不好,不能不進行批評。但是,對學生的優點要適當放大了說,而對學生的缺點要適當縮小再予以批評。對學生要“低標準,嚴要求”,讓他們能通過自身努力不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我能行”中自信地健康成長。雖然標準可以放低,但一定要嚴要求、勤督促。批評必須堅持一個準則,即不侮辱學生,不貶低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讓學生明白他受批評的原因在于他能做好卻沒有努力去做。批評的目的在于鞭策,也傳遞老師對他關心、期待甚至欣賞。
班主任不僅自己要欣賞和贊美學生,而且要營造更廣泛的氛圍,引導家長欣賞和贊美自己的孩子,也引導學生自我以及相互欣賞和贊美,將欣賞和贊美內化為學生一種優良品格,一種為人處世的風格。
沒有什么比欣賞與贊美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班主任工作的成功開展,離不開對每一個學生真誠、得體的欣賞與贊美。欣賞與贊美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寶,我深信教育實踐已經接近了教育的靈魂。
[1]覃小芳.心靈的頓悟.教師,2012(7).
[2]劉鐵芳.古典傳統的回歸與教養性教育的重建.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