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高儀
(燕山大學 人事處,河北 秦皇島 066004)
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水平,而師資培訓是提高教師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師資培訓工作一直被視為高等學校提高教師隊伍整體實力和水平的重要環節。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教學質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一直是高校師資培訓的重要工作。近年來,我國的高校師資培訓工作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形勢,對高等教育師資培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在新形勢下對高校師資培訓工作進行新的思考。
目前,各高校在師資培訓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更新培訓內容,優化培訓形式,大力拓寬教師培訓渠道,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大多高校只注重師資培訓工作的開展,卻忽視了對培訓效果的評估。導致師資培訓常常流于形式,未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建立健全高校師資培訓評估機制,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效果評價體系,已成為各高校師資培訓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培訓需要通過評估來檢驗,評估又是改進培訓工作的重要依據。師資培訓評估的目的在于規范培訓過程、檢測培訓結果,以便及時調控,保證師資培訓的質量和效果。評估機制的建立有利于督促教師參與培訓計劃,也有利于檢驗培訓內容和方式的合理性,通過反饋改進和完善培訓計劃和措施。高校在創設培訓項目的過程中,應建立完善培訓的評價體系,整理細化評估指標和參照等級,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標準。
目前,多數高校在師資培訓計劃、培訓實施等環節開展良好。但大部分高校對培訓效果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缺乏完善的考核機制,影響了培訓的成效。甚至有些高校根本不進行師資培訓效果評價。高校師資培訓目的在于提高教學科研成效。但有些高校只關注如何設立培訓項目,而忽視了考核與監督。這造成某些培訓活動只是“走過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或者部分教師誤把培訓理解為舒緩教學壓力或個人職務晉升的手段,從而產生厭學和浮躁心理。其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師資培訓效果評估是提高培訓質量,及時發現并有效解決教師培訓中存在問題的有效手段。部分高校未能意識到評價師資培訓效果的重要性,并未制訂培訓效果評估指標體系,也未建立師資培訓效果評估機制。培訓結束后,學校只是進行簡單的了解,對教師在態度、知識或技能等方面的收獲缺乏準確評估,未能對培訓教師進行跟蹤評價和預期目標的評估,從而不能為下一步的培訓計劃與培訓需求提供有效依據。
培訓需求分析是指在規劃與設計每項培訓活動之前,對受訓教師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系統的鑒別與分析,從而確定培訓必要性及培訓內容的過程。確定培訓需求是困擾高校師資培訓工作的難題。一些高校在制訂師資培訓計劃前缺乏與教師的溝通,培訓項目需求分析不準。往往單方面考慮學校的專業建設及課程設計需求,缺乏對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全面規劃。教師的需求得不到重視和滿足,直接影響了其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培訓效果評估工作既要對培訓中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考核,又要對受訓教師在教學科研工作中態度的改變、水平的提升、能力的提高和績效的改善等進行評估。許多高校評估不夠全面,只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另外,許多高校存在師資培訓評估方式單一的缺陷。評估多數以考試為主,毋庸置疑,考試是一種有效的考核方式,但它在應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評估內容都適合采用考試的形式。
培訓效果評估不應局限于培訓結束之時,應該貫穿于教師授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高校未能在后續的實際教學中開展評估,僅局限于對培訓項目的評估。未能將培訓項目與教學實踐聯系起來進行評估,造成了評估與教師教學實踐工作的脫節,不利于培訓效率的提高。
培訓評估是整個師資培訓流程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衡量一個培訓項目實施效果的重要標準。高度重視師資培訓效果評估,認真總結每年高校開展培訓活動的經驗,既可以為今后的類似培訓項目在培訓需求、培訓經費、培訓方案和培訓效果等方面提供參照和借鑒,又可以為下一個同類培訓項目的開展提供參考,實現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在節約培訓資源和經費的同時,也達到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效果。
培訓需求分析是有效開展師資培訓工作的前提條件,它是指對受訓教師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進行鑒定和分析,從而確定培訓內容的準備工作。高校教師由于年齡、學歷、專業、職稱等方面的不同,對培訓的需求必然是多元化的,如學術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參加培訓的需求肯定大不相同。因此,高校在進行師資培訓前應科學分析、準確把握教師多元化的需求,力求教師培訓有的放矢地進行,兼顧校方和教師自身的需求,以達到預期培訓效果。
評估標準是衡量培訓效果的關鍵環節,是判斷一個培訓項目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依據。只有制定客觀科學的評估標準,才能評價培訓結果是否有效。設定標準應堅持科學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則,評估可從受訓教師的個體指標、單位指標和社會效應等方面展開。
評估方式應擺脫考試這種單一形式,實現多元化,可根據評估對象和評估內容的不同選擇使用不同的評估方式,進行多方式、全過程、360度的評價。例如,可采用座談會、問卷、考核、學術講座、個人訪談,以及即時與短期跟蹤等方式進行評估。全過程的評估應包括訓前評估、訓中評估和訓后評估。訓前評估是對培訓目標培訓計劃的評估,包括培訓目標、培訓計劃是否客觀反映了培訓的需求,實施過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訓中評估包括培訓項目、培訓形式是否合適,培訓經費是否有效,培訓時間安排是否合理,訓后評估檢驗培訓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包括受訓人培訓后參加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評。360度評估又叫全方位評估,是從培訓機構管理人員、培訓專家、受訓教師、領導、同事、學生等多角度進行全方位評估??梢圆扇÷犎∈苡柦處煹呐嘤栃牡谩W術講座等形式,同時對比分析受訓教師在培訓前后的教學業績、學生成績,用以評估培訓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師資培訓質量責任制就是要明確規定師資培訓管理者和受培訓者的任務、責任和權利,對未能達標完成培訓任務的教師,應履行其在培訓合同里承擔的義務即個人按比例承擔培訓費,而對達標完成培訓任務的教師應進行一定的獎勵;對在管理過程中因故影響師資培訓質量的管理人員應根據管理責任給予相應的處罰,相反給予獎勵。只有加強質量管理,才能確保師資培訓質量,為高校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教學、科研中堅力量。
[1] 張祥永,李向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效果評估體系之構建[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66.
[2] 謝惠媛.現代高校師資培訓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策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5):56-59.
[3] 陳昌兵.創新高校師資培訓有效提高培訓效果[J].科技信息,2010(3):351-352.
[4] 賈繼紅.高校師資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