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芳
(河南煤化焦煤集團職工教育培訓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各種技能培訓,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技工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培訓的重要陣地。正確認識技工學校學生的現狀,不斷創新技工學校學生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當前和今后面臨的一個重大任務。
目前在讀的技校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的優缺點比較明顯。首先必須客觀承認,他們身上存在閃光的一面:聰明活潑、思想單純、意識超前、富有活力、直言不諱、熱情大方、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動手能力強等。看不到這些優點,就會喪失我們教育的信心。但是同時也必須看到,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響,他們身上也存在種種缺點:1.學習水平低。他們中的多數來自中考落榜或高考無望的學生,學習差是技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相當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不努力,缺乏主動性,存在混天度日拿取畢業證的思想。2.日常行為表現較差。如部分學生身上存在嬌慣、懶散、紀律散漫;哥們義氣嚴重,打架、抽煙、喝酒、道德標準低下;年齡偏低,自控能力差,生活還要追求理想化等缺點。3.自信心低下。自信心是學生成長和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品質。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充分發揮內在潛能,才能獲得學習、事業、生活上的成功。但是不少學生感覺處處低人一等,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無形之中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自尊心受損,自卑感加重。
以上都是擺在我們面前實際存在,而又不容樂觀的現實問題。造成這些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1.社會原因。社會上一些人對中職技校鄙視的觀念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轉變,總認為技校生素質較差,也沒有什么社會地位等。這對不少技校學生在心理上和行為上形成了不可忽視的暗示和導向作用。2.家庭原因。不少家長的教育方法,或簡單粗暴,或嬌慣縱容,造成了孩子的叛逆、逆反心理和散漫習性,結果破罐破摔者有之,時常遲到曠課者有之。而一些殘缺或離異的家庭,則造成了有些孩子的執拗、孤僻、不合群、唯我獨尊等。3.自身原因。有的學生信馬由韁、自暴自棄、自甘落后、自我放縱,對艱苦的學習采取遠離政策,不愿下工夫,不愿吃苦受累。加上社會上的各種誘惑,五彩繽紛的世界太吸引人,因而普遍產生厭學心理。三頓飯不僅吃飽,而且吃好,手中又有零花錢,想聽歌有MP3,想吃洋餐有“肯德基”、“德克士”,想“上網”甚至可以不上課。獨生子女的特殊環境,使得他們大多具有較強的依賴性,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生活能力也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調查顯示,在技校學生中,簡單的飯菜都不會做的大有人在。
針對技校學生的現狀,我們必須不斷創新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將技校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人才。
1.堅持養成教育,提高其綜合素質。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沒有人天生就擁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徑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習慣。不良的行為習慣,只會導致人生挫敗。要改變技校生的命運,就應從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如:文明禮貌習慣、遵章守紀習慣、勞動衛生習慣,等等,其核心是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即通過習慣養成教育,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技校畢業生,為其順利走入職場創造條件。學于優,養于形,比學歷更重要的是知識,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道德。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愛、學會負責、學會合作、學會做人是技校生必備的素質。我們不能把學生教育成只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使他們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對他們的養成教育,具體講可通過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采用德育量化考核;嚴格執行各項制度規范,加強檢查督導,以及制定獎懲制度,重點采用好后進生的習慣養成等辦法和措施,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
2.做有心人,放大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說:“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尤其后進生的優點常常被缺點所掩蓋,教師應通過細致觀察,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雖然它可能很小,但如能捕捉到并及時進行表揚,用肯定激勵的語言強化,擴大其“閃光”的行為,那么對學生的改變就會是很明顯的,就可能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大的金礦。如可以對他們說:“我覺得你在進步”、“你很聰明”、“你在某某方面還真了不起”、“你有這方面的才華”、“你這個習慣和行為非常可貴”……以此來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最終改掉其不良行為,成為一名陽光少年。否則,只是一味批評的話,往往會適得其反。
3.捧出一顆愛心,在生活上關心學生。
俗話說:“話是開心斧,情到自然開。”學生處于發展階段,極渴望自己能作為被關心的對象。尤其對出外求學的學生,教師在生活上噓寒問暖就無疑是雪中送炭,就會猶如清風、陽光,給學生帶來和諧、溫暖,不斷滋潤學生的心田。如當學生因天氣干燥,或因學習問題著急上火,產生不適癥狀之時,教師如能夠主動從家里給學生拿來對癥藥品或帶其及時就醫,就會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溫暖,體會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有一席之地,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和心距,使他們樹立克服困難和疾病的決心,以更優秀的表現來回報老師、回報社會。
4.把鼓勵信任,作為一劑良藥。
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敗,如果一遇到失敗就自怨自艾,無疑會導致自信心下降,低估自己,不再敢去試錯。所以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在失敗后,從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等幾方面進行客觀而正確地歸因。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鼓勵作用。鼓勵根據人的需要,激發人的動機,使人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有句話說得好: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沒有什么都不行的學生,問題在于老師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堅持用情、用愛、用智、用心對待學生,是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藥。當然對后進生的要求不應和優等生是同一標準,要合理適度,使他們稍微付出努力就可以摘到桃子,并給予及時的支持和鼓勵,進而一步一步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未來是美好的。
5.疏通家校溝通渠道。
實際上,一個班級是由學生、教師、家長三部分組成的,是三位一體的。所以要保證學生全面而和諧的發展,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家長教育這一寶貴資源。正確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系,這也是當今衡量一個教育工作者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沒有家庭配合的學校教育或沒有學校配合的家庭教育,就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即兩者要一致行動,向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這兩者配合越默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明顯。這就要求教師積極主動、創造性地與家長溝通聯系,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家長,以良好的師表感化家長,以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家長,從而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實現家校同步,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尤其對那些溺愛孩子、放縱孩子、棍棒教育等類型的家長更要勤于溝通,給家長提供合理科學的教育方法,讓他們很好地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轉變工作。
總之,在新形勢下的技校學生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大膽創新教育方法,以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1] 中國教育研究中心編寫.中國教師新百科全書.
[2] 教學與管理.2006.4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