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峰
(揚州大學 廣陵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日益擴大,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高校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學生干部群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高校學生干部起著專職政工隊伍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生群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著班集體建設、學風建設等方面工作的成效。而當前,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高校學生干部中一定范圍內存在著角色定位不清、作用發揮不充分的現象。對此,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加強教育和引導,努力實現高校學生干部綜合素質的再提高和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新跨越。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要“認識你自己”。這是發自他內心的智慧之語。大學時期是人生的重要轉折期,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確立,存在著一定的波動性,因此“認識你自己”對大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學生干部作為大學生中的先行者、佼佼者,如果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就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擾,難以發揮積極的作用,甚至會迷失自己,對學生群體產生負面影響,干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合格的高校學生干部首先必須對自己在校期間的角色定位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1.“學生”角色。
學生干部,首先是學生,這也是每個進入高校深造的學生必須明確的第一角色。學生和受教育者應該踐行學生的“天職”——學習。除了要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要博覽群書、拓寬視野、開闊思路、學以致用,注重自身道德素質的提升和能力的培養,學做人、學做事。作為學生干部,這個角色定位必須明確,而且要比一般的大學生做得更好、學得更精。
2.“干部”角色。
學生干部是學生,但又不是普通學生。學生干部是“具有領導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學生”,也是“具有學生身份的特殊的領導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作為“干部”,學生干部在學生群體中擔任相應職務,履行特定職責,發揮管理和服務職能。學生干部發揮著管理者作用,是特定學生群體成員的引導者,是各項活動的決策者、領導者,也是特定組織文化的締造者。
3.“橋梁”角色。
正是基于“學生”和“干部”的角色定位,學生干部應該切實擔負起老師和同學之間無障礙溝通的“橋梁”作用,發揮好溝通信息、上通下達、組織協調的作用。作為老師開展學生工作的助手,學生干部承擔著學校有關政策和管理規定的宣傳講解職責,并應該積極配合老師做好學生管理工作;而作為學生的代表,學生干部也必須充分反映這一群體的利益訴求。如果學生干部不能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學生管理信息的傳遞、學生群體訴求的提出和落實情況的反饋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造成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嚴重脫節,更嚴重地會影響到學校和社會的穩定。
4.“榜樣”角色。
學生干部是高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核心力量,在特定學生群體中是一面旗幟,具有示范帶動作用。學生干部既是“學生”又是“干部”,這樣的雙重身份,帶來了特定學生群體對其的角色期待——學生干部既要學習成績優異,又要在其他方面強過普通學生,是值得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只有努力符合這樣的標準、達到這樣的期望值,成為特定學生群體學習的榜樣,學生干部才具有威信,才能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同。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學生干部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性,特別是在不同的時空范圍內,角色的交叉和轉換,會使學生干部感到困惑,甚至無所適從;加之受到社會上“功利主義”、“實用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干部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直接影響整個學生干部群體的素質和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現象。
1.重干部特權,忘學生本分。
學生干部來自普通學生,要扎根學生群體,學生身份萬不可忘記。但在現實中,因為要配合學校開展日常管理和學生“自治”工作,還要策劃組織各種學生活動,加之我國社會長期以來“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少數學生干部常以“干部”自居,而忘卻“學生”本分。一方面,少數學生干部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對普通同學吆五喝六、指手畫腳,甚至站在普通同學的對立面,導致普通學生對學生干部產生抵觸情緒,既破壞了學生干部的整體形象,又影響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個別學生干部不能合理安排學習和工作,認為工作重于學習,常以“工作忙”為借口,遲到、早退甚至曠課,導致學習成績一路下滑,也在學生群體中產生了較壞的影響。
2.舉管理大棒,喪服務意識。
管理角色定位是學生干部區別于普通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干部和高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一樣,都承擔著學生管理的職能,這也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障。但管理只是手段,服務才是宗旨。學生干部的管理角色是建立在服務者角色之上的,如果違背了為同學服務的宗旨,學生干部的管理就是蒼白無力的,也難以在學生群體中引起共鳴,更會逐步喪失自己的群眾基礎。而在現實中,也確實有少數學生干部以管理者自居,高舉學校常規管理的“大棒”,居高臨下,獨斷專行,違背了為同學服務的宗旨,在普通學生群體中產生了不良影響。
3.謀求職資本,輕榜樣示范。
高校的學生干部一般都是通過學生民主選舉產生的,他們的威信不是通過職務產生的,而是通過自己的榜樣示范作用樹立的。但由于受到社會上“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不少學生認為學生干部身份有利于評獎評優,有利于入黨,有利于為將來就業增加砝碼,因此將其作為一個“跳板”,處心積慮,制造種種為同學服務、為老師分憂的假象,以達到進入學生干部隊伍的目的。在此過程中,他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率先垂范”,而一旦成為學生干部,達到自己的目的,就露出本來面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榜樣不再,示范全無,嚴重破壞了學生干部群體的形象。
學生干部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個高校必須加強對這一群體正確角色定位的引導。廣大學生干部也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好地為同學、為老師服務。
1.強化學習意識,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
在校大學生,學習是第一位的,學生干部也不例外。學生干部必須牢固樹立“學習第一”的觀念。只有好好學習,才能為將來的個人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贏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同時,學習和工作也不是矛盾對立的,二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必須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首先,認真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沒有扎實的理論、廣博的知識、開闊的思路,學生干部難以贏得廣大學生的認同,難以出色地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其次,好好工作也是一種學習。在工作中,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檢驗,更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再次,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實現二者的“雙贏”,也是學生干部能力的體現。
2.強化宗旨意識,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
高校學生干部的宗旨是服務同學,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是學生干部角色定位過程中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過多地強調管理者的角色,淡化為同學服務的意識,學生干部就會逐步脫離學生群體,失去群眾基礎,也就難以真正行使好管理的職能。管理只是實現服務的手段和方式,服務才是管理的最終目標和指針。管理之中包含著服務,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服務,而服務又離不開管理,服務必須通過管理來實現。要牢固樹立為同學服務的宗旨意識,在工作過程中防止為管理而管理、減少并避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3.強化榜樣意識,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集體是由個體組成,個人離不開集體,每個個體都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能夠為個體的成長創造一定的條件和營造一定的氛圍,而個體也能對集體產生或大或小、或好或壞的影響。學生干部不能只關注個人的得失,要自覺將個人的責任和他人的成長,以及集體的發展聯系起來,要勇于承擔“學生干部”這個稱號賦予的、比普通同學更多的責任、更高的要求。如果學生干部發揮好榜樣作用,就能感召更多的同學,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取得共同進步,從而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反過來又能促進個人素質的提升。但如果學生干部出于功利,存有私心,這個集體就會人心渙散,難以形成良好的環境,對個人的發展也沒有好處。
[1] 林宇暉.關于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12.
[2] 楊文凱,王智勇.高校學生干部:定位及發展路徑.民辦教育研究,2008,3.
[3] 師文慧.高校學生干部心理角色沖突及調適.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