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英
(合肥學院 公體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合肥學院體育俱樂部教學實踐與發展策略研究
周瑞英
(合肥學院 公體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體育俱樂部是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模式,目前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同,體育俱樂部教學開展的形式也多樣.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等方法,分析研究了目前我院體育俱樂部教學在課程結構、項目設置、教學、考核方面的情況,提出了完善措施,從而使我院體育俱樂部教學能更好的開展.
體育俱樂部;教學實踐;發展策略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是指根據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日常體育教學中,教學指導思想以注重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體育能力及教師教學能力為主,教學主題則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主,使學生在這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下最終可以真正掌握一到兩項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的一種以俱樂部形式的體育課堂教學.即結合學校的體育資源,根據學生的需求,設置體育項目.在一周時間內,學生以自身的需求自由網上選項上課.這種選課形式既不受班級、教學進度、教學內容限制,又遵循體育教學規律,以此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另外利用課余時間,各俱樂部組織有益的活動,豐富與完善俱樂部教學.我院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的過程中,力爭做到讓學生“三自主”的選課模式,為學生創造更大的自由空間,充分發揮自主權.現階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還需要認真地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改革后的模式進行分析與研究,用科學的態度去發現體育教學規律,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合肥學院體育俱樂部.
根據本文有關的問題,查閱國內外大量的有關資料和國家近年來出臺的規章制度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前期就普通高校俱樂部發展模式問題,對安徽省高校專家進行咨詢.
3.1.1 重組班級,分層教學
在體育公共教學部和教務處統一指導下,打破原有班級、系部建制重組班級,通過學院校園網教務綜合系統進行網上選課.各俱樂部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差異,對初、中和高級會員進行分餐式教學,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
3.1.2 實施“三自主,三規定”選課
單項體育俱樂部根據《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的精神,在總結兄弟院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提出“三自主”與“三規定”的教學形式.“3自主”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育興趣自主選擇俱樂部,自主選擇本俱樂部老師和自主選擇參加俱樂部的學習時間.“三規定”是根據學院教學安排規定俱樂部范圍;俱樂部活動時間范圍;規定每人每學期參加的俱樂部數目范圍.每個單項俱樂部均采用分類教學方法,按學生的專項基礎水平、所需知識、活動方式、所達目的分成1-3個類型,分別安排活動時間.每個俱樂部的各類型均采用教師指導、學生骨干輔導、自由練習3個步驟.
自從我院實行體育俱樂部制教學以來,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不斷調整,逐漸滿足了學生的需求.目前體育俱樂部開設的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壁球、毽球、跆拳道、武術、健美操、大眾操、瑜伽、體育舞蹈、擊劍、健美、輪滑、野外生存等18個項目.學生在選課時,有90%以上的學生是按照自身的意愿進行選課,顯示出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優越性.目前學生比較喜歡的項目依次是乒乓球、網球、健美操、瑜伽、跆拳道等,其它的項目基本處于均衡狀態.
學生選課.我院體育課目前實行的是兩年制的體育俱樂部教學.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體育基礎和校園網公布的信息實行網上選課.每學期每位學生可自主選擇一個項目,且項目不可重復.每個項目在單位時間內的上課人數為40人.如選擇的某個單項人數滿后,學生另選其他項目,依此類推,直到所有學生完成選課.每學期學生可在前兩周進行換項,此后各項教學相對固定.
教師授課.根據師資力量、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計劃,教師分成若干俱樂部教學小組,并對應所有開設課程內容,根據各課程教學大綱與進度、每次課主要教學內容,在每節課前半部分向學生傳授,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以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在現行的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中,教學方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創新和改進,但仍舊脫離不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我校俱樂部教學教師基本上采用以講解、示范為主,學生自由練習,教師觀察輔導的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以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為主線,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的完善與發展.
在體育俱樂部教學考核的評價體系上,各個項目俱樂部提前組織制定了考試內容.雖然同一項目的俱樂部考核內容相同,但在實際考試中每個教師的衡量尺度不同,有的教師注重技能的評價;有的教師就以最后的結果作為評價.課內成績評定:每個俱樂部的教師對所任教的學生做出本學期成績評定:40%(專項技能成績)+40%(平時出勤率、學習態度)+20%課外體育活動情況;課外成績評定:根據《大學生身體健康測試標準》要求對學生進行身體健康測試,對以下五項測試內容通過專業軟件進行評分,測試綜合指標應在及格以上.測試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握力(男生);座位體前屈(女生);臺階測試.
基于以參與活動為主,運動過程、情緒體驗等多方面相結合的俱樂部制教學活動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院體管中心在學生意向選擇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建立了學期活動檔案,每次活動時學生持會員卡參與俱樂部教學活動,學期末其會員卡將作為學生本學期的體育考核部分載入學生檔案.會員卡制評價模式的建立,在改革了傳統體育課中之重視技能或體能評價弊病的基礎上,有效地為學生的活動提供了紀律性的約束,避免了學生在教學形式上因打破行政班教學而出現的出勤率不高、活動不積極、活動消極或自我要求渙散等不良現象,督促了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使學生更加注重在活動中的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和個人情緒的體驗.
我院體育俱樂部教學開展的主導思想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為了提高我院體育俱樂部教學質量,筆者根據我院體育俱樂部教學情況提出以下發展策略.
學生在網上選課之前,應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本學期總的選課規劃,選課形式等.除了學生較為熟悉的項目外,另外介紹一些學生不熟悉或是新開項目的教學內容,考試內容及要求等.使學生在選課之前對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情況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清楚如何去選課,做到心中有數.學生成功選課是上好體育課的重要環節,它可以直接影響到某一個項目的開展.
在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基礎,開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場地器材是開設體育項目的前提條件,合理利用校內現有的場地設施,開發出更多的體育項目.
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改革,對于教師必須要做到“一專多能”,特別是一些熱門項目,在現有師資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就要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學習、不斷的培訓、外出進修等方法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此外,在招聘教師時,要考慮到項目的需要,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為了更好地開展我院體育俱樂部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我院體育俱樂部管理中心,應從宏觀管理出發,比較完善地制定出相應的管理規范和條例,并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管理辦法.除此之外,體育俱樂部的上級管理部門應建立俱樂部年度考核機制,包括機構設置情況、執行規章制度情況、開展活動情況、對外交流情況、活動場所情況等各個方面.也要加強俱樂部管理成員的業務考核及管理培訓,發揮俱樂部管理中心的管理與監督功能,對俱樂部各部門進行宏觀調控,整體性地促使其在有計劃、有次序、有制度的環境下運行.
除了考核內容外,體育俱樂部管理考核評價表彰系統的建立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徹目標考核的方法,應以體育功能和活動效果為主要評價指標,針對俱樂部的各項活動和建設情況,形成一套成熟的、綜合性的俱樂部管理考核評價方法.對成效顯著、工作出色的俱樂部管理人員應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針對俱樂部成員鍛煉效果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也應該建立起來,以調動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民主化可以提高體育俱樂部內部管理的效率,因此,應努力加快體育俱樂部民主化建設,特別是干部選拔、各課程負責人選拔、承擔各課程助理教練等方面更應體現管理民主化.體育俱樂部管理人員應透明公正,以工作能力為標準,通過全體成員的民主選舉產生,體育俱樂部管理人員與會員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同樣,體育俱樂部運行管理章程也應通過民主討論來確定相關條例,少數服從多數應是體育俱樂部內部活動的基本原則,重大活動需征得大多數人的同意.應保證各成員之間權力的公開、公平、公正,重視人人參與管理,營造民主、公平的管理氛圍,健全民主監督機制.
體育俱樂部場館的有效管理直接關系到會員體育活動時的安全狀況和鍛煉效果,應該針對場館實際情況完善場館管理機制,做好日常維護工作,保障場地設施較高完好率的同時,重點整合好現有的場地設施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能,促使各項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化解場地與體育活動開展之間的矛盾.
體育俱樂部組織的凝聚力和效力受到組織文化的影響,組織文化會影響整個管理過程、職能的實施方式.在體育俱樂部的建設中應考慮到創建具有個性的組織文化能力,形成有生命力的獨特的能為之共同奮斗的價值觀等.積極營造適合本俱樂部優秀的組織文化,其中團隊精神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過合適的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這將會提高俱樂部的凝聚力,促進俱樂部組織文化的發展.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高校體育的特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終身體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注重的是以人為本,能夠充分調動師生教和學的積極性.體育俱樂部教學應在體育場地設施、器材、師資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開設體育項目,滿足學生的需求.雖然我院的體育俱樂部教學在各個方面還不夠完善,但是我們正在積極努力摸索,不斷改進,找出一套適合我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模式,以促進我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更好地發展.
〔1〕王寒西.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高校開展健美操運動可行性研究[J].體育教育觀察,2011(4):181.
〔2〕何建東,駱秉全.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81-85.
〔3〕孫宇航.高校俱樂部式體育教學模式的優越性[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26(5):115-116.
〔4〕陳鑫林.對我院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2009(7):74-75.
〔5〕王在芳.中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實踐與有效策略[J].職教之窗,2011(6):73.
G807
A
1673-260X(2012)03-0083-03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安徽省基層體育社團發展研究——兼與江蘇省比較(SK2012B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