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國
(廣東中建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消防滅火的基本原理在于能夠使得物體的燃燒鏈條被破壞,而在這樣的燃燒鏈條被破壞的過程中,主要是需要使得氧化物、可燃物以及溫度等各個環節被破壞,而這樣的滅火原理主要是對于燃燒的各個條件有充分的認識。通常情況下,燃燒一般都需要達到足夠的含氧量,同時具有充足的點火能量,同時,在這些條件中,燃燒中的鏈條反應等也應當得到相應的阻礙。而要實現有效的滅火,其基本原理就在于對于溫度、氧化劑、可燃物等有效的控制,只有這些環節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滅火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也只有這樣,可燃反應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消防技術中滅火的基本原理不僅是一種鏈條上的管控和要求,同時對于量也是需要有效的控制,并且形成一定量的需要。
在消防技術中,滅火最關鍵的是對于各個環節都實現有效的阻礙,同時,要達到相應的阻燃,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化學抑制以及窒息、冷卻和隔離的方式,更具體而言,隔離、窒息、冷卻所采用的是物理意義上的滅火方式,而在消防技術中,化學抑制是一種典型的化學滅火過程。在具體的消防技術意義上的滅火過程中,可以只采用其中的一種,或者其中的幾種也可以交叉重復使用。通過以下幾種不同方式的使用,將會達到有效的滅火,使得消防滅火技術得到有效推廣,獲取全面發展。
窒息法在消防技術的滅火之中,主要是需要確立和關注一系列主要含氧物體的含氧度以及其燃點,更具體而言,需要關注汽油、乙醚、乙醇、橡膠屑、煤油、棉花等物體的含氧度,通過減少這一系列物質的含氧度,可以有效的降低其燃燒的可能性,從而達到可燃物的氧氣消耗,進而有效的完成窒息方法的推行。
而在窒息法中,還有一種有效的方式便是通過利用氮氣、二氧化氮等惰性氣體來對空氣中的含氧量進行相應的稀釋。通過這樣的稀釋,可以使得燃燒在氧氣稀薄的情況下無法得以持續,從而有效的完成消防技術中通過窒息法所達到的燃燒熄滅。根據相關研究,空氣中的氧氣濃度約占氧氣濃度體積的百分之二十一左右,而一旦相應的含量低于了這樣的狀況,就會出現氧氣不足,進而阻礙整個燃燒的情況。而這種情況也正是消防滅火技術中希望通過窒息法能夠達到的相應效果。
在消防滅火技術中,隔離法的主要做法是在于將空氣和可燃物質進行相應的隔離,根據物體的可燃原理,這樣的隔離法將使得物體燃燒缺少必燃的條件,從而有效的阻斷物體的相應燃燒。在消防滅火技術中,對于隔離法的運用更具體的做法可以使用滅火泡沫或者使用石墨粉,在燃燒的物體和金屬之間形成有效的阻隔,這樣的阻隔使得燃燒最終終止。當可燃物和空氣之間形成阻礙時,火焰將會失去燃料的來源,而空氣中的含氧量也會被自動阻隔。這樣的方式將使得物體燃燒自動阻斷,在可燃物與空氣自動隔離的情況下,順利達到滅火目的。
冷卻法的主要做法在于將可燃物的燃點溫度降低到可燃點之下,這樣的對于燃點的降低使得物體在燃燒時無法達到其燃燒所需要的燃點,而這樣的燃點的缺少使得可燃物不具備充分燃燒的溫度,從而外來熱源被自動隔離,燃燒將會被被迫阻止。
在消防滅火技術的冷卻法中,可以采用的具體方式是可以通過采用消防水槍的方式,使得水等能夠產生冷卻效果的物體直接作用到可燃物體之上,進而通過一段時間對物體進行相應的冷卻,這樣的冷卻時通過噴灑水等冷卻物到物體表面所得以實現的。在冷卻物與可燃物的接觸中,借助于水所具有的較大的汽化潛能和冷卻作用,冷卻法將會有效的撲滅固體可燃物所引發的火災,形成有效阻燃,通過冷卻法所帶來的溫度降低,完成物體的最終燃燒的停住。
化學抑制法主要是需要通過有焰燃燒中的燃燒鏈條的抑制,在借助化學手段的基礎上完成化學抑制法。在具體的消防滅火技術中,燃燒物是否含有氫,是促使可燃物是否有效燃燒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物質,在碳氫化合物燃燒的火焰中,維持其鏈鎖反應的自由基主要是H、OH和O,在具體的滅火方法中,可以借助鹵代烷滅火劑在火焰的高溫作用下產生的自由基Br、c1以及干粉滅火劑的粉粒,通過這些物質抑制火焰的產生,并以高效的方式完成滅火。可以說,化學抑制法是抑制物體燃燒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而這一方法也在消防滅火的過程中得到有效推廣。
[1]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監督員業務培訓教材(火災事故調查).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
[2]吳啟鴻.世紀之交對火災形勢和拓展消防安全技術領域的思考.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0(3).23-26
[3]公安部消防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淘汰哈龍行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