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_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 / 撰文_陳茜 / 編輯_劉金金
麥當勞一直致力于成為最佳的人才培養中心,為企業培訓和發展一批具有極高忠誠度的優秀人才,以貫徹執行麥當勞的核心價值——“品質、服務、清潔和物超所值(QSC&V)”。
1961年,麥當勞全球第一所漢堡大學在美國伊利諾斯州正式成立。
漢堡大學不僅僅是一所學校或一個訓練機構,也是麥當勞培養人才的搖籃,是麥當勞人員發展的階梯,更是麥當勞業務發展所需人員的重要保障。踏入麥當勞,員工不僅能收獲到專業培訓,也能收獲到終生受用的技能、知識和價值觀。
從1961年到現在,在這51年時間里,麥當勞漢堡大學每年會讓118個國家和地區的五六千名學生,以28種語言接受麥當勞漢堡大學的課程培訓,如今,從麥當勞漢堡大學畢業的麥當勞管理人才已經超過了8萬人。而麥當勞漢堡大學在全球也已經有七所,分別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巴西、英國、德國和中國。
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是麥當勞漢堡大學的第七所學校。它成立于2010年3月30日的上海,中國漢堡大學的校訓是“學習成就未來”,旨在讓雇員學到終身受益的專業技能和提升領導力,通過學習,成就雇員在麥當勞的發展,也成就其個人的未來。
為了更好地履行職責,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也有著精心的安排。我們的課程分為三類:核心課程,是為不同級別的人員能更好地勝任該崗位而設置的課程,例如新任顧問發展計劃,新任經理發展計劃;領導力學院課程,即針對提高麥當勞八大領導力而設置的課程,例如人才管理,明辨性策略思維;專業課程,根據不同的專業領域而設置的課程,例如地產開發、人力資源管理。
有了好的教學內容,還需要有好的設施和技術支持,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提供了世界上一流的培訓設施,其中包括:1.位于麥當勞中國上海總部的1565平米大學校園;2.三間多媒體教室;3.能夠同時提供三種語言授課的同聲傳譯設備;4.五間互動式教室;5.一間配備有互聯網接入設備的圖書館。
有了好的課程安排和好的設施及技術支持,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的優勢也就很快凸顯了出來。
因材施教和因情施教培養出了很多麥當勞管理者,比如麥當勞上海日月光餐廳的餐廳經理莊美如。莊美如是在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經過了系統培訓和學習而成長起來的管理者。
莊美如是在大學畢業后才進入麥當勞的,剛剛進來時也只是名見習經理。不過,對麥當勞的熱愛和在工作上的努力,她很快在同事中脫穎而出,順利晉升為第二副經理。升職沒有讓莊美如驕傲,反而成了她努力工作的動力,很快,她再次升職,成了第一副經理。兩次升職激起了她更大的工作熱情。最后,由于其出色的業績和工作態度,她成了掌管超過千萬元業務的餐廳經理,手下也擁有了50人的團隊。
莊美如的迅速成長和麥當勞完善的培訓體系是分不開的,其中她印象最深的培訓莫過于在她成為第一副經理后去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學習。
“雖然臨上課前,聽前輩說過漢堡大學會因材施教,不同崗位的人可以上不同的課程,但是第一天的培訓就讓我大開眼界了。”
莊美如提起第一次上課,仍然記憶猶新,感受頗深,她說:“麥當勞漢堡大學的授課方式很靈活,有視頻、音樂,還有同學間和學習小組間的互動游戲,完全沒有傳統課程的說教和呆板。教授把我們分成四組,每一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任務,然后匯成整體,再呈現給所有同學。這樣的方式很實用,在活躍的氣氛中既是跟教授學習,也是同事間相互學學習、交流和分享,對于以后管理餐廳是一種很好的思維啟發。”
莊美如所說的互動游戲,是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開設的兩堂公開課中的一堂,這就是對管理者領導力的培訓。在這堂課上,培訓師會以考察學員之間的團隊協作、溝通為目的,讓10多名學員一起合作,將手中的積木搭配成圖紙上的形狀,要求的時間越短越好。
聽起來這雖然是個簡單的游戲,但卻蘊含著很深的道理,是在給團隊領導人創造環境,以便感染團隊成員實現目標。
有了第一堂課的“大開眼界”,莊美如在以后的培訓過程中,學的也就更認真了,在“人才的發展”和“責無旁貸”兩個環節,她尤其大受啟發,她說這些內容,不僅讓她學到了知識,而且還讓她領悟到了一種精神,領悟到了責任、創新思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為她以后將這種思維帶到餐廳管理的實際工作中,起到了“學以致用”的作用。
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不僅重視教學內容,更注重教學方法。莊美如說,這些培訓師除了在訓練中心和漢堡大學上課外,還會在餐廳及日常工作中和大家平等探討學習,給予大家以肩并肩的教導。
這種人性化的學習和交流模式,讓所有接受培訓的學員,感受到了來自團隊的溫暖。也讓她深深地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實際上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




莊美如在上海訓練中心接受 “基本人際關系技巧”培訓時,老師教他們“要和顧客建立聯系”,為了讓他們充分的了解,還列出了和顧客建立關系的多個步驟,讓他們在工作中去實踐,去感悟。
有了老師的指導,消化后的莊美如,也便把從老師那里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自己對餐廳員工的培訓中來。
去年,當她帶訓餐廳的McCafe咖啡調配師時,她就把課程中的“目光接觸、直呼其名、記住喜好”傳授給他們,并告訴他們:“如果顧客只來過一次,店員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并知道他們喜歡什么時,顧客一定能體會到我們的用心。”
在接受了她的培訓后,新進咖啡調配師也開始在工作中實踐,并很快有了效果,培養出了很多忠實顧客。
除了對待顧客的“以心換心”外,同事之間的和諧相處也不容忽視。
莊美如將在麥當勞漢堡中國大學培訓時培訓老師對待學員們的“肩并肩”模式復制下來,運用到了對待員工上,很快,她的團隊就形成了共成長、相互學習的平等大家庭,同事之間也就感受到了團隊所帶來的家庭溫暖。
比如,日月光餐廳在中秋節前籌備開業時,因為工作需要,莊美如讓大家回家團圓,自己留下來繼續工作。當餐廳的第一副經理和實習經理看到她一個人在中秋團圓夜一個人忙工作時,也放棄了回家團圓的機會,留下來和她一起工作。
那天,他們一直忙到了深夜一點多,但大家卻毫無怨言,而且還有了一種將餐廳當作家,把同事當作親人的感覺。
同事之間的融洽,也會感染到顧客。麥當勞的餐廳員工,不管是在多么繁忙的情況下,每個工作人員都是有條不紊,通力合作,這也讓進餐廳用餐的顧客,體會到了暖暖的溫情。
“麥當勞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溝通交流。比如當工作中出現問題時,我們團隊就圍坐起來,討論問題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人的操作不當還是事情本身有紕漏,找到原因后再問大家‘如果當時你來決定,會怎么辦? ’通過這樣的交流,不僅能解決問題,而且還讓大家在經過思考后都有長進。”
這是莊美如在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培訓后,經過實踐得出的結論。
莊美如是上海女孩,但在漢堡大學上課時,也被安排入住酒店,原因是這樣更有助于促進來上課的學員們彼此間的熟悉和交流。
有了更多生活中的接觸,學員們在溝通和交流中,也就順暢多了。
“原來培訓和學習也可以是這么有趣,這么享受的。都說找到好的另一半能夠幫助你成長,我覺得麥當勞就是我的‘另一個另一半’。 ”這是莊美如在上完培訓過后,最想說的話。
麥當勞在中國設有9個訓練中心,為了配備優秀和充足的師源,60名全職專業培訓師全部是來自于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教授講師。
自從中國漢堡大學成立以來,截至2011年,已有近3500位員工參加了運營管理和領導力培訓。計劃在2015年,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將會對5000名本土管理人員提供運營管理及領導力的相關培訓。
從2011年5月13日起,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正式宣布在國內啟動了學分認證項目,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也就成為了其首家合作高校。今年,麥當勞漢堡大學又與南京大學和云南財經大學進行了簽約,啟動了學分認證項目。作為國內率先實施學分認證的企業大學,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可以說是開創了企業大學與傳統高校學術合作的新模式。
不僅如此,麥當勞還與中國烹飪協會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等機構展開了積極而長期的合作,并努力踐行企業和社會責任,他們希望通過麥當勞漢堡大學提供的備受贊譽的“領導提升課程”培訓,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及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助一臂之力。
成立以來,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也已為超過130名餐飲企業家、35位連鎖行業高管提供了訓練項目,并受到了來自行業協會和同業們的歡迎。